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不控制,當心變胃癌——消化科主任教你踩剎車

很多朋友問我,慢性胃炎會不會演變成胃癌?

答曰:不加控制,有可能。

常言說:千里之堤潰於蟻穴,幾乎所有的重大疾病都是從小毛病開始一步步進展而來的,胃癌也不例外。

所以說,對於慢性胃炎一定要引起重視。


胃炎不控制,當心變胃癌——消化科主任教你踩剎車

胃炎不控制,當心變成胃癌

近段時間網絡上廣泛流行這樣的觀點:慢性淺表性胃炎,不是病,不需要治療。

我認為這種觀點有失偏頗!

俗話說“十胃九病”,確實,研究發現:

幾乎所有的人都會有或輕或重的胃部疾病,在胃鏡下表現為不同程度的慢性胃炎。

如果胃鏡檢查報告是慢性淺表性胃炎,活檢病理示輕度慢性炎症,患者又無明顯不適,但幽門螺桿菌陽性者仍需根除治療;

而其他患者無需特殊治療,但仍需注意胃部保養,以防病情加重。

如果胃鏡檢查報告是慢性淺表性胃炎,活檢病理示輕度慢性炎症,但患者有明顯上腹不適者,可診斷為:功能性消化不良,需要按功能性消化不良處理。

胃鏡檢查雖然是慢性淺表性胃炎,但活檢病理示中、重度慢性炎症者則需要適當治療。

只要治療得當、注意飲食調節,胃炎是可以控制的。

但如果不加以控制,就可能走上從慢性淺表性胃炎到胃癌的不可逆之路。

大部分胃癌起源於腸化生黏膜,稱為“腸型胃癌”,這是我國胃癌的主要類型。

我國經典的胃癌發生過程是這樣的:

慢性非萎縮性胃炎(淺表性胃炎)

多灶萎縮性胃炎伴腸化生

大腸型腸上皮化生

異型增生

腸型胃癌

有50%的患有慢性淺表性胃炎的人會演化為慢性萎縮性胃炎,

而40%的患有慢性萎縮性胃炎的人會演化為腸化生,

而8%的患有腸化生的患者會演化為異型增生,

而異型增生會演化為胃癌。

荷蘭的研究表明,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輕度異型增生、重度異型增生在10年內進展為胃癌的概率分別為0.8%、1.8%、4%和33%。從胃炎到胃癌的發病進程表明,胃癌不是由正常細胞“一躍”變成癌細胞的,而是一步一步演化的。

我國胃癌發病率高、死亡率高,是名副其實的胃癌大國,近年來——

我國胃癌的發病趨勢有以下特點:

1、年輕化。

近5年,19歲到35歲青年人的胃癌發病率比30年前翻了一番。除遺傳因素外,飲食不規律、睡眠嚴重不足、工作壓力大,都是造成年輕人發病率上升的重要因素。

2、男性患胃癌的比率遠高於女性,大約是2:1。

3、早期胃癌診斷率低

我國早期胃癌發現率不足10%,遠低於日本的70%和韓國的55%。

4、生存率低。

據全國腫瘤防治研究辦公室的報告表明,我國胃癌5年生存率僅為27.4%。而早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可達90%以上。

胃炎不控制,當心變胃癌——消化科主任教你踩剎車

給胃炎及時踩剎車,有效阻斷胃癌的發生

1. 胃鏡應該年年做

早期胃癌大多無明顯症狀。隨著病情的發展,可逐漸出現上腹部飽脹不適或隱痛、反酸、噯氣、噁心、食慾減退、黑便等症。這些症狀間斷存在,時輕時重,沒有特異性,類同於胃炎或胃潰瘍,易被患者勿視。胃癌如果不通過胃鏡檢查,難以早期發現,唯一辦法是實行胃鏡篩查。

