【抗擊疫情 科普知識】新冠疫情下,慢性氣道疾病患者需要注意什麼

2020庚子鼠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突然來襲,全國打響了抗擊疫情的阻擊戰。目前疫情形勢依舊嚴峻,相比健康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和支氣管哮喘(哮喘)為代表的慢性氣道疾病患者更加擔憂。那麼,在當前疫情下,慢性氣道疾病患者在用藥和生活方式上需要重點注意什麼呢?

一、遵從醫囑,規範用藥

由於吸入療法的藥物可直接作用於肺部,具有起效快、療效佳、安全性好的優勢,具有全身用藥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因此國內外的指南均一致推薦吸入療法作為慢阻肺和哮喘患者的一線基礎治療方法。那麼,規範使用吸入藥物即是慢阻肺和哮喘患者的核心治療手段。在當前疫情下,對於既往已在使用吸入藥物的慢阻肺和哮喘患者,需要更加註重遵從醫囑,每日規範用藥,切勿自行減藥、停藥,以減少慢阻肺急性加重和哮喘急性發作的風險。

需要提醒患者,當前北京市屬醫院門診實行非急診全面預約掛號,需要提前預約就醫。

二、加強自我監測,評估自身病情

慢阻肺和哮喘作為慢性氣道疾病,需要在醫生指導下堅持長期規範治療。而除了藥物治療,規範化的自我管理對於慢阻肺和哮喘的控制與防治急性加重或急性發作也非常關鍵,其中,對病情的自我監測和評估便是自我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

【抗擊疫情 科普知識】新冠疫情下,慢性氣道疾病患者需要注意什麼

對於慢阻肺患者,需要了解自己目前的病情是否得到控制以及應該採取什麼樣的行動。如果出現以下症狀意味著病情亮起了紅燈,應儘快尋求醫療幫助,當前疫情形勢嚴峻,可通過正規互聯網醫院就診,及時接受病情評估與治療建議,必要時儘快前往最近的急診室或拔打120,切勿因為過分擔心醫院內交叉感染而延誤治療時機。亮起紅燈的症狀包括:

(1) 即使在休息,也會感到呼吸急促。

(2) 因呼吸不暢而無法進行任何活動。

(3) 因呼吸不暢而無法入睡。

(4) 發熱或畏寒發抖。

(5) 感到精神恍惚或非常睏倦。

(6) 胸痛。

(7) 咳血。

對於哮喘患者,為了方便患者評估自己的病情,推薦使用兩個病情監測工具。一個是哮喘問卷評估工具,另一個是使用峰流速儀每日進行呼氣流量峰值(PEF)監測。考慮到這兩種工具的普及性和可及性,僅重點介紹第一種哮喘問卷評估工具。其中哮喘控制測試(ACT)問卷是一種以簡單問答的形式評估哮喘控制水平的問卷,適合哮喘控制不佳的患者使用。ACT具有操作簡單的特點,推薦每4周做一次病情評估。ACT總分25分提示哮喘完全控制,穩定3-6個月可以考慮降級治療;20-24分提示哮喘良好控制,需要繼續用藥以達到完全控制;<20分提示哮喘未控制,應再次評估病情、調整治療。

【抗擊疫情 科普知識】新冠疫情下,慢性氣道疾病患者需要注意什麼

ACT評分標準

三、堅持健康生活方式,做好長期自我管理

對於慢阻肺患者,需要從生活方式上做好長期的自我管理,主要的措施是避免發病的高危因素、急性加重的誘發因素以及增強機體免疫力。具體措施包括:

(1) 嚴格戒菸,切不可因居家無聊再次使用菸草。

(2) 減少職業和環境汙染暴露,減少有害氣體或有害顆粒吸入。

(3) 加強營養,注意休息,注意保暖,避免受涼感染。

(4) 接種流感和肺炎鏈球疫苗。

(5) 適量的康復訓練,如肺功能呼吸訓練:腹式呼吸、縮唇呼

吸以及全身呼吸操等。

(6) 病情需要的患者,長期家庭氧療。

【抗擊疫情 科普知識】新冠疫情下,慢性氣道疾病患者需要注意什麼

對於哮喘患者,由於很多變應原和觸發因素會導致哮喘急性發作,患者要了解哪些變應原或觸發因素是引發自身哮喘的誘發因素,來儘可能避免或減少接觸這些誘發因素,這在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

【抗擊疫情 科普知識】新冠疫情下,慢性氣道疾病患者需要注意什麼

常見的誘發因素

四、保持良好心態,增強安全防護

在當前疫情下,慢阻肺和哮喘這些慢性氣道疾病患者不必過於恐慌,正確認識新型冠狀病毒以及其防護知識,保持良好的心態,做好安全防護,儘量減少外出,出門時一定戴好口罩、手套,勤洗手、多喝水。

當前,主動增強安全防護是避免病毒感染的最好方式,不要輕信謠言隨意用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