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這條小眾踏青攻略,御用皇茶、唐朝小徑……樣樣都讓你驚豔!

杭州這條小眾踏青攻略,御用皇茶、唐朝小徑……樣樣都讓你驚豔!

隨著氣溫逐漸進入夏季,人們的行動力也越來越強了。每天除了計劃著“吃什麼”,“玩什麼”也成為了我們的#熱門話題#

杭州這條小眾踏青攻略,御用皇茶、唐朝小徑……樣樣都讓你驚豔!

四月的杭州,春暖花開,理所當然,踏青便成為了我們的春遊首選~但玩法定了,地點又讓人犯難了~這次我們不去遊客必去的龍井,老沈開車,帶你小眾玩!

杭州這條小眾踏青攻略,御用皇茶、唐朝小徑……樣樣都讓你驚豔!

by-綠景堂

餘杭徑山,不僅人少景美,這裡的茶也是大有來頭哦~

已成功遺產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徑山茶,至今已有1200多年曆史的徑山茶,它的資歷比“龍井茶”還要老!

杭州這條小眾踏青攻略,御用皇茶、唐朝小徑……樣樣都讓你驚豔!

漂洋過海的皇家御用茶

徑山茶,始栽於唐,聞名於宋,悠悠千年,媲美龍井。

杭州這條小眾踏青攻略,御用皇茶、唐朝小徑……樣樣都讓你驚豔!

在徑山,從唐代開始,飲茶就被定為僧侶的日常行為之一,而“茶禮”也成為了佛教中必需的儀式感,徑山的山、水、茶、寺、禪、經、文相依相存,使得徑山茶更加清香幽遠。

杭州這條小眾踏青攻略,御用皇茶、唐朝小徑……樣樣都讓你驚豔!

日本僧人南浦昭明禪師在徑山寺研究佛學時,把茶籽帶回日本,所以現在許多的日本茶和禮儀都是徑山出品!

杭州這條小眾踏青攻略,御用皇茶、唐朝小徑……樣樣都讓你驚豔!

by-新浪旅遊

受地形、緯度影響,徑山土壤肥沃,雨水豐富,徑山茶有著得天獨厚的生長環境!

杭州這條小眾踏青攻略,御用皇茶、唐朝小徑……樣樣都讓你驚豔!

茶葉緊細,色澤翠綠。茶湯呈清新綠色,口感清醇回甘。以至於宋至清朝,徑山茶都被均列為“貢茶”,是皇家的御用茶。

不愛龍井茶,偏愛徑山茶

四月正是一年最佳的品嚐季,而龍井茶套路多,照老沈看與其和龍井的茶農們討價還價,不如來採購一些徑山茶。

杭州這條小眾踏青攻略,御用皇茶、唐朝小徑……樣樣都讓你驚豔!

不僅體驗採茶和製茶的過程,還能當天採的茶,當天喝~新鮮,價格也美麗!

杭州這條小眾踏青攻略,御用皇茶、唐朝小徑……樣樣都讓你驚豔!

徑山茶和龍井茶同為綠茶,形狀卻各不相同,一個是捲曲形,一個是扁平形,那是因為徑山茶的製作工藝要比龍井更加複雜!

杭州這條小眾踏青攻略,御用皇茶、唐朝小徑……樣樣都讓你驚豔!

徑山茶在炒制完成之後,還有一個揉捻的步驟,炒茶人把炒好的茶葉放在雙手中揉捻成一個綠色的“麵糰”,茶汁擠出至表面,以此保持了徑山茶色澤綠、湯色綠的品相。

喝茶、吃齋、發發呆

此時,正是去徑山喝茶的最好時機,你不僅能喝到“年度好茶”,還可以躲開小長假,從杭州出發,坐公交,一個小時就可以到!

杭州這條小眾踏青攻略,御用皇茶、唐朝小徑……樣樣都讓你驚豔!

爬一爬“江南第一山”徑山,走一走千年古道、品一品山地古茶,度過一個完美週末!

杭州這條小眾踏青攻略,御用皇茶、唐朝小徑……樣樣都讓你驚豔!

沿著徑山的千年古道,登徑山寺燒香許願,探尋徑山茶的故事。沿著蜿蜒的小道,泉水叮咚,竹葉婆娑,一股清涼竄進你的衣領。

杭州這條小眾踏青攻略,御用皇茶、唐朝小徑……樣樣都讓你驚豔!

徑山寺,一座歷經1200餘年的古剎,是江南五大禪院之首,正如唐李煙《妒神頌》所道,“所求必應,高山仰止。”它也是許多禮佛之人的必訪之處~

杭州這條小眾踏青攻略,御用皇茶、唐朝小徑……樣樣都讓你驚豔!

漫步在茶園間,悄無聲息地開啟一段大自然SPA,茶農們從早晨5點開始就開始勞作了,一直到下午的6點才能採到5斤茶。

杭州這條小眾踏青攻略,御用皇茶、唐朝小徑……樣樣都讓你驚豔!

而加工後,5斤茶才能做1斤茶葉,雖產量不高,但泡出來的茶味道絕對划得來!

杭州這條小眾踏青攻略,御用皇茶、唐朝小徑……樣樣都讓你驚豔!

“茶性必發於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徑山茶用的是唐代古井的清泉水,味甘清澈,泡出來的茶,清新怡人,濃似雞湯。

陽光正好,微風習習,找一間茶室發發呆,在茶香中釋放往日的壓力。

杭州這條小眾踏青攻略,御用皇茶、唐朝小徑……樣樣都讓你驚豔!

來徑山,除了禮佛、摘茶外,吃齋飯,也是你此行必不可少的體驗。

杭州這條小眾踏青攻略,御用皇茶、唐朝小徑……樣樣都讓你驚豔!

一份齋飯,10元錢,2個菜1碗湯,筍、蘑菇木耳、包菜等新鮮食蔬,入口清新,回味悠長~在舔完手中餐後,還可以無限次添菜,直到吃飽為止哦!

杭州這條小眾踏青攻略,御用皇茶、唐朝小徑……樣樣都讓你驚豔!

喝好、玩好、吃好後,別忘了再帶份伴手禮,為旅程劃上一個完美的句號~聽當地人說,位於徑山鎮徑山古道口的徑山五峰山房的茶很正宗,吃貨們,快收藏起來吧~

杭州這條小眾踏青攻略,御用皇茶、唐朝小徑……樣樣都讓你驚豔!

by-徑山旅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