日本和韓國也是胃癌高發國家。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日本和韓國開展了全國性的以胃鏡為基礎的“強制性”篩查,即國家規定40歲以上人群每年必須做胃鏡篩查,否則患上胃癌國家不予報銷,保險公司相應降低報銷費率。當前日本和韓國的早期胃癌佔全部胃癌的比例達70%和55%,胃癌的5年生存率高達62.1%和65.3%。

因此,不管你是身體健康還是已經有胃部不適,40以上的人群,胃鏡檢查應年年做。

國內最新發布的《幽門螺桿菌處理共識》指出,35歲以上幽門螺桿菌陽性的患者就應做胃鏡檢查,以明確胃病情況。

一旦發現胃粘膜異型增生,就可以及時行胃鏡下胃粘膜剝離術,以阻止病情進一步加重而發展成胃癌。

2. 根除幽門螺桿菌

國際衛生組織認為幽門螺桿菌是Ⅰ類致癌原,幽門螺桿菌會讓胃病久治不愈,胃炎反反覆覆。

據大型流行病學調查,根除幽門螺桿菌可降低39%的胃癌發病率;

而在胃粘膜萎縮發生之後再根除幽門螺桿菌,胃癌的發生率下降就不明顯了。

因此,必須早期根除幽門螺桿菌,目前認為最佳根除年齡在14歲~40歲,在胃粘膜萎縮發生之前予以根除可最大獲益。

胃炎不控制,當心變胃癌——消化科主任教你踩剎車

但即使你已經是萎縮性胃炎,根除幽門螺桿菌,部分可逆轉病情或可以阻止病情的進一步加重。

有數據顯示,中國人幽門螺桿菌感染率高達60%左右。而且幽門螺桿菌經口傳染,呈家庭聚集現象。

所以胃病總不好的人,一定要查查幽門螺桿菌,看看是否需要殺菌!

幽門螺桿菌陽性的家庭人員,即使沒有症狀也要查幽門螺桿菌,予以及時根除。

3. 改變飲食習慣

最容易患胃癌的飲食習慣:

  • 高鹽飲食、油炸食品醃製食品和燻烤食品
  • 吸菸、飲酒
  • 少吃蔬菜、水果
  • 不吃動物性食物和豆類食品、
  • 不喝牛奶食用不新鮮食品,
  • 久儲黴變的食物
  • 暴飲暴食,
  • 喜歡吃太乾、太硬、過燙的食物,
  • 進食過快,三餐不定時

以上這些不良的飲食習慣也可成為胃癌發生的誘因。

想要預防胃癌必須改變這些飲食習慣!

胃炎不控制,當心變胃癌——消化科主任教你踩剎車

平時要注意養胃,不僅胃病患者要養胃,健康人也要注意胃部保養。

要養胃說來也簡單:

進食鬆軟易消化食物,三餐規律、定時定量,吃八分飽,飲食要淡口味、少辣、低鹽、低糖,進溫熱食物、忌燙、忌冷,忌菸忌酒忌濃茶,忌刺激性大的食物、忌過分粗糙食物,心情開朗,少壓力。


4. 吃大量新鮮果蔬

通過攝食大量的新鮮水果和蔬菜補充維生素C,已被多個國家寫入癌症預防的膳食指南中。

流行病學研究發現胃癌高發區的居民膳食中普遍缺乏維生素C。維生素C能夠阻斷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亞硝基化合物合成,從而起到防癌作用。

5. 控制體重也能防胃癌


控制體重,不僅對預防心腦血管病上有益,還對預防癌症,特別是胃癌有益。隨著肥胖人群的增加,患上胃食管反流的人越來越多,胃的近端反反覆覆被反流上來的胃酸刺激,患癌的幾率明顯增加。

6. 重視胃癌家族史

對於癌症來說,遺傳因素就是眾多因素中很重要的一環,這就是遺傳易感性。

一代、兩代、三代內有無胃癌或其它惡性腫瘤患者,如有,更要早期篩查,比前代癌症患者提早10年做胃鏡篩查。

總之,預防胃癌要記住:健康生活,防患未然;定期篩查,積極治療。關鍵在於40以上人群每年必須胃鏡篩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