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病毒是怎樣繁殖的?

科普:病毒是怎樣繁殖的?

病毒是生命嗎?曾經這個問題困擾了科學家。

我們一般對生命的定義至少要包括自我繁衍、新陳代謝等特性。

而病毒卻不能自己獨立繁殖和新陳代謝。因為它沒有細胞的相關結構。

但是,越來越多的人傾向將病毒劃到生命範疇。因為一份權威期刊的證據表明,病毒和細胞其實是同源的,即病毒和細胞有著同一個共同祖先

所以,如果細胞算是“活”的生命,自然病毒也算是“活”的——只不過策略不一樣!

雖然病毒無法獨立自我繁殖,但是它知道細胞可以。故病毒“聰明”地藉助細胞們來完成了自己的自我繁衍等生命任務。

病毒的基本結構

生命最重要的物質無非RNA或DNA,它們是生命信息的承載者。細胞和病毒的繁殖,無非最後都是要為RNA或DNA的複製所服務。

在細胞結構中,細胞核內裝著DNA,它是細胞的總司令部。

而在細胞核之外,則有林林總總的細胞器為其服務。

所以,細胞可以自我獨立地完成蛋白質、DNA等的複製,也就可以自我完成繁衍了

科普:病毒是怎樣繁殖的?

細胞基本結構

而病毒這“哥們”就比較懶惰!它連細胞核結構都沒有,基本上就是在蛋白外殼內包裹著一團RNA或DNA的遺傳物質。

科普:病毒是怎樣繁殖的?

病毒的基本結構

所以,病毒自身的結構註定它無法自我合成蛋白質、核酸RNA或DNA

但是,病毒在長期的生存鬥爭中,演化出了極其完美的偽裝外殼。上圖中那些小凸起,就是它華麗偽裝的詮釋。

病毒的吸附入侵

當病毒蛋白“有幸”接觸到細胞,它外殼上的小凸起,就會像鑰匙一樣開啟細胞的細胞膜結構。

於是,細胞就會誤認為病毒只不過是它自身新陳代謝的重要原材料。

目前,人們觀察到的病毒吸附入侵方式,大致有3種。

  • 第1種入侵方式

也是最常見的方式,就是用病毒外殼上的神經酸氨酶等撬開細胞膜,然後病毒自身的外殼膜就和細胞膜自身就融合了。

而它的核蛋白和RNA或DNA則會被直接排入細胞內。

在細胞內,有溶解這些核蛋白的相關酶,所以,病毒RNA或DNA就直接暴露在細胞內。

而在細胞內,病毒的RNA或DNA所享受的待遇就開始比細胞自身的核DNA要好了。

這種入侵方式,可見於HIV等病毒。

科普:病毒是怎樣繁殖的?

HIV病毒等的入侵方式

  • 第2種入侵方式

這種方式還是比較少見,因為這種病毒沒有嚴格意義的外殼結構。它們很簡單,直接用蛋白質包裹起核酸,就開始“作案”了。

這些核蛋白上也存在著可與細胞膜“溝通”的鑰匙,隨後就會以“胞吞”的方式,被帶入細胞內。

而當物質進入在細胞內,最終重複第1種方式接管細胞。

這種病毒入侵方式,可見於脊髓灰質炎病毒等。

科普:病毒是怎樣繁殖的?

脊髓灰質炎病毒等的入侵方式

  • 第3種入侵方式

這種方式則要更簡單粗暴!

這是在一種叫做噬菌體的病毒身上發現的。

噬菌體專門喜歡寄生細菌,當它吸附在細菌的表面時,它會將自己頭部含有的核酸物質,直接注入細菌。

科普:病毒是怎樣繁殖的?

