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百名留美幼童罕见照,22名进耶鲁,8名MIT,3名哥大

中国最早百名留美幼童罕见照,22名进耶鲁,8名MIT,3名哥大

1872年8月,首批留美幼童在轮船招商总局门前的合影

1872年8月11日,一群年龄只有十几岁的中国少年由上海出发,跨越太平洋,在美国旧金山登陆。他们乘坐刚刚贯通北美大陆的蒸汽火车,到达美国东北部的新英格兰地区,从此开始长达十五年的留学生涯。

幼童们被分配到54户美国家庭(其中康涅狄格州34户,麻萨诸塞州20户)中生活。他们以惊人的速度克服了语言障碍,成为他们就读的各个学校中最优秀的学生。他们群体所取得的优异成绩令美国人惊叹不已,据不完全统计,到1880年,共有50多名幼童进入美国的大学学习。其中22名进入耶鲁大学,8名进入麻省理工学院,3名进入哥伦比亚大学,1名进入哈佛大学。

这一群身穿缎袍、拖着长辫的孩子,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留学生。他们是大文豪马克·吐温的朋友。他们曾受到美国总统格兰特的接见。

他们中有多人在战争中阵亡,其中包括甲午海战中邓世昌的大副。他们中有人成为中国电报业、矿业的开山鼻祖。他们中,出现了铁路工程师詹天佑。他们中,有清华大学最早的校长。他们中有李鸿章和袁世凯的幕僚。他们中,出现了中华民国的第一位总理。他们中有宋美龄的姨父,是他把宋氏姐妹带到美国留学。

幼童在美国接受西方的教育,过美国式的生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幼童不愿穿中式服装,经常是一身美式打扮,甚至不少幼童索性把脑后的长辫子剪掉。一些幼童受美国宗教文化的影响,渐渐地信奉了基督教。幼童学习西方教材,不但学到了许多新的自然科学知识,而且也接触了较多的资产阶级启蒙时期的人文社会科学文化,这使他们渐渐地对学习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失去了兴趣,对烦琐的封建礼节不大遵守,反而对个人权力、自由、民主之类的东西十分迷恋。他们与美国的女孩子暗暗约会,参加各类体育活动……所有这些新变化都被清政府的保守官僚视为大逆不道,不可容忍,一场围绕留美幼童的中西文化冲突不可避免。

1881年,原定十五年的幼童留美计划中途夭折。当时,耶鲁大学的22位留学幼童中只有詹天佑和欧阳庚二人顺利完成学业。容揆和谭耀勋抗拒召回,留在美国耶鲁大学完成学业。李恩富和陆永泉则是被召回後,重新回到美国,读完了耶鲁。这样,120名留美幼童,除先期因不守纪律被遣返的9名、执意不归及病故者26名外,其余94人于1881年分三批被遣送回国。这94名回国留学生,如今学籍可考者87名,其中小学19名,中学35名,大学33名,只有两人获得学士学位。

本帖下述图片均来自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拉法吉(Thomas Lafargue)博士的《中国最早的一百人》(China’s First Hundred)一书。


中国最早百名留美幼童罕见照,22名进耶鲁,8名MIT,3名哥大

1872年,出国前夕梁如浩(左)与唐绍仪(右)的合影。梁如浩回国后分配到海关,后任京沈铁路董事、营口、上海海关道台等职,后退居天津。唐绍仪回国后分配于海关,曾任袁世凯秘书,天津海关道台、奉天巡抚、北洋政府总理、国民政府高级顾问等职,1938年在上海被暗杀。


中国最早百名留美幼童罕见照,22名进耶鲁,8名MIT,3名哥大

1872年,抵达旧金山的部分留学幼童合影。


中国最早百名留美幼童罕见照,22名进耶鲁,8名MIT,3名哥大

1874年,在美国17岁的梁敦彦。回国后先到天津电报学堂任教习,后在广东、湖北任张之洞幕僚,历任汉口、汉阳海关道台,天津海关道台,外交部长、交通银行董事长,驻欧美各国全权公使等职。


