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庵、双忠庙、先春园、西大湾子…回不去的“老西头”


老天津人,
你们还记得

“西头”吗?


西头,用天津话念出来叫“西tou(轻声)”,这是天津的一个老地名,其范围大概是北至南运河(也可以算到子牙河),南至黄河道,东至西马路,向西一直延伸到咸阳路一带。


西头这个地名,是1900年之后出现的。天津人都知道,东西南北四条马路,最早是老城的城墙,那时候天津人说话,是用城门作为地名坐标的,比如西门外、东门里等。


1900年,八国联军把城墙拆了之后,没有了城门,天津人就以西马路作为坐标,把西马路以西的大片地区称为西头了。


西头界内,有名的地方很多,像双忠庙大街(双庙街)、如意庵(nanr)、南大道、先春园、西大湾子、文昌宫、习艺所(西所)、西关外

等等,而西头的中心,就是双忠庙大街,老天津人称之为双庙街。


双忠庙大街


双忠庙大街,其实就是今天芥园道的一部分,这一带以前叫永丰屯,永丰屯再往前叫张官屯,大约形成于明永乐年间。


明朝时期,政府实行兵屯制,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建设兵团。咱都知道天津有七十二沽,其实当时天津运河两岸还有七十二屯,而靠近西大湾子的张官屯,就是离天津卫最近的屯。


如意庵、双忠庙、先春园、西大湾子…回不去的“老西头”

1965年天津知青奔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那么张官屯是怎么变成永丰屯的呢?


话说天津建卫后,大约100年间,城内外一共形成了十集一市:


城内


鼓楼的宝泉集

东门内的仁厚集

南门内的货泉集

西门内的富有集

北门内的大道集


城外


东门外的通济集

北门外的丰乐集

北门外西部的恒足集

张官屯的永丰集

娘娘宫前的宫前集

以及西门外的安西市


这些集每旬一次,十个集分时段举行,所以老天津卫有一句民谚,叫“天津卫,天天集,今儿个不齐明儿个齐。”


而“永丰集”地处西大湾子(之前是南运河故道),是南北贸易和漕粮的集散地,所以发展的更加繁荣,名声也更大,于是人们就把张官屯改称为永丰屯了。芥园道上的吕祖堂,早年也有“永丰屯祠”的名字。


如意庵、双忠庙、先春园、西大湾子…回不去的“老西头”

吕祖堂


1918年,南运河裁弯取直,西大湾子一带也失去了临河码头的优势,永丰屯这个地名也就逐渐被淡忘了。


如意庵、双忠庙、先春园、西大湾子…回不去的“老西头”

▲原西大湾子,大致就是今天的井冈山桥,沿着复兴路到芥园道,再往东北方向折返至大丰桥附近


往后,双忠庙大街成了这片区域的名字,俗称“双庙街”。


双庙街位于吕祖堂、太阳宮北侧,早年是城区通向西郊和津西北的一条的交通要道,其得名于街西头的双忠庙(就是之前的红桥区幼儿园),庙里供奉的双忠为关羽和岳飞。


如意庵、双忠庙、先春园、西大湾子…回不去的“老西头”

芥园道80年代老地图


关岳合祀的祠庙在江南地区很多见,但在北方地区特别罕见,这也说明了天津的在运河传输纽带的影响下,文化上也呈现出了多元化,这和妈祖文化是一个道理。


双庙街东头与西大弯街相连,此处包括赵家场、梁家嘴、先春园(点击蓝字查看文章)等重要地区,我们在之前的文章里曾介绍过此地。


双庙街的西端,与如意庵大街相交,这条街也是西头一条重要街道。


如意庵大街


说如意庵前,咱先说说西头界内的庙。


在古代,人们在生活中,难免遇到生老病死、天灾人祸,尤其是天津这种靠海、靠河的城市,居民遇到的风险更大。


如意庵、双忠庙、先春园、西大湾子…回不去的“老西头”

《津门保甲图说》城西地图


但过去科学技术落后,人们只能求助神灵保佑。所以以前天津庙宇非常多,仅西头一带,就有三十多座,包括太阳宮、韦驮庙、观音庵、文昌宫、稽古寺、南阁、北阁等等,这些庙宇后来绝大多数都成为了西头地区的地名,如意庵也是其中之一。


如意庵、双忠庙、先春园、西大湾子…回不去的“老西头”

1978年返乡青年落户在如意庵白家胡同


如意庵,天津人常说成如意naner,后面还要加个儿化音,这座庙里供奉的是天后娘娘的父母。


在过去,每逢农历三月二十三,即娘娘生日这天,就要由各种"花会"把娘娘送回娘家,称为"娘娘出巡"。


天后娘娘的祖籍是福建,所以百姓就天后宫把娘娘送至闽粤会馆(当时在北城根),但闽粤会馆一带街道窄小,不能容纳护送的人群,于是就改设在了如意庵。


印象中90年代的如意庵大街十分热闹,是周边百姓买菜的重要去处,在街西头有个澡堂子,街中还有理发店、卫生院等设施,和周边百姓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


小西关、西关外、教场


如意庵大街往南,与其平行的两条街是小西关大街、西关外大街,街上有西关外中学、邮电局等设施,另有一处染化六厂,每每路过此处时都会掩鼻,漂白剂的味道实在是难闻。


如意庵、双忠庙、先春园、西大湾子…回不去的“老西头”

小西关监狱的炮楼


沿小西关大街再往西,可以上芥园大街,七一大楼、百货商场在此处,再一直往西就是天津有名的小西关监狱了,老天津人管它叫“西所(习艺所)”