噬菌體的吸附入侵方式很粗暴簡單

複製及裝配

因為病毒的核遺傳物質RNA較多,故我們就以RNA病毒在細胞內的複製繁殖為例。

當病毒吸附在細胞表面,最終入侵細胞後,RNA在細胞溶解酶的作用充分暴露,此時RNA會快速靠近細胞核。

然後,在細胞核膜上取得信任,最終進入“總司令部”。

隨後,RNA會在細胞核內完成逆轉錄。所謂逆轉錄,指的是RNA根據自身的鹼基序列,互補配對之後生成相應的DNA。

科普:病毒是怎樣繁殖的?

病毒複製流程

而逆轉錄的DNA,就可以大張旗鼓地發號施令,讓細胞內的核糖體合成自己繁殖的蛋白質,並在內質網、高爾基體部完成摺疊,形成成熟的病毒外殼蛋白。

同時,病毒也會利用自身進行RNA的複製。

最後,病毒會將合成的RNA、蛋白外殼等結構進行組裝裝配。於是,一個新的病毒子代就誕生了。

子代病毒釋放

當病毒在細胞內複製到一定數量時,這些子代病毒就躍躍欲試,企圖在該細胞外闖出一個“新天地。

子代病毒要想從細胞內到細胞外,大致的方法有如下幾種方式。

比如,合成後的核蛋白和RNA組裝完成後,會在出細胞時,裹上細胞膜的一部分就逃之夭夭。


科普:病毒是怎樣繁殖的?

病毒裹上細胞膜而被釋放的方式

這種方法可以為病毒免費獲得一個外殼,而且該外殼和物種所有細胞的細胞膜是高度同源的。

當病毒下次進入吸附入侵時,可以很快為病毒進入細胞贏得信任。

此外,該外殼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規避免疫細胞等的盤查。

總而言之,這是一種非常“雞賊”的釋放方式!

此外,還有另一種常見的方式。

那就是,病毒直接在細胞內合成並組裝完畢後,由內質網等結構以膜包裹的方式,運輸到細胞膜處,然後與細胞膜融合,最終病毒得以出現在細胞外。

科普:病毒是怎樣繁殖的?

以”胞吐“的方式被釋放

這是一種比較快速的釋放方式,但是不如第一種方式猥瑣。

此外,有的病毒比這種方法更粗暴直接。它們在利用完宿主細胞後,宿主細胞於它們而言完全沒有價值可言了。

於是,就開啟細胞自我溶解程序。宿主細胞就自動自我溶解,這樣在細胞內的病毒子代就可以快速大量地出現在細胞外。

這種方式,顯然效率很高,但是,也會給自己帶來一些麻煩。

當組織細胞破裂之後,很容易引起機體的免疫系統的注意。隨後,“軍隊”就會被派往戰場,病毒就不得不與之做鬥爭了。

比如,下圖就是吞噬細胞試圖吞下這些病毒異物。

科普:病毒是怎樣繁殖的?

粗暴釋放之後,可能引來像吞噬細胞的注意

結語

我們以噬菌體這種病毒感染細菌的方式,來總結一下病毒是怎樣利用細胞進行繁殖的。

01、病毒吸附在細胞表面;

02、遺傳物質就可出現在細胞質內;

03、利用細胞自身的“工廠”生成病毒的配件;

04、組裝完畢後,逃出細胞外,去感染新的細胞。

科普:病毒是怎樣繁殖的?

噬菌體的整個繁殖複製過程

不得不說,病毒要想成功寄生在宿主細胞上,是一條很艱難的道路。往往需要死掉絕大多數個體,才有可能有那麼幾個成功“降落”。

這也是從側面反映病毒何為如此注重數量。

因為病毒數量太少的話,很難做到“物種傳承”!

只不過有時候,病毒的利益和它的宿主利益顯然是有衝突的。這就是所有寄生關係的弊端,不死你死就是我亡。

而現在地球上的大多數細胞間選擇了相互協作,比如我們自身各種組織的細胞就是這種典範。

因為共同發展,合作共贏才可能有更精彩的未來!

科普:病毒是怎樣繁殖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