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衛不可以》引人深思:父母愛子,育之有道

01 大衛乖,我愛你。

看著大寶安靜地躺在床上睡著了,突然間,我的心柔軟了下來,在她的額頭輕輕親了一口。

這和她白天的情形完全不同。我會因為她不專心寫作業罵她;因為她拿走了妹妹的表,妹妹發現了,她卻不還回來而批評她;因為她找茬而羞辱她。我們每天都在鬥爭,我在撕心裂肺地衝她吼叫,甚至打她……

現在,靜靜地看著她,我覺得我是這麼愛她,我罵她的時候,她是多麼委屈,無助和害怕!

這讓我想起陪孩子讀過無數遍的繪本,《大衛不可以》。


《大衛不可以》引人深思:父母愛子,育之有道

大衛總是惹媽媽生氣。他踩在凳子上夠糖吃;玩的滿身泥巴,還把泥巴踩回家;在浴缸裡放飛自我,水流了一地;一絲不掛跑出去玩兒……。媽媽總是叉著腰對他說,“大衛,不可以!”而每一句“不可以”,都是媽媽對大衛的關心和愛。

在故事的結尾,媽媽擁抱著大衛說,“大衛乖,我愛你。”此刻的我,突然很理解媽媽的心境。這句話,有愛,有憐惜,有心疼,有自責。

原來這本書不只是小孩子看的書,父母更應該去好好品味。

孩子的成長中,有無數的“冒險”讓我們為之牽掛,這就是親子之間愛的連接吧!但我們的愛,有時候卻阻礙了孩子的發展。

02 我們對孩子的愛,來回搖擺。

媽媽有點心煩,這是她第5次和孩子說:寫完作業把你的書桌收拾乾淨!可是,孩子還是無動於衷。媽媽真的惱怒了,把孩子書桌上所有的東西全部扔到了地上。檯燈摔壞了,書和筆散落地到處都是。“讓你再不收拾,你必須把這兒全部收拾乾淨!”

媽媽的這一舉動嚇壞了孩子,她挪著腳步過來,看著這滿地狼藉,一邊默默地流眼淚一邊收拾書本,一句話也不敢說,心裡想:這還是愛我的那個媽媽嗎?

《大衛不可以》引人深思:父母愛子,育之有道

媽媽還愛我嗎?

媽媽坐在沙發上,看著孩子獨自收拾東西的背影,突然間覺得自己不應該那麼做,自己有點太沖動了,但又抹不開面子去幫孩子收拾。

為了補償剛才對孩子的種種,也為了讓自己得到心理安慰。媽媽想了一個辦法讓自己不那麼愧疚:給孩子買一個玩具。

教育學家簡尼爾森博士曾說:父母教育孩子很容易陷入一種惡性循環,在生氣的時候過於堅定,然後他們又變得過於和善,以對自己的過度堅定進行彌補。

這個過程,為孩子行為負責的是大人。而且,父母對孩子的態度來回搖擺,讓孩子會對父母的不同行為進行迎合,做出不同的反應。

孩子做錯了,不責罰;孩子作對了,不獎勵。孩子怎麼分得清什麼行為是對的?什麼行為是錯的呢?父母不懲罰或獎勵孩子,那又該怎麼做?

03 這樣做,幫助孩子真正成長。

  • 讓孩子體驗自然後果

小明上了小學後,每天寫完作業都是媽媽收拾書包。偶爾忘帶的東西,媽媽還得從百忙之中抽身去給孩子送書。後來,媽媽決定讓孩子自己整理書包,可孩子自己整理後媽媽不放心還要檢查一遍。如果漏了東西媽媽就提醒小明趕緊裝上。

媽媽雖然讓小明自己收拾書包,但還是她還在為小明的行為負責。小明也會想:如果落下東西媽媽會提醒我。

《大衛不可以》引人深思:父母愛子,育之有道

在整理書包這件事上,媽媽應該讓孩子學會體驗自然後果。什麼是自然後果呢?就是自然而然地發生,沒有大人干預、打擾。

小明自己負責整理書包、自己負責檢查書包,如果落了書,他就得體驗別的同學看書他沒書看或者老師批評他的後果。通過體驗自然後果,孩子會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讓孩子體驗自然後果,千萬不要借題發揮。“我早就告訴過你,收拾完書包要檢查一遍,今天又沒帶卷子,挨批評了吧!”

