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洋最後一滴眼淚


大西洋最後一滴眼淚


一,賽里木湖

在新疆博爾塔拉州博樂市境內的北天山山脈中,

有一個風景迷人的高山湖泊叫賽里木湖。

湖面海拔高達2071米,

東西長30公里,南北寬25公里。

遠遠望去,就像一塊藍色的水晶鑲在雪山與草原之間。。

賽里木湖,蒙語稱“賽裡木卓爾”,

意為“山脊樑上的湖”。

它是一個以湖泊為主,

還附著雪山、冰川、裸岩、高山草甸、山地森林、地形地貌非常獨特的風景區。

大西洋最後一滴眼淚


賽里木湖有著你所能想象到的所有的美。

東岸的呼蘇木其格山,

山勢高峻,主峰3596米,終年白雪皚皚。

站在湖邊西岸的草原上,

隔著賽里木湖翹首東望,

與富土山有幾分相似。

大西洋最後一滴眼淚


西岸的賽湖草原是新疆最大的夏牧場。

一望無際的綠色原野上,

數十萬頭潔白如珍珠的羊只,

構成了最富草原情趣的"綠色珍珠"動景。

加上滿山遍野的亞高山草甸鮮花怒放,

整個湖區變成一個金黃色的世界。

大西洋最後一滴眼淚


沿湖邊漫步,

看著由淡及深、層次豐富的湛藍湖水。

背靠著白色的雪山,

延伸在綠油油的無邊草原上,

加上那絢爛綻放的野花,劃過天際的飛鳥、無拘無束的駿馬、散漫悠哉的綿羊。

來到這的人,無不被它的美所驚豔。

大西洋最後一滴眼淚


而這一切的美麗,

都源自它在地理學上那個略帶傷感的名字。“大西洋最後一滴眼淚”。

二,大西洋暖流

賽里木湖屬於“地塹湖”。

7000萬年前,

喜馬拉雅造山運動給這裡形成一個巨大的湖盆。

隨著地球氣候的變暖,

世界上各個洋流也形成了暖溼氣流,隨風而動。

大西洋暖流形成於墨西哥灣,

由赤道向北,沿歐洲西海岸一路北上直達北冰洋,

它就像一臺強大的“空氣加溼器”,

給歐洲西部帶來了暖溼空氣,

歐洲西部能有綠色,大半要歸功於這股暖流。

造福了歐洲之後,剩下的暖流繼續前進。

大西洋最後一滴眼淚


由於整個歐洲和中亞地區,

都沒有特別高大的山脈阻擋。

所以這股暖流,可以一路暢通無阻,

抵達伊犁河谷,直面天山山脈。

大西洋最後一滴眼淚


因為天山的抬升作用時,

這些水汽會變成降雨或者降雪,形成地表徑流。

這些河流則匯聚到賽里木湖中。

大西洋最後一滴眼淚


所以,賽里木湖實際上是大西洋暖流變成的降水,最後匯聚而成,

因此稱之為“大西洋的最後一滴眼淚”是很貼切的。

三,老顧

這個生動而精彩的地理故事,

是我去賽里木湖的路上聽到的。

講述者是我此行唯一的同伴-老顧。

老顧是個西安人,卻喜歡看粵語版的《大話西遊》。

也喜歡喝大烏蘇,喝高了就喜歡講故事。

老顧講的第二個故事,是關於他自己的。

多年前,老顧在南方讀大學。

畢業前,收穫了一個會講粵語的女朋友。

老顧能聽懂粵語,

就是拜這個女孩子所賜。

後來,老顧回了西安,女友卻留在了南方。

兩人延續著曠日持久異地戀。

可是,女友終究沒能等到駕著七彩祥雲而來的老顧。

一年前,老顧收到前女友結婚的消息。

他曾想親自去反對這門親事,

卻因為前一夜的醉酒,耽誤了航班。

老顧說,偶爾還是會想起她,

卻只能把她當做一個不再見面的好友。

我問老顧是不是“以前叫人小甜甜,現在叫人牛夫人?”

老顧沉默了許久後,說了一句。

“在一起時,好幾次說要一起來看賽里木湖。結果,自己一個人來了……”

大西洋最後一滴眼淚


我不說話,只是望著窗外。

老顧,能清楚的知道她已經成為了牛夫人。

我卻已經很久沒有想起她的名字了。

即使是能把北極冰洋的冰川融化,

把摩爾曼斯克溫暖成不凍港的大西洋暖流。

終究,也有一座無法跨越的天山。

沒有人知道,它要去向何方,

只知道它隨風走了八千里。

最後化作一滴眼淚,長眠於此。

大西洋最後一滴眼淚


感情,很多時候也是這樣。

開始時疾風驟雨,猝不及防。

結束時又斂聲息語,不聲不響。

總以為,餘生很長,時光很慢。

還有許多的機會見面,

還有無盡的情話要說,

還有無數的憧憬要去兌現。

不曾想,一個轉身,就沒有再見。

終有弱水替滄海,再無相思寄巫山。

很欣喜你來過,不遺憾你走遠。

心存感激,曾經是你,便足矣。

大西洋最後一滴眼淚


最後,我們只能在失散的時光裡。

看到最初遇見的樣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