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月光落在左手上》

我讀《月光落在左手上》

——餘秀華詩集《月光落在左手上》讀後感

我讀《月光落在左手上》


書,就象陽光一樣,引領著我們向著光明的未來。讀書更是修身立品的過程,人生的道路上,無論道路怎麼坎坷,讀書會給人以激情,給人以力量,給人以快樂!

詩歌是文字的精華和濃縮,它來源於感悟,更是來源於生活。我喜愛詩歌,閒暇時間偶爾也會寫上幾句,稱不上詩的句子。我更喜愛讀詩,在詩歌中領略詩人的感情、感悟和感受。

我讀餘秀華,讀她的詩,是從她的《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開始的,或許是那恐怖的互聯網傳播力量,或許是那標題黨吸引的緣故,再讀她的詩集《月光落在左手上》。她詩歌的主題多關於她愛情、親情、生活的困難與感悟,生活瞬間的意義等感動,以及她的殘疾和無法擺脫的封閉村子。在詩歌越來越被邊緣化的年代,她的詩無疑給人們帶來一絲絲溫暖、一縷縷深情,讓人接上了地氣,更像是一碗碗心靈雞湯,可讀,可品,讓我感受到她對真正愛情的渴望、無奈與酸楚,給人以震撼。

作為一個同樣出身鄉下農村的我,沒有餘秀華那樣的執著,那樣對詩歌的堅持。她,一個農民詩人,一位只會用左手食指敲擊詩行的腦癱殘疾女人,憑藉頑強的毅力,選擇詩歌作為抗爭與突圍的武器,抒發內心的孤獨與期盼,藉此療養自身的殘缺,不由得對她肅然起敬。

《月光落在左手上》,詩一樣的書名,每一首讓普通讀者都能讀得懂,看得明白。“手腕上的刀疤,月光照著會疼。”“我還活著,如一片搖搖晃晃的銀杏葉子/為雨水指出河流的方向。”“愛雨水之前,大地細小的裂縫/也愛母親晚年掉下的第一顆牙齒”。“母親蹲近麥子地的時候,只看見她的幾縷頭髮/彷彿百年後他墳頭的草在靜止。”讀來都會讓我感動,更富有哲理,都打動著我的心。

“橫店”,是她出生、成長和一心掙脫的地方,也是她詩歌飛翔的地方。“我們在這樣的春天裡/不過是把橫店村重新捂熱一遍”。“從村子中間向北,抵達橫店小賣部再沿途返回/不會遇見更多的人,更多的車”。“春天、夜晚、月光、五月、火車、雪”、“女人”以及我們身邊很多熟悉的動植物等,都是她詩歌中重要元素,成為她抒發情感的意象。

在她的詩歌裡是沒有邊界的,她也不會發出遺老遺少般的慨嘆。“如果我給你寄一本書/我不會寄我的詩歌/我會寄你一本關於植物的書/告訴你稻子和稗子的區別/告訴你稗子那提心吊膽的春天”。“揪著我的頭髮,把我往牆上磕的時候/小巫不停地搖著尾巴/對於一個不怕疼的人,他無能為力。”“他們與我隔土裡相望。站在時間前列的人/先替我沉眠,替我把半截人世含進土裡”。“如果我在一條河裡去向不明/我希望你保持沉默,在預定的時間裡/掏出黎明”。

寫詩是折磨人的過程,餘秀華的詩歌是純粹的詩歌,是生命的詩歌,每一首都樸實無華,卻又滿含情感。讀其詩,真的有種攝人心魄的力量,被其純粹的真摯情感打動,落淚。

“雨落在院子裡,響亮。白色的響亮/碎銀子般,互相把光打在彼此身上/我在沒有燈的房間裡,聽得見這光”。“我的墓地已經選好了/只是墓誌銘是寫不出來的/這不清不白的一生,讓我如確定和橫店村的/關係”。“快四十年了,我沒有離開過橫店/橫店尾部很輕的方言,如風線下沉/一個人就是一個下沉的過程,包括莊稼,野草,兔子/和經過村莊的雲”。“橫店村的春天,如此讓人心傷啊/我們的每一朵花僅僅是為了一個無法肯定的果/當雨落下來,我聽見杏花噗噗落地的聲音”。“多年來,我想逃離故鄉,背叛這個名叫橫店的村莊/但是命運一次次將我留下,守一棟破屋,老邁的父母/和慢慢成人的兒子/而兒子彷彿一個慢慢走近的客人,慢慢染上了我的體溫”。“我說過,生活掐在五指間/漏不出去/背一袋棉花往回走的時候,她摔了一跤/她看爬起來/天上沒有一朵去/地上倒是很多”。“一朵花有果實的內心,一開始就含淚/於是把每個秋天都當做歸期/才燦爛得/一敗塗地”。

餘秀華,從她細膩的生活經歷、情感感悟寫起,她沒有抱怨上天的不公,選擇正視慘淡的人生,在詩歌裡愛著,痛著,追逐著,喜悅著,堅持,感恩,期待,詩歌給了她很多,給了她理解與力量,詩歌成了她所有不幸和磨難的回報。她的詩歌,給了我們文字之美、語言之美、藝術之美,她面對苦難的姿態,她人格的力量更讓人動容。

當我再一次品讀她的詩集《月光落在左手上》時,更讓我發現其表達節奏的噴張,清澈飽滿的激情,愛恨交織的情感,充滿矛盾的心裡,舒展多變的語義,寬廣輻射的外延,自由馳騁的想象,讀時讓人沉醉,給人一種意猶未盡的感受,更給人一種激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