中国最早百名留美幼童罕见照,22名进耶鲁,8名MIT,3名哥大

1876年,在美国的周传谏。回国后参与修建京沈铁路,后在各地铁路、矿山、商业部门工作,退居上海。


中国最早百名留美幼童罕见照,22名进耶鲁,8名MIT,3名哥大

1876年,在美国的蔡绍基。回国后先为上海大北电报公司翻译,后任清政府驻朝鲜外交代表袁世凯的幕僚、天津外事局局长、北洋大学校长、天津海关监督和天津海关道台。


中国最早百名留美幼童罕见照,22名进耶鲁,8名MIT,3名哥大

1876年,在美国17岁的黄开甲。


中国最早百名留美幼童罕见照,22名进耶鲁,8名MIT,3名哥大

1878年,19岁的黄开甲。回国后先后充任盛宣怀秘书,轮船招商局经理,电报局总办,1894年美国圣路易博览会中国特派委员助理。


中国最早百名留美幼童罕见照,22名进耶鲁,8名MIT,3名哥大

1877年的吴应科。回国后分往福州船政学堂,后调北洋舰队,参加黄海大海战。后任北京电报局总办,黎元洪总统顾问,海军副司令等职,退职后居住北京。


中国最早百名留美幼童罕见照,22名进耶鲁,8名MIT,3名哥大

在美国的曹家祥。回国后分往天津水师学堂,黄海大海战中负伤,曾任天津警察局长等职,晚年经商。


中国最早百名留美幼童罕见照,22名进耶鲁,8名MIT,3名哥大

1874年,14岁的吴仰曾。回国后又到英国学习采矿工程,后在南京、浙江、直隶等地工作,清末任欧美归国留学生副主考,被清政府授予科学博士,充学部顾问,晚年在开滦煤矿工作,退休后居北平。


中国最早百名留美幼童罕见照,22名进耶鲁,8名MIT,3名哥大

1873年的吴仲贤。回国后曾任驻朝鲜领事、驻日本横滨总领事,驻墨西哥代办、汉口海关监督等职,退职后居住上海。


中国最早百名留美幼童罕见照,22名进耶鲁,8名MIT,3名哥大

在美国的钱文魁。回国后任中国驻法国使馆馆员。


中国最早百名留美幼童罕见照,22名进耶鲁,8名MIT,3名哥大

1873年的邝咏钟。回国后分配于福州船政学堂,1884年,在马江战役中奋战阵亡。


中国最早百名留美幼童罕见照,22名进耶鲁,8名MIT,3名哥大

16岁的容尚谦。回国后先入福州船政学堂,毕业后在扬武后旗舰上受训,参加了中法战争,后为环泰舰舰长,参加中日战争,不久出任航运公司经理,退休后居上海。


中国最早百名留美幼童罕见照,22名进耶鲁,8名MIT,3名哥大

1873年的黄耀昌。回国后分往上海,后参与铁路修建,曾任北京至汉口铁路北京段经理。


中国最早百名留美幼童罕见照,22名进耶鲁,8名MIT,3名哥大

1874年,17岁的唐致尧。归国后经商,参加修建京沈铁路,曾主管天津税务局。


中国最早百名留美幼童罕见照,22名进耶鲁,8名MIT,3名哥大

1876年,在美国的陆锡贵。回国后分往唐山采矿公司,后为京沈铁路总工程处干事。


中国最早百名留美幼童罕见照,22名进耶鲁,8名MIT,3名哥大

1876年,在美国的康赓龄,早年病逝。


中国最早百名留美幼童罕见照,22名进耶鲁,8名MIT,3名哥大

1878年,20岁的钟进成。回国后先后在美国驻广东、香港、厦门等领事馆服务。


中国最早百名留美幼童罕见照,22名进耶鲁,8名MIT,3名哥大

在美国的潘斯炽。回国后分往上海官办棉纺织厂,后任南京造币厂经理。


中国最早百名留美幼童罕见照,22名进耶鲁,8名MIT,3名哥大

身着官服的温秉忠,在上海办工厂,并在美国驻新疆领事馆服务,后为北京海关总局负责人,苏州海关监督等。


中国最早百名留美幼童罕见照,22名进耶鲁,8名MIT,3名哥大


1878年,留美幼童组成的棒球队合影。后排左起:蔡绍基、钟俊成、吴仲贤、詹天佑、黄开甲;前排左起:陈巨溶、李桂攀、梁敦彦、邝咏钟。


中国最早百名留美幼童罕见照,22名进耶鲁,8名MIT,3名哥大

1890年,部分留美学生的聚会合影。


中国最早百名留美幼童罕见照,22名进耶鲁,8名MIT,3名哥大

1905年,部分留美学生的聚会合影。


中国最早百名留美幼童罕见照,22名进耶鲁,8名MIT,3名哥大

部分留美学生在天津海关道台衙门的合影。


中国最早百名留美幼童罕见照,22名进耶鲁,8名MIT,3名哥大

1911年,梁敦彦的家中,受邀来华访问的巴特拉的两个女儿。当年,梁敦彦、蔡绍基、吴仰曾等都曾住在巴特拉家中。


中国最早百名留美幼童罕见照,22名进耶鲁,8名MIT,3名哥大

1919年,部分留美学生的聚会合影。


中国最早百名留美幼童罕见照,22名进耶鲁,8名MIT,3名哥大

1936年,留美幼童最后一次聚会。



来源 | 搜狐号“西葫芦”,水煮历史公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