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東絳縣有個柴海軍,他有可能成為吟誦第一人

他有可能成為吟誦第一人

蔡偉

柴海軍老師直播結束,好評如潮。當然最高興的還是我這個組織者。

我認識柴老師是在我們浙派語文教育研究中心和臺灣教育大學等數家知名機聯合舉辦的海峽兩岸語文教學研討會上。當時柴老師率領一幫弟子,在家長們的護衛下,登上了吟誦競賽舞臺。他和他的弟子分獲第一和第三名,這一極佳成績,可謂一鳴驚人。自此柴老師一路高奏凱歌。

當下語文界搞吟誦的人不少,本人也時常給別人作作相關講座,但能像柴海軍那樣立足課堂,結合一線教學,且十餘年如一日堅持不懈地鑽研實踐的人卻少之又少。因此,我曾在好幾個場合公開預言:“他將構建起基於基礎教學的系統化吟誦理論,不遠的將來,他有可能成為教學吟誦第一人。”

開設了“語文名師與研究生直播群”後,我很快就想到了柴海軍老師,我覺得他的講座應該很適合作專業直播,因為聲情並茂、詩情畫意、結合課堂應該是他能吸睛的重要法寶。於是,我向他發出真誠的邀請,而柴老師也毫不猶豫地答應了。在寇永升老師的講座取得成功後,對於他後繼者的壓力肯定很大。但柴海軍老師有比較豐富的網絡課程經驗,加之講座內容的新穎合理,很快贏得了聽講者的歡迎。

柴老師的直播題目是《追本探源,讓語文課真正開始詩情畫意》。這個題目剛公佈,就有老師向我反映說我宣傳的時候都說他作吟誦講座,怎麼現在又變了。他們說還是想聽吟誦講座。但我知道柴老師的本源語文是離不開吟誦的,是讓吟誦走向學理、深入課堂的重要舉措。換言之,他主要運用河東吟誦和說文解字這兩個傳統語文工具為重要抓手,從漢語言的字音、字形、字義三個方面解讀古詩文,用河東吟誦把古詩文唱起來,用說文解字的方法,把漢字拆解分析,像畫畫一樣,讓語文課開始充滿詩情畫意。

柴海軍老師的講座,先從“真正開始詩情畫意”說起,談到語文課堂現在雖然多媒體使用廣泛,聲光電資源豐富,但其實很多都和語文本身沒有多少關係,而且有越來越遠離語文本身的傾向,如何“追本探源”呢,那就要回到漢語文本身的出發點,從漢語言的字音、字形、字義三個角度出發,讓語文課真正開始語文的“詩情畫意”。

然後他進入了核心環節——吟誦。柴老師以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和魏巍《我的老師》兩篇課文為例,談到了壽鏡吾先生“大聲朗讀”文章會隨便“添加語氣詞”,這是違揹我們的教學常理的;談到蔡芸芝老師會用“歌唱的音調”教魏巍他們誦讀詩歌,而無論我們語文老師如何誦讀,都不會有“歌唱的音調”。柴海軍老師的質疑立馬引起聽課老師的關注和思考。有老師留言點贊:“還真的從來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

接著柴海軍老師又通過電影《武訓傳》片斷,讓老師們明白吟誦原來是教學方法。柴老師又引用課文中的三句原話來證明這種教學方法不但有趣而且高效,它能有效地解決當前語文教學中“背誦難,容易忘”“理解難,看不懂”“作文難,不會寫”的三大難題。

接著,柴海軍老師分別從吟誦原本是漢民族傳統的唱歌法、主要的讀書法和重要的創作法三個角度生動詳細的解釋了吟誦功效之由來。

在直播中,柴老師運用大量的案例來說明問題,針對性強而又通俗易懂。例如在講到正確的吟誦可以幫助讀者深刻地理解古詩文時,他舉例分析了李紳的《憫農》和王之渙的《登鸛雀樓》。他說李紳詩歌中第二句應該是“汗/滴禾下土”而不是我們常讀的“汗滴/禾下土”,因為李紳表達的是汗水滴在禾苗上然後落入土地中的情景;而讀成“汗滴/禾下土”,“汗滴”作名詞,“禾下土”也不好解釋。以此說明吟誦的節奏和句讀非常重要。再如他提出王之渙的詩歌為什麼一開頭就用“白日”而不用“紅日”,並從漢語聲韻、古詩文常用意象和王之渙生平來解讀《登鸛雀樓》,從“更”的字形演變和詞義演變分析為什麼是“更上一層樓”而不是“再上一層樓”。通過這些典型案例的講解分析,柴老師給聽課老師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很多老師聽後當即反饋說“還真沒有想過,這兩首詩歌應該這樣解讀才是合適的”,“說文解字在課堂中使用,既有趣又有深度,而且學理清晰,是真正的語文味”。

雖然柴老師不間斷地講了一個半小時,但老師們意猶未盡。聽課老師提出了很多他們關心而且頗有價值的問題,柴老師一一作了耐心細緻的回答,令老師們十分滿意。柴老師語重心長地告誡大家:作為教師,首要的職責是完成教學任務,吟誦只是一種教學方法,用它是為了更高效更深入地完成教學任務。所以“吟誦教學”不等於“教吟誦”。他批評一些老師本末倒置的做法:在教學中教孩子們學習吟誦,結果是孩子們本身學得不到位,老師教學任務也沒有完成好。

柴老師引用印度前總理尼赫魯的一句名言作結:世界上有一個偉大的國家,她的每個字都是一幅美麗的畫,她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一首動人的歌。這個國家就是中國。最後,他用一段抒情性演講結束了他的講座:讓我們追本探源,運用漢語言本身的字音字形字義,讓我們的課堂真正充滿詩情畫意,讓孩子們在學習中真正愛上語文,愛上中國文化。

柴老師的講座堅定了我的預測,他真的有可能成為教學吟誦第一人。如果我們的語文教師隊伍中多一些像柴海軍這樣認定目標,永不放棄,孜孜不倦,堅韌不拔,十幾年如一日鑽研、探索、實踐同一個課題,又何愁我們語文教學缺名師、難突破呢?!

河東絳縣有個柴海軍,他有可能成為吟誦第一人

柴海軍,教育管理碩士,多所師範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國培計劃外聘專家講師團成員,全國首屆中學語文學術先鋒人物,中華書局優秀傳統文化教育2015年度教學人物,全國中心核心期刊《語文教學通訊》2016年第二期封面人物。全國五次講課比賽最高獎獲得者。全國第三項吟誦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河東吟誦——代表性傳承人,他帶領的河東吟誦團隊曾參加第六屆語文尖峰論壇獲一等獎第一名和第三名的好成績,他帶隊研發的“河東吟誦+說文解字”教學方法曾經三次參加全國講課比賽,一次獲得全國一等獎第三名,兩次獲得最高獎或一等獎第一名。《萬象 國學》雜誌小學刊、初中刊、高中刊曾三刊聯動在封二彩頁全版隆重推出河東吟誦專題介紹;中央電視臺、浙江衛視、山西衛視、《山西日報》《對聯》《中國楹聯》《山西晚報》等各級媒體也先後30餘次報道河東吟誦相關事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