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寶寶“沒吃飽”?可能只是你的誤解......

不知道你家寶寶有沒有這樣被檢查過?

手指在寶寶臉部\\下巴\\唇部點點點,寶寶的頭轉過來,張著小口出現尋找乳頭的動作。

手指輕輕放在寶寶唇部,寶寶含住開始吮吸。

“寶寶還餓呢”!

“寶寶沒吃飽呢”!

“寶寶還想吃呢”!

於是很多喝完母乳的寶寶被再喂上一瓶配方奶,寶寶也能喝完甚至直接睡過去,一睡好幾個小時。

質疑聲更重了:“看,寶寶吃飽就睡了”,“睡一會醒一會肯定是沒吃飽”。

很多媽媽也因此失去了信心。

但是,真的是這樣麼?

我們先來了解下新生兒的原始反射吧。

你家寶寶“沒吃飽”?可能只是你的誤解......

1什麼是原始反射?

大部分嬰兒在出生頭幾周的活動都是反射性的,有些反射會持續幾個月,而有些則會在出生幾周後消失,還有一些原始反射會在相應的階段被激發、抑制並發展為成熟的姿勢反應。

在疾病狀態下,原始反射減弱或消失。如果新生兒階段的原始反射長久持續存在,可能是神經系統異常的表現。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們聊過了莫羅反射《寶寶膽子小?是睡渣?你可能錯怪寶寶啦!》

今天重點來說一說新生兒覓食反射、吸吮反射。


覓食反射也稱為尋乳反射

在寶寶出生後就開始出現了。它是寶寶為了能夠生存下去而出現的正常反射,能幫助寶寶在喝奶的時候尋找到媽媽的乳頭。

無論是將乳頭、手指還是奶嘴輕點寶寶的臉部或者唇部,寶寶都會扭過頭去尋找。

一般新生兒會左右擺頭尋找需要花費一點點時間找準位置,3周左右時就能直接扭頭含住了。

隨著寶寶逐漸長大,在4個月左右,寶寶開始學會用更多的方式表達自己的需求後,覓食反射也就逐漸消失了。


吸吮反射

當將乳頭、手指或奶嘴放進寶寶口中時,他就會本能的自動開始吸吮。

作為哺乳生物的本能,吸吮反射從胎寶寶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有了,它和覓食反射共同合作讓寶寶出生後能夠吮吸到媽媽的乳汁,獲取足夠的能量。一般在4個月左右逐漸消失,被主動的進食動作所代替。

同時寶寶開始吮吸自己的手指、腳趾等開始對這個世界進行探索 。

瞭解了覓食反射和吮吸反射我們再來看看前面的判斷方法你就會發現

很多時候只是觸發了寶寶的新生兒反射從而認為他們沒吃飽。

你家寶寶“沒吃飽”?可能只是你的誤解......

2那麼寶寶是否吃飽到底怎麼判斷呢?

我們很難判斷寶寶一頓吃飽了沒有,就像大人一樣,寶寶可能這一餐吃的多一些,下一餐吃的少一些,最主要是看24小時的總攝入量是否充足。

可以從大小便和寶寶的生長髮育情況來判斷。

寶寶出生後頭一、兩天可能只尿溼一、兩片尿布,第三天至少三片溼尿布,第四天至少四片溼尿布,第五天至少五片溼尿布,第六天開始,每天最少應有六片中等重量的一次性尿布。重量相當於將二至三湯匙的水倒入一片一次性尿布裡。(尿布重量標準摘自國際母乳會)

出生後的頭一、二天,寶寶排出黑色或墨綠色膏狀胎糞,從第三天開始,每天的排便次數將會增加到最少兩到三次,顏色慢慢過渡為金黃色。


判斷乳汁是否充足的金標準是體重。

出生後頭幾天,因為胎便等的排出,還有剛開始幾天的確吃到的奶不多,寶寶體重會略有下降,稱為“生理性減重”,一般下降小於7%都屬於正常,超過10%算異常,7-10%之間需要諮詢評估哺乳情況以及媽媽生產時有沒有使用大量補液等。

一般出生後的減重在第五天就應該回升,在2周內恢復至出生體重。寶寶看起來應很健康,氣色好,肌膚緊繃。寶寶應該長胖,身長及頭圍增加,顯得機靈活潑。寶寶的體重一直沿著一條生長曲線的方向合理增長。

寶寶哭了就是沒吃飽?

輕點寶寶扭頭找奶就是沒吃飽?

寶寶繼續吮吸奶瓶就是沒吃飽?

這些都是浮雲~~如果真的按照這樣去判斷,幾乎所有的新生兒都是沒有吃飽的,最終造成的結果就是寶寶已經被過度餵養了。

只要寶寶的大小便夠,生長曲線增長合理,就是一個能夠吃飽的寶寶。

最後希望大家能夠放下焦慮,用一個媽媽的本能去對待自己的寶寶,去及時響應寶寶的需求。


圖片來源 | 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