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鬥琴的幕後“操琴手”,趙家珍的古琴人生

電影《赤壁》雖然引發爭議頗多,但片中諸葛亮和周瑜鬥琴一節的古琴曲讓人驚豔,這段意味深遠的古琴曲是誰創作的?每一段音符的背後代表著撫琴之人什麼樣的心聲?為什麼清雅深沉的古琴竟然能夠演繹出如此氣吞山河的氣勢?

原來,諸葛亮和周瑜鬥琴背後的真正幕後“操琴手”,是中央音樂學院古琴專業碩士生導師趙家珍。而她也一一道出了電影有關這一精彩橋段的臺前幕後……

鬥琴戲秘聞之一

在見趙家珍之前,吳宇森已見過好幾位古琴名家,但是都沒有達到他的要求。

趙家珍被譽為我國古琴界的國手,古琴技法在業界享有盛譽,也曾為《紅樓夢》、《三國演義》、《笑傲江湖》、《千里走單騎》等多部經典影視劇錄製過古琴音樂。她介紹,這次為《赤壁》錄製古琴曲卻是“臨危救急”。“在我之前,他(指吳導演)已見過好幾位古琴名家,但是都沒有達到他的要求。”因為吳宇森想要讓琴音裡充滿金戈鐵馬的豪邁氣勢,但是古琴曲中卻很難找到符合他要求的曲子。

一個偶然機會趙老師想起了《廣陵散》,這是我國現存古琴曲中唯一具有戰鬥氣氛的一首樂曲,第一次見面,她用自己研究的獨門指法為吳宇森彈了幾段《廣陵散》片斷,吳宇森當即拍板:“就她了。”

鬥琴戲秘聞之二

所有的演奏裡沒有一點特效,全部是用古琴彈出來的。

趙家珍和同事唐建平一起,為電影《赤壁》創作並演奏了三個版本的古琴曲,其中最後一個版本她自己最為滿意,是按照吳宇森給她的劇本以對話的形式寫的。最後,英雄所見略同,電影成片,吳導果真用了她的第三個版本。

趙老師從琴曲的旋律設定娓娓道來。琴音最初由周瑜而起,他們家的小馬剛剛順利誕生,為了表現周瑜的歡愉心情,她用一個泛音開場,緊接著《廣陵散》開頭,她用自己獨特的演繹讓這段旋律變得十分柔美,營造出一片空靈莊嚴的氣氛;當週瑜這邊歡快地以琴音邀諸葛亮合奏時,諸葛亮就以《流水》中的“滾、佛”來表現他的明朗與瀟灑。周瑜知道諸葛亮此行的目的,於是用琴聲表示我願意與你為盟,但是琴聲中又有一絲難以察覺的焦慮,諸葛亮聽出來了,便以琴音來安撫他的不安。琴音由緩漸急,變得鏗鏘有力,到高潮處,風雷隱隱,萬馬廝殺的恢弘和磅礴大有氣吞山河的氣勢!

“所有的演奏裡沒有一點特效,全部是用古琴彈出來的,每一個音都浸透著我的心血。”趙家珍介紹,她也是從琵琶名曲《十面埋伏》中得到啟發,為了表現“琵琶曲常見的戰馬嘶鳴聲,她在古琴上進行掃弦,這種彈法在古代傳統技法里根本沒有見過,是這次專門為了《赤壁》臨時研發出來的,需要4根手指同時按在弦很粗、距離很高的古琴低音區上下滑奏,奏完左手指上已經滿是水泡。

古琴名家-趙家珍

趙家珍,中國當代著名古琴演奏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古琴藝術傳承人,中央音樂學院教授,中國琴會會長。她的演奏在繼承傳統中創出新意,深得吳派自然之趣。

《赤壁》瑜/亮鬥琴的幕後“操琴手”,趙家珍的古琴人生

1980年,趙家珍考入中央音樂學院民樂系本科古琴專業,主要師承我國著名古琴演奏大師吳景略先生,並長期受到張子謙先生、龔一先生以及吳文光先生的精心指教。1984年以優異成績畢業並留校任教至今。

她博採諸家之長,融會貫通,成果斐然。她的演奏剛柔並繼,極富光彩,對樂曲的演繹出新但合於法度,深得吳派自然之趣。她的古琴藝術在中國傳統音樂界較有威望,並且多次應邀參加國際上較有影響力的交流活動,曾被著名的《紐約時報》評為“世界一流的演奏家”

多年來,她曾出訪美國、德國、意大利、荷蘭、瑞士、奧地利、日本、新加坡、臺灣、香港、澳門等國家和地區。並與中國國家交響樂團、中國電影樂團、北京交響樂團、比利時布魯塞爾國家交響樂團、臺北市立國樂團、澳門中樂團合作演出並錄製CD、DVD。

她歷年來所教授的學生亦在各項比賽中獲得大獎。在2002年舉行的“全國青少年民族器樂大獎賽”中,她所教授的七名學生獲得了一項金獎、三項銀獎、三項銅獎的好成績。

8月28日晚7:30

“榕夏清音”

趙家珍名家古琴音樂會

相約福州泰禾劇場

具體購票及諮詢請掃以下海報二維碼

《赤壁》瑜/亮鬥琴的幕後“操琴手”,趙家珍的古琴人生

承辦:福建省音樂家協會古琴專業委員會/ 福州一合琴館

協辦:綠乘(廈門)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福建省親子產業促進會/ 福建海峽傳統文化研究院

《赤壁》瑜/亮鬥琴的幕後“操琴手”,趙家珍的古琴人生


《赤壁》瑜/亮鬥琴的幕後“操琴手”,趙家珍的古琴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