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遇到現實 文藝復興和病毒 意大利“拉斐爾500年大展”的煩惱


歷史遇到現實 文藝復興和病毒 意大利“拉斐爾500年大展”的煩惱

8日,米蘭進入封城狀態,納維利區酒吧街暫時歇業關閉。

羅馬當地時間3月8日上午,意大利單日新增1,492例新冠肺炎確認病例,單日死亡病例新增133例,平均致死率達到全球最高值4.96%。意大利民主黨主席、皮埃蒙特大區主席及陸軍參謀長等3名政府高官確診感染,米蘭所在的倫巴第大區超過10%醫護人員感染。意國政府決定將徵調2萬名退休醫護人員參與抗疫。

3月9日,意大利總理朱塞佩·孔特宣佈將把封城範圍擴大至全國,以應對不斷蔓延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孔特表示,除了工作或緊急情況外,人們不應外出旅行;所有的公共集會都將被禁止,體育賽事也將暫停。這些措施於3月10日生效,會影響生活在意大利的6,000萬人。

意大利所有的學校將一直關閉到4月3日,但公共交通將繼續運行。該國所有的學校此前一直關閉到3月15日。

3月8日,孔特已經下令封鎖疫情最嚴重的北部倫巴第地區,對11個市鎮採取封城隔離措施,涉及超過5萬人口,原定2月25日落幕的威尼斯狂歡節提前終止,米蘭全市學校停課至少一週。當局還要求暫時關閉全國博物館、電影院等大型公共活動場所,預計持續到4月3日為止。

歷史遇到現實 文藝復興和病毒 意大利“拉斐爾500年大展”的煩惱

2月23日,兩名戴著口罩的年輕女性走在米蘭大教堂廣場上。

從2月20日至23日,意大利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從3例急劇增長至152例,死亡3例,成為亞洲以外疫情最嚴重的國家。意國確診病例主要集中在北部經濟發達的倫巴第和威尼託大區,分別為重要城市米蘭及威尼斯的所在區。而受洶湧而至的疫情影響,意大利舉國關注的“拉斐爾500年大展”也臨時關閉,目前無後續進一步開展細節。

“拉斐爾大展的藝術盛會!但我不想跟他一樣發燒病死...…”一位意大利藝術家不無遺憾的說。2020年是文藝復興大師拉斐爾·聖齊奧逝世500週年,意大利、法國為此特別籌劃了紀念大展,分別於3月2日和5日,開始在巴黎、羅馬華麗登場。

歷史遇到現實 文藝復興和病毒 意大利“拉斐爾500年大展”的煩惱

康德博物館展出一件1510年壁畫《聖禮的爭辯》的拉斐爾素描手稿

在巴黎康德博物館舉行的“拉斐爾逝世500週年”專題展,將回顧這位文藝復興藝術大師從烏爾比諾、佛羅倫薩到羅馬3個時期的創作歷程與風格演變,核心展品包括油畫《美惠三女神》、《奧爾良聖母像》和《洛雷託聖母像》。康德博物館是法國最重要的古典繪畫收藏機構之一,擁有盧浮宮以外規模最大的拉斐爾作品收藏。本次展覽從3月2日持續至7月5日。

歷史遇到現實 文藝復興和病毒 意大利“拉斐爾500年大展”的煩惱

奎里納爾博物館展出拉斐爾1517年創作的油畫《聖塞西莉亞的狂喜》

在羅馬奎里納爾博物館(Scuderie del Quirinale)舉辦的“拉斐爾逝世500週年”特展,是意大利迄今規模最大的拉斐爾作品展,共展出藝術家的120件油畫和素描作品,部分借自英國王室、烏菲茲美術館、盧浮宮、華盛頓國家美術館等機構。展覽從3月5日持續至6月2日,正式開展前已售出超過7萬張門票。

