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故事——原 來 唐 賽 兒 是 這 麼 起 義 的


青州故事——原 來 唐 賽 兒 是 這 麼 起 義 的

青州故事——原 來 唐 賽 兒 是 這 麼 起 義 的

青州西南的崇山峻嶺中,有座巍峨險峻的山寨,名*唐賽兒寨。唐賽兒寨原名卸石棚寨,是明初農民起義女英雄唐賽兒安宮紮寨的地方,故又稱唐賽兒寨。遠遠望去,這個寨頂很象古代女人盤在頭頂上的髮髻,當地群眾又管字叫髻髻寨。它以壯美的自然風韻、民間傳說以及山巒溝壑間遺留的歷史古蹟,吸引著不少遊人前來觀光。(*唐賽兒寨坐落於泰和山風景區)


青州故事——原 來 唐 賽 兒 是 這 麼 起 義 的


唐賽兒寨由數座互相連接的山頭組成,最高峰海拔786米,面積1.5平方公里。山寨憑險而設,四周都是危崖絕壁,從崖底往上看,仰不見頂;從寨頂往下看,居高臨下,附近的山巒溝壑盡收眼底民房只有拳頭大。出入山寨只有兩條盤梯而降的小道,極為險要。寨頂的規模很大,一個大寨又分做東、西、南、北四個小寨,每個小寨中都有一個自然天成的制高點,四個制高點遙相呼應,而南寨最高,拔地而起,由山寨的領袖人物居住。

現在,橫臥寨頂的幾堵寨牆仍然依稀可辨,在寨牆根,有一道帶形平坡,數米寬,幾百米長,繞山而轉,這是當年起義軍將領操練戰馬的場地。山巔堅硬的岩石上還可找到當年插大旗的旗杆窩兒和舂米用的石臼。

明朝初年,駐兵北京的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與南京的建文帝爭奪皇位。山東是主戰場,人民承受著戰爭帶來的無盡災難。朱棣奪得皇位後,遷都北京,大興土木,建造宮殿,對山東人民橫徵暴斂,農民不堪忍受,怨聲載道,起義之勢如干柴烈火,一觸即發。

唐賽兒,青州府益都縣人,一說蒲臺縣人(今濱州)。當時,青州民間有一種宗教組織,叫白蓮教。飽受戰亂和盤剝之苦的農民群眾廣泛信奉白蓮教,從中尋找精神寄託和相互幫助。唐賽兒自幼生活在農民中間,深受白蓮教的薰陶。唐賽兒的丈夫叫林三,所以群眾稱唐賽兒為“唐三姐”。結婚不久,恩愛的丈夫林三被官府逼死,唐賽兒痛不欲生,決心利用白蓮教組織發動起義,為丈夫和受苦的鄉親報仇。永樂十八年(1420年),唐賽兒自稱“佛母”,聲稱能知未來成敗之事,擎“天書”,操“神劍”,秘密串連於益都、蒲臺、莒州之間,組織起了一支“白蓮軍”,聚眾數千人,選擇易守難攻的卸石棚作為根據地。

唐賽兒起義後,青州衛指揮使高鳳帶兵圍剿卸石棚寨,妄圖將義軍一網打盡。唐賽兒充分利用青州西南山區重巒疊嶂的有利地形,設下埋伏,誘敵深入,將官兵引進了葫蘆谷。乘夜間卡住谷口,斷敵退路,伏兵四起,將官兵團團圍於狹窄的山谷中。唐賽兒一馬當先,殺入敵陣,官軍指揮使高鳳驚惶失措,混戰中被殺死,官兵群龍無首,鬥志全無,頃刻土崩瓦解,全軍覆沒。