《正面管教》一書中寫到:借題發揮會阻礙孩子在體驗自然後果的過程中的自然學習,因為此時孩子會停止體驗自然後果,而把心思集中到承受或者抵擋這些責難、羞辱和痛苦上。

對孩子體驗自然後果時,我們只要表達理解就可以,“我相信你能處理好。”“挨老師罵,你心裡一定很難過吧?”

  • 巧妙地對孩子說“不”

有沒有發現,當孩子正在做一件錯事,我們總是嚴聲厲色地去制止,有時候甚至動手,為的是能讓孩子立刻服從自己的命令。這樣往往兩敗俱傷,孩子也未必心甘情願地停止不當行為。

有多少父母是通過吼叫解決問題的?當我們衝孩子吼叫的那一刻,已經告訴孩子其實這件事也沒那麼重要,聽不聽我的無所謂。

《大衛不可以》引人深思:父母愛子,育之有道

當不同意孩子做一件事,首先要尊重孩子。走過去,和孩平視,看著孩子的眼睛認真地告訴他:不可以。這樣孩子才知道,原來媽媽對這件事是認真的,原來這件事是真的不可以這麼做。

吼叫孩子是最省事的方式,也是最無效的方式。對孩子說“不”,就要尊重孩子、尊重自己、尊重情形。這樣孩子才更願意配合。

  • 遇到不當行為不要急著阻止

孩子反覆出現同樣的不當行為,不要急著制止。一定要找到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

兒童教育家德雷克斯曾說:孩子的不良行為背後有四種原因。第一種是尋求過度關注;第二種是尋求權利;第三種是尋求報復;第四種是自暴自棄。


《大衛不可以》引人深思:父母愛子,育之有道

孩子不想寫作業,錯誤目的不同

1、尋求過度關注

“媽媽,我不想一個人寫作業,你陪我一會吧!”“媽媽我渴了”“媽媽,我去上廁所”……寫作業能叫一百遍媽媽。這種情況就是想引起媽媽的積極關注。

平時媽媽要多關注孩子,找一個固定時間全情陪伴孩子,不要僅限於物質的滿足,多和孩子聊天。慢慢讓孩子建立一種安全感和信念,「即使媽媽不在我身邊,我也不會擔心她不愛我」。

2、尋求權利

“媽媽,我現在不想寫作業,這是我的作業,我想什麼時候寫就什麼時候寫。”孩子覺得父母過多幹涉自己的權利時,就會用自己的言行去挑戰父母,找回屬於自己的權利。這就像一場鬥爭,終結的最好辦法是,放權。讓孩子自己做主,自己承擔自然後果。

《大衛不可以》引人深思:父母愛子,育之有道

看你能拿我怎麼辦?

3、 尋求報復

我見過一個男孩寫作業,她媽媽總挑他的毛病,罵他他也不反抗。但就是寫作業故意寫不好氣媽媽。他認為,“我偏不聽你的,我就瞎寫,看你能拿我怎麼辦!”看著媽媽氣急敗壞的樣子,他就特別開心。孩子遇到問題,一定要給予孩子積極的鼓勵,而不是一味地找茬、抱怨、懲罰。我們對孩子的種種行為,到某一天,孩子也會這麼對我們。

4、自暴自棄

“媽媽,我不想寫作業了,我真的不行,學不會的,你不要管我了。”孩子自暴自棄,父母可千萬不能放棄。孩子雖然這麼說,其實是想告訴父母的信息是:不要放棄我。我們更需要富有耐心,鼓勵孩子的一點點小進步,直到他恢復信心。

可見,同一種不良行為,對不同孩子來說可能的錯誤目的不同。遇到孩子的不當行為,不要急著制止,理解孩子,找到孩子行為背後的信息,才能真正解決孩子的問題。

愛孩子,是每個父母的天性。教育孩子卻需要父母后天不斷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