歷史遇到現實 文藝復興和病毒 意大利“拉斐爾500年大展”的煩惱

英國國家美術館展出素描稿《亨利八世》與油畫《大使們》

與此同時在倫敦,英國國家美術館於3月6日也將德國文藝復興畫家小漢斯·霍爾拜因的素描稿《亨利八世》與油畫《大使們》並列展出。這是兩幅作品20年來首次同場亮相,畫家在1537年創作《亨利八世》時曾受到《大使們》的啟發。《亨利八世》素描稿是英國國家肖像畫廊的核心館藏,該機構即將進入3年閉館翻修期,因此開始將館藏藝術品借至其他機構展出。

歷史遇到現實 文藝復興和病毒 意大利“拉斐爾500年大展”的煩惱

3月1日起,盧浮宮臨時閉館。

然而在新冠疫情衝擊下,“拉斐爾500年大展”這場藝術界的百年盛會被蒙上了一層病毒隱憂。早在3月1日,巴黎盧浮宮就臨時發佈閉館聲明,宣告將暫時關閉以防範疫情,目前重開時間未定。2019年盧浮宮接待訪客達960萬人次,其中四分之三為國際遊客。法國政府已下令禁止規模超過5,000人的公共集會,並要求關閉學校、取消宗教彌撒。3月1日,法國新增新冠病毒感染病例30例,累計達130例,死亡2例。

意大利則是全歐洲感染擴散最嚴重的地區,連梵蒂岡也傳出確診病例。“拉斐爾500年大展”主辦官方曾考慮仍照常開展,但為因應防疫必須實施參觀人數控管;此外令館方憂心的是,疫情勢必讓來館人數和觀光客大幅減少,造成嚴重虧損。從去年的達·芬奇大展到現在的拉斐爾大展,意大利在籌備期間儘量讓散落各地的展件齊聚一堂,卻也因此引發不少專家和館方的爭執摩擦;更巧合的是,新冠病毒的疫情風險,正好又呼應了500年前拉斐爾“發燒感染”而英年早逝的死因。

歷史遇到現實 文藝復興和病毒 意大利“拉斐爾500年大展”的煩惱

“文藝復興三傑”之一拉斐爾

拉斐爾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大藝術家,與達·芬奇、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並列“文藝復興三傑”,堪稱在盛期集文藝復興之大成的天才畫家。其為大眾所知的作品,諸如《雅典學院》、《西斯廷聖母》(Sistine Madonna,畫底下有著名的兩位小天使)...…等,至今仍傳為經典。但1520年,拉斐爾突然因病早逝,年僅37歲就撒手人寰;拉斐爾如藝術彗星般掠過文藝復興時期的天空後的殞落,令後人感慨嘆息不已。

2020年時逢拉斐爾逝世500週年,敏銳的意大利、法國藝術界,早已著手籌備紀念特展,並在3月5日的逝世紀念日前於羅馬開展。這是繼2019達·芬奇逝世500年的特展後,又一次重返歐洲文藝復興現場的歷史盛會。

拉斐爾大展在羅馬奎里納勒博物館舉行,去年同一地點也舉辦了達·芬奇逝世500週年展(但當時最大的展覽是在法國盧浮宮),展出的繪畫、手稿以及其它作品真跡約有200多件。

最難得的是,這次為了促成拉斐爾大作的精彩再現,著名的烏菲茲美術館(Uffizi Galleries)也從中慷慨協助,罕見出借超過40幅繪畫和素描作品,盧浮宮、美國國家美術館、西班牙普拉多美術館也都相繼館藏的提供拉斐爾真跡,讓散落世界各地的畫作都有緣在羅馬重聚。“這麼多拉斐爾的畫作在此一次展出,我敢肯定是史上罕見!”烏菲茲美術館館長埃克·施密特感動的表示。

可人算不如天算,“拉斐爾特展真棒!但現在大家都怕疫情擴散...…”儘管這是500年難逢的大展,但誰都沒預料到,今年因為武漢新冠病毒疫情在意大利的猛烈爆發,讓意國竟成為全歐洲疫情最慘重的地區,更讓意北率先關閉許多博物館與藝廊,深怕感染持續擴散。