卸石棚寨初戰告捷,鼓舞了青州附近各地百姓。唐賽兒又派部將董彥皋等人出擊,相繼攻下莒州、即墨、諸城,圍困安丘。各地白蓮教紛紛響應,揭竿而起,起義烈火迅速燃燒,大有燎原之勢。唐賽兒義軍則以卸石棚寨為依託,與各起義軍和白蓮教信眾相互策應,馳騁於青州、萊州、莒州廣大地區,頻頻出擊,攻州縣、殺汙吏、散官財、濟貧民,到處受到人民群眾的歡迎和支持。隊伍迅速增加到數萬人。

地方告急文書接連飛傳京師。明成祖朱棣聞訊,十分震驚,急派京官到卸石棚寨進行招安。唐賽兒卻不予理睬。朱棣便親自選派安元侯柳升為總兵官,都指揮劉忠為副總兵官,精選5000京師精銳人馬趕來鎮壓。柳升是朱棣的愛將,跟隨朱棣南征北戰,屢有戰功。臨行前,朱棣對柳升面授機宜,教以方略。柳升官兵包圍了卸石棚寨,強攻佔領了義軍的水道,妄圖將義軍困死。

這時,義軍主力正在四處攻戰,只有少數兵力留守山寨。在力量對比懸殊的不利形勢下,唐賽兒設計避免硬拼,以智取勝。她派一名叫耿童兒的年輕義軍夜間逃往敵營,假裝投降,向官軍“告密”,說義軍內部糧食已空,又斷了水源,打算從東寨門的舊水道突圍搶水。柳升“自以大將,意輕賊。賊乞降,信之”,中了唐賽兒了計謀。他親率主力將舊水道團團圍住,準備截擊。唐賽兒見官軍中計,趁敵不備,夜間率義軍突然偷襲敵營,留守的都指揮劉忠倉促應戰,被唐賽兒一箭射中,墜馬而死。唐賽兒趁勢殺開一條血路,順利突圍。等柳升發現,唐賽兒早已轉移,無蹤無影。但經此役,義軍也損失慘重,首領劉俊等百餘人犧牲。

唐賽兒順利突圍的同時,義軍首領董彥皋正在加緊攻打安丘,明軍死守,久久不能攻下。莒州、即墨的起義軍前來支援,共1萬餘眾。山東指揮使衛青不顧抗倭重任,率領兵馬前來增援,從膠東地區晝夜兼程,馳至城下,攻擊義軍。城中守軍亦鼓譟而出,起義軍腹背受敵,漸漸不支,終於失敗,被殘殺6000餘人。堅守即墨、諸城等地的義軍也被鰲山衛指揮王真相繼擊敗。至此,唐賽兒起義軍完全失敗。

唐賽兒領導的農民起義軍經過兩三個月的奮戰,終因官兵的強力鎮壓而失敗了。但唐賽兒、董彥皋等義軍首領安全脫險,這使朝廷仍然惶惶不安。朱棣將誤了軍機、“罪不可宥”的柳升逮捕下獄,對鎮壓義軍有功的衛青等人給予獎賞,同時下令嚴察唐賽兒的行蹤。聽說唐賽兒削髮為尼,朝廷便連下兩次命令,將北京、山東的尼姑、女道士統統逮捕,押送朝廷審訊。但“賽兒卒不獲,不知所終”。明政府想盡各種辦法,始終也沒將唐賽兒抓住。

唐賽兒的事蹟一直在青州一帶傳誦,而且把唐賽兒說成是非凡的神人。有的說,唐三姐是仙子下凡,她能剪紙人紙馬與官兵打仗,又能呼風喚雨、撒豆成兵。還有的說,唐三姐在朝廷的牢獄裡,被銬在手腳上的鐐銬,一抖身便自動解脫了。後來,她是被天帝接回月宮做月君去了。這些神話傳說,都表現了民間對她的崇敬和愛戴。青州百姓為了紀念唐賽兒,將她當年曾戰鬥過的卸石棚寨東寨改名“唐賽兒寨”,西寨改叫“唐三(姐)寨”。


青州故事——原 來 唐 賽 兒 是 這 麼 起 義 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