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人生靠“熬”,那成大事必須靠“忍”

如果說人生靠“熬”,那成大事必須靠“忍”


匆匆過了幾十年,相信沒有一個人敢拍著自己的胸脯說,我的人生是一帆風順的。一帆風順這件事,只是我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生活往往是殘忍的,老子有言,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但生活精彩的地方,就在於即使它殘忍,我們依舊可以過得有聲有色。就如過去的這個春節,疫情當前,大家依舊樂觀地在家逗樂,笑對生活。生活的苦,忍一忍也就過去了。


歷史上大多叱吒風雲的人物,都是不拘小節、能屈能伸之人。比如,張公藝九世同居,只以忍為題目;張良忍辱下橋取履,終為帝王之師;韓信忍胯下之辱,統率百萬大軍,終於拜將封王;劉備隱忍苟活、寄人籬下,終成帝王大業;司馬懿忍辱負重,終挫諸葛亮之計謀。


如果說人生靠“熬”,那成大事必須靠“忍”


1.咬著牙堅持的人大都沉默


“忍辱負重”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成語,不忍辱又怎能負重?是的,大氣的人不會計較一時的得與失,更不會為了貪圖一時的榮華富貴而動容,對於他們來說以後的勝利和榮耀才是最關鍵的。因此,他們才會在非常人的條件人,做常人所不能做,忍常人所不能忍。


看看我們周圍,那些能忍的人,那些遇到困難能咬著牙堅持的人,那些在別人都放棄了他還悄無聲息在做的人,無一不是脫穎而出的。


生命這趟旅程,坎坎坷坷,能熬下來的,都是強者。不是有句玩笑話麼,你要是想比別人厲害,那就努力熬下去,等把同齡人都熬死了,你就成了你那一代的大師。玩笑歸玩笑,道理一點沒錯。


特別是一些行業的權威,耄耋之年,成了權威,很可能是厲害的同齡人都西遊了。


如果說人生靠“熬”,那成大事必須靠“忍”


2.忍常人不能忍


當然,要熬下去,必須得能忍。忍生活之苦,忍苦難之磨,忍常人不能忍。


肯捨棄萬尊之軀,忍常人之不能,不是件簡單的事,這需要大見識、大度量、大胸襟、大氣魄。缺乏氣度,鼠目寸光的人,都是我們應該引以為戒的對象。


甲乙兩位高等學府的高材生,畢業後都被同一家500強公司所錄取。因為兩個人都沒有實踐經驗,所以都被安排到車間搞統計,所學的知識根本派不上用處,每天只和報表打交道。乙抱怨工作太累、工資太低,幹了一段時間就跳槽去別的單位了。甲卻留了下來,依舊本本分分的工作。


10年後的一天,甲在人才招聘市場意外地巧遇了乙,這個時候的甲已是副總經理了,年薪翻倍,而乙依舊還是在尋找工作,10年內沒有任何成就。


乙不解地問甲:“我們在同一個起點出發,為什麼成就如此不同?”


“道理很簡單”,甲輕輕一笑,回答道,“如今人才濟濟,用人單位肯定會先考驗你的素質以及工作能力,能屈能伸才能有以後的發展。


聽了甲的話,乙深深地埋下了頭,久久無語。


“屈”不等於懦弱,不意味著屈服,不是任人擺佈,它只是暫時性,是為了給以後的工作打下基礎,等待適宜的時機,一觸即發。就像袋鼠一樣,屈腿只是為了儲存能力,找個支點然後躍身而起,達到最高的目標。


遇到苦難,如果迎面與之搏擊,有可能船毀人亡,難有東山再起之日。此時,如果能變通一下,隨著風浪變化,總會等到機遇的。


如果說人生靠“熬”,那成大事必須靠“忍”


3.“屈”是一種眼光和度量


無論是選擇“屈”還是“伸”,都需要大無畏的精神,面對“屈”的時候,我們首先要面對的是黑暗,我們要放低我們自尊心,從頭開始,這個時候我們是最容易放棄的時候,所以說,面對“屈”,我們需要更大的勇氣和信心。


“屈”是一種眼光和度量,是深刻而有力量的,是雄才偉略的表現。要是有人可以達到能屈能伸的境界,那他就可以把世界上所有的負面力量轉化成正面力量。這樣的人,怎麼可能不成功呢?


能屈能伸是一個人的胸襟問題,需要的是非凡的睿智和勇氣。更不會為了貪圖一時的榮華富貴而動容,對於他們來說以後的勝利和榮耀才是最關鍵的。



好文擴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