如意庵、双忠庙、先春园、西大湾子…回不去的“老西头”


习艺所的前身,是过去练兵的教军场,所以附近还有教场大街、教场河沿等地名。


与河沿相连的,是海张五大堤


海张五大堤


如意庵、双忠庙、先春园、西大湾子…回不去的“老西头”

今芥园大堤一带


海张五,本名张锦文,天津最早的富户,八大家之首益照临张家,说的就是他。在清咸丰三年,太平天国军抵达津郊,清军把芥园大堤决口,迫使洪水阻断太平军进攻路线。海张五捐钱,招募了地方团练三千多人,在西郊小稍直口建防御工事和炮台。


如意庵、双忠庙、先春园、西大湾子…回不去的“老西头”

天津民间故事:泥人张贱卖海张五

两军正面交锋后,清军凭这几千团练和大炮,楞是抵御了七、八万敌人,后来修的海张五大堤,就是跟这段历史有关。


海张五大堤往东,是芥园大堤,芥园也是一个系列地名,与水西庄关系密切。(点击蓝字查看相关文章)。与芥园大街相连的,就是西头另一处热闹的街道,鱼市大街了。


鱼市大街


天津地处九河下稍,水产丰富,所以早年间形成了很多“鱼市”。鱼市大街街道不长,西接邵公庄闸桥,东接贺家楼后,紧邻芥园水厂后门,大致有300米左右。


如意庵、双忠庙、先春园、西大湾子…回不去的“老西头”

芥园水厂后院保存的济安水厂办公楼


别看路短,但鱼市大街繁华程度不亚于西大湾子、如意庵大街,肉铺、面铺、水铺、油铺各种商家林立,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极大方便。


南头窑


返回如意庵大街,往东走,就是南头窑。


如意庵、双忠庙、先春园、西大湾子…回不去的“老西头”

南头窑大楼


清末以前这里就是荒地、砖窑,南头窑有两样东西最出名,一是卤制品,比如酱鸡、酱鸭子这类。另一样是卤制品的副产品,鸡毛掸子。


南头窑早年两位名人,一位叫鸭子王,一位叫鸡毛刘小王庄(点击蓝字查看相关文章)的名字就来源于鸭子王,而鸡毛刘的字号“宝德生羽毛厂”,产品曾经远销海外,上世纪30年代英国国王王冠上的珍稀羽毛就出自宝德生。


如意庵、双忠庙、先春园、西大湾子…回不去的“老西头”

过去讲究的天津人,屋里都会摆放一对掸瓶,里面要插上一把掸子,寓意“平(瓶)安吉(鸡)祥”

所以早年天津卫流传一句民谚,叫“刷子马勺韦驮庙,鸡毛掸子南头窑。”


所以当年只要有人买鸡毛掸子时问一句“是南头窑的吗?”没跑,这准是老天津卫。


咱再说这句话的后半句——韦驮庙。


韦驮庙


韦驮庙位于老城厢以西,庙内供奉的是四大天王座下的三十二将之首韦驮菩萨,被誉为佛教中的神行太保,以善走如飞著称。


如意庵、双忠庙、先春园、西大湾子…回不去的“老西头”


清末以后,韦驮庙一带繁荣起来,卖香蜡纸钱、玩具食品等等商品的商贩、店铺比比皆是,再加上南小道子一带纺织、冶铁行业的发展,所以这片区域逐渐出现了茶楼、戏院、饭馆、娼妓等行业。


如意庵、双忠庙、先春园、西大湾子…回不去的“老西头”

韦驮庙大街


到了上世纪2、30年代,这里形成了鸟市。以前天津卫鸟市有好几处,北城根鸟市、南市鸟市、河北鸟市等等,而韦驮庙一带则是西头鸟市。


如意庵、双忠庙、先春园、西大湾子…回不去的“老西头”


故物场大街


与韦驮庙大街垂直的,是故物场大街,街北头1号院,最早名为马家店,是一山东人开的“大车店”,甲骨文就是在这发现的,以前马家店被当作历史遗迹保留下来了,不过前些日子好像给扒了。


如意庵、双忠庙、先春园、西大湾子…回不去的“老西头”

马家店遗址


故物场南口,对应的是西关大街,也就是以前的鬼市(点击蓝字查看相关文章),而“故物场”,听名字就知道,这里以前也是卖旧货的,所以以前的鬼市实际上应该算故物场的延续。


如意庵、双忠庙、先春园、西大湾子…回不去的“老西头”


如意庵、双忠庙、先春园、西大湾子…回不去的“老西头”

我小时候就住在西关外,是土生土长的西头人,小学太阳宮,拆了后又转到小西关小学,直到1999年平房改造前一直住在那。


虽然离开很久,但如意庵理发店门口的炸串、西关外中学留着三七分头型的混混、染化六厂刺鼻的气味、七一大楼门口的沙子堆……这些味道和场景却难以忘记。


斗转星移,二十年的时间转瞬而过,如今的西头已是日新月异,那些老人老事也再难复制,也许再过几十年,就连西头这个地名也会彻底消失于天津人的记忆中。


但是每个老“西头”人,却永远忘不了关于那里的一份独家记忆。


1、《津卫摇篮》

2、薛崇藻:《话说天津卫——西头鱼市大街点滴记忆》

3、韩象湘:《话说天津卫——西头鱼市大街忆往》

4、谭汝为:《天津地名考——永丰屯·双庙街》

5、天津芥园居士:《正史中关于芥园大堤决口的记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