歷史遇到現實 文藝復興和病毒 意大利“拉斐爾500年大展”的煩惱

拉斐爾大展開展首日,圖中作品為1508年的《聖母瑪利亞》。

在孔特政府正式出臺全國封城令之前,拉斐爾特展已預售出7萬多張門票,並準備正常開放參觀,但考量到疫情風險,也會執行若干的“來館人數控制”、以配合政府的防疫政策。一同主辦的烏菲茲館長施密特曾對媒體說:“希望大家參觀時保持安全距離、避免飛沫傳染。”雖然話講得十分輕鬆,但會不會由此衝擊參觀人數,外界當時預測多半認為不甚樂觀。

8日上午,意大利政府已命令關閉全國電影院、博物館、畫廊等公共場所,暫停大型活動,防止疫情擴散。同時威尼斯、倫巴底大區及拉斐爾的故鄉烏比諾,多個區域進入封鎖管理狀態。拉斐爾特展的地點羅馬奎里納勒博物館,也緊急配合政府政策而關閉;至今並無後續開展的相關細節。

截止3月9日,意大利有9172例冠狀病毒確診病例,463人死亡。梵蒂岡也在6日出現一名確診病例(據梵蒂岡官方消息報導,並非謠傳的羅馬教皇本人感染)。但根據“拉斐爾500年大展”主辦單位的說法,無論是展覽被迫中止、或是削減參觀人數,“拉斐爾大展都不太可能會改期或延期。”箇中原因,除了展館空間的安排之外,這些難得的真跡原件也有出借時間的限制,之中更包含了負擔極高額保險費用的成本。

歷史遇到現實 文藝復興和病毒 意大利“拉斐爾500年大展”的煩惱

原來收藏於烏菲茲美術館的1519年作品《教皇利奧十世》

光是要促成拉斐爾的各件珍貴作品重返羅馬,本身就是一件需要四處協商、多方反覆交涉的浩大任務。在這次的拉斐爾特展中,被認為是重要的欣賞看點之一,是拉斐爾著名的人物肖像畫。不過當中一幅本來收藏於烏菲茲美術館的1519年作品《教皇利奧十世》(Portrait of Leo X),因為原先館方的專業人員認為“過於脆弱”、不適合出借展覽,而與展覽單位發生嚴重爭執,最後在館方執意“促成展覽”下仍准許出借,但也使得烏菲茲美術館專業人員最後為此憤而辭職抗議。

類似的爭議,在2019年達·芬奇逝世500週年大展時也有過不少摩擦。而去年還面臨到底應該由收藏《蒙娜麗沙》的法國盧浮宮主辦、還是迴歸文藝復興的故鄉意大利,又進一步引出一番歷史與民族文化認同的爭論。

拉斐爾出生於1483年4月6日(一說為3月28日),故鄉是烏比諾(Urbino,現今意大利馬爾凱地區),因而普遍稱為“烏比諾的拉斐爾”。受到畫家父親的啟蒙,拉斐爾與不少同時代的藝術家一樣,童年時期就逐漸展現非凡的才華和學習能力。他後來師從大畫家彼得羅·佩魯吉諾,1504年拉斐爾21歲時,以一幅《聖母的婚禮》(The Marriage of the Virgin)作品,被時人認為超越了師尊佩魯吉諾。顯現不凡身手的拉斐爾,同年也來到了文藝復興的重鎮佛羅倫斯,在進步的人文和藝術思潮洗禮下,在極短的時間裡追上達·芬奇、米開朗基羅的大師腳步。

