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茂、福晟得與失“世紀併購”塵埃落定背後

幾個月前,福晟集團“破產”、“裁員”的消息甚囂塵上,該公司闢謠稱,目前處於正常經營中。隨後,福晟又被傳出,因民間借貸被起訴及多個子公司股權被凍結等消息。一切都指向了一個事實,這家地產巨頭已搖搖欲墜。

但搖而未墜,彼時,福晟面臨著至少300億元營運資金缺口,以及很快就要到期的負債近96億元。此後,市場中關於世茂收購福晟的傳聞幾乎不曾間斷。今年1月13日,世茂和福晟終於站到臺前,正式對這場鬧得沸沸揚揚的收購“官宣”,世茂稱要對福晟的架構進行改革。

近期,世茂福晟調整過後的組織架構終於浮出水面。世茂接過了福晟的壓力,也得到的更多,福晟失去很多,不過得以擺脫資金鍊斷裂,甚至破產的厄運。

活下去的代價

據最新的消息,在架構調整是世茂福晟總部,下設營銷管理、設計管理中心、成本管理中心等13個職能部門。

原福建福晟總部更名為世茂福晟總部,並重組設立世茂福晟上海公司、鄭州公司、長沙公司。而原福建福晟福州區域、廣州區域、惠州區域、漳州區域等(除舊改項目外)所轄項目,由世茂海峽接管;原福建福晟總部商業管理中心,則由世茂商娛接管。


世茂、福晟得與失“世紀併購”塵埃落定背後

總之,整個併購是一部分項目直接賣給世茂,一部分項目放入雙方合作品牌“世茂福晟”中。

在人事安排上,世茂房地產執行董事、世茂海峽董事長呂翼任世茂福晟總裁;世茂房地產執行董事、副總裁兼財務總監湯沸任世茂福晟CFO,從整個人事格局來看,“世茂系”佔據主導地位。

福建福晟原董事悉數推出,新進董事包括,許幼農、呂翼、林向魁、陳芳梅、翁敬明、趙嶸和餘竑等7人。

雖然,新平臺保留了部分福晟的老將,但依舊有部分高管離開。例如,原福晟商業集團總裁吳洋就選擇了離職,非執行董事楊小平亦有其他發展方向,郭國強重回金地。

從福建福晟的股東變化來看,以中國信達、東方資產、福晟集團、深圳市世紀景順、廣州錢隆投資、平潭臻顏等為主要股東的廣州市德耀鴻鼎投資合夥企業成為福建福晟的第二大股東,持股49%,同時該公司還持有福建六建集團有限公司19%股權,福建六建董事長則由世茂高管許幼農擔任。其中,中國信達及東方資產是此前為併購牽線搭橋的金融機構,平潭臻顏法定代表人為世茂海峽高管陳芳梅。值得一提的是,福建六建隸屬福晟集團建築板塊,2018年,福建六建工程承包營業收入為425.16億元,而2006年營收僅16億元。

可以看出,福晟為了“活下去”付出了很大的代價,潘偉明失去了福建福晟49%股權,以及福建六建19%股權。

福晟落寞收場 世茂並不輕鬆

在世茂和福晟品牌發佈會時,就有評論說,這是一場挑肥揀瘦的企業收購,而不是官宣的“強強合作”。

福晟經過挑揀,還留下對福建六建的控制權。這家創建於1950年的建築企業,2018年營收達到了425億,算得上是優質資產,不過該公司長期存在著和福晟集團有著規模不小的關聯交易,且和多數建築企業一樣,毛利較低。

另外,福晟集團上市公司福晟國際依舊由潘浩然控制。截至2019年6月30日,福晟國際共擁有14個正在開發及待售的項目,總建築面積約166.08萬平方米,應占集團總建築面積約136.5萬平方米。該集團另持有3個物業,應占集團總建築面積62750平方米。2019年12月30日,福晟國際又以2.7億元收購長沙物業項目30%股權及股東貸款。

福晟國際揹負著較多的負債,2019上半年,福晟國際的資產負債率達到80.37%,淨資本負債比率為138.1%,流動負債約為83.74億元。截至2019年6月30日,福晟國際銀行結餘及現金約為9.85億元,一年內到期的借貸金額為23.04億元,現金不足以覆蓋短債。

福晟接下來的主要舞臺應該會在上市公司福晟國際上。

對於世茂來說,土儲、銷售額短期內大漲是較為肯定的事。據悉,新平臺2020年預計完成300億元銷售目標,以後逐步提升至500億元甚至1000億元,權益都算在呂翼分管的世茂海峽公司。截至2018年末,福晟總土儲貨值超過8000億元。

不過,一些麻煩事避免不了,如福晟集團資金危局以來,有著複雜的股權質押、擔保關係,還頻頻有項目公司股權遭到凍結,還有一些項目的信託融資。

世茂自身也並非安枕無憂,其中,以往口碑較好的世茂,近期卻頻頻出現樓盤質量問題,2019年,世茂在安徽合肥、福建廈門等地的項目均因虛假宣傳、捆綁銷售、工程質量等問題,面臨延遲交房賠償及多數業主要求退房的情況。過快的擴張速度,也難免讓人引起關於負債、效益規模無法平衡等隱憂。

另有業內人士稱,最新的組織架構是為確保過渡期的安全穩定進行的調整,以後有變動的可能。但可以說,世紀併購已經塵埃落定,這是一個昔日地產黑馬潦倒,新併購王得志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