歷史遇到現實 文藝復興和病毒 意大利“拉斐爾500年大展”的煩惱

拉斐爾的經典作品《雅典學院》

拉斐爾的經典代表作之一,是現藏於梵蒂岡博物館的溼壁畫《雅典學院》(The School of Athens),約末完成於1509~1510年。是年拉斐爾26歲,同時期34歲的米開朗基羅正在繪製西斯廷教堂的天穹壁畫(包括著名的《創世紀》),而已經完成《最後的晚餐》、57歲的達·芬奇輾轉又回到了米蘭……幾年後梵蒂岡傳來的拉斐爾盛名,或許冥冥之中又吸引著他前去羅馬教廷。

《雅典學院》不僅代表了拉斐爾技法圓融、和諧的特色,主題內涵與人物安排,也是文藝復興全盛期的精神象徵,集合了對古典智者們的神往、當代信仰與人文精神的反思;畫中拉斐爾也把達·芬奇、米開朗基羅的肖像巧妙地融入其中,三人雖無交集往來(甚至有競爭敵意),但亦能窺見拉斐爾在藝術上對前輩的嚮往。

歷史遇到現實 文藝復興和病毒 意大利“拉斐爾500年大展”的煩惱

拉斐爾名作1514年《西斯廷聖母》,圖為局部畫像小天使。

若比較三人的風格,西方藝術史家有此一說:“達·芬奇是深邃神秘的海洋、米開朗基羅是雄偉險峻的高山、拉斐爾則是靜謐和諧的平原。”

不過拉斐爾之所以被視為文藝復興集大成者,是因為他能揉合佩魯吉諾、達·芬奇、甚至米開朗基羅的長處與風格,又再進化出自己獨有的樣貌;能博取眾長又開闢新路,不僅在拉斐爾所處的時代就備受敬重,也成為後世繪畫者所推崇。可嘆的是,不世出的天才卻是英年早逝,在1520年4月6日—拉斐爾的37歲生日那天畫下人生句點。

拉斐爾的死因眾說紛紜,文藝復興時代著名的畫家兼藝術史家喬治·瓦薩里,在其記錄中就認為:人緣極好、性格友善的拉斐爾,過度沉迷女色,最後因縱慾而染病,又對醫生隱瞞病情,沒想到發了一場高燒後永別人間。因此坊間盛傳拉斐爾“可能是性病而死”的說法,另有一說是感染瘧疾。

歷史遇到現實 文藝復興和病毒 意大利“拉斐爾500年大展”的煩惱

拉斐爾1515年的作品《La velata》,原型被認為是拉斐爾的情人瑪格麗塔。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拉斐爾500年大展,其中展出的作品之一:年輕女子肖像《La Fornarina》,完成於1518-1519年,原收藏於羅馬的國立古代藝術美術館。畫中本尊傳為拉斐爾的情人瑪格麗塔·魯蒂,而拉斐爾一生複雜的情史也相應成為他藝術成就之外的話題;拉斐爾1515年的作品《La velata》,原型同樣也被看作是拉斐爾的情人瑪格麗塔。

無論如何,拉斐爾的人生結局都令當年的人們震驚,特別是碰巧他逝世的前一年,1519年達·芬奇才病逝於法國(67歲);巨星相繼殞落,唯獨米開朗基羅活到1564年,以88歲高齡去世。

早逝的拉斐爾未能親眼見證文藝復興從盛期轉入晚期的光景,愛好藝術神思的世人,也未能知曉倘若拉斐爾多活數十年,又能突破到何種化境、或如米開朗基羅的創作不輟的晚年一般,誕生精煉昇華的新風格。

“名為拉斐爾的人在此長眠。他在世時,自然之母擔憂自己將被他的藝術所擊敗;他去世時,自然之母又害怕將隨著他的消逝而枯萎。”拉斐爾的墓誌銘如此寫道。500年後的2020年,在羅馬剛剛隆重拉開拉斐爾大展序幕的當下,沒想到500年前的天才畫家的“發燒”症狀,對現今飽受疫情折磨的意大利來說,卻成了格外奇異的歷史巧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