瘟疫,讀書,和其他


瘟疫,讀書,和其他


疫鎖重城。

瘟神居然選在了國人最重視的節日降臨。不宣而戰,肆虐九州,讓我們如此措手不及。出行,歸鄉,團聚,禮儀,生產勞作,買賣生意……一切都被暫停。萬千條公路街道,所有人流如梭的地方都瞬間歸於靜寂。

每個人,都在以不同的神情不同的語氣,關心著事態的發展,相同的是焦慮難免。每天看著那些讓人揪心的數據,惶惶不安正在被每一個人真實的體驗著。數以萬計的患者正在主動或被動地,利用他們自身的免疫系統,同病魔做著頑強的搏鬥。所幸,有逆行而往的無數戰疫者,維護社會秩序的執行者和志願者,用他們的勇氣和擔當,甚至犧牲,構築起的社會防疫系統,正常強大的運轉著,最大限度的讓我們得以自保,互保,最大可能的把損失降到最小。

網絡比平時更繁忙。壞消息跟著壞消息,或者,是說不清什麼滋味的消息,偶爾出現的好消息,就像暗夜點了一盞燈。好在人們相信,燈火總會把天空照亮。

人們突然被多出來的大把大把的時間罩著,苦笑著休閒、娛樂,做著自己曾經痛恨沒有時間做不了的事情;或者,曾經有過的種種想法,已經又隨著日漸慵懶的習慣,化作看不到,摸不著的空氣,飄散在封閉的空間中,但願沒有隨風而去。


瘟疫,讀書,和其他


家中有疫發地歸來的學生。

二十多天裡,白天,在談笑風生中測體溫,填報表,接聽社區、衛生院、派出所、政府部門以及志願者的電話問詢,指導、叮囑;接受上門取樣檢測,消毒,通風,叮囑孩子多喝水,彆著涼;隨時觀察家裡每個成員的身體情緒變化,偶爾的輕輕清嗓子都讓人心驚肉跳;默默回顧著孩子回來的日子去了哪裡,和誰接觸過,甚至,預想著事情如果是最糟糕的結果,該有怎樣的準備……晚上,經常做的是稀奇古怪,荒誕不經的各種夢,無一例外的結果是在驚恐萬分中醒來。

身為心理諮詢師,也給自己解夢:這些夢除了都是焦慮情緒,無一例外,都不會夢到和本次疫情有直接關係的情節。這是很自然的。我的意識感受到,並且拒絕排斥的東西,不會放進來,這是它的職責。特別是中年人,更是不知不覺中理性了很多。但是,情緒是在夜晚的睡眠中,意識控制不了的東西,當下的現實中我的恐懼焦慮,會喬裝打扮,披上一些與這些疫情無關的情節,偷偷進入到我的夢中。情節雖然是離奇荒誕的,情緒卻是潛意識裡無法改變或抹去的。

當半夜醒來時,定定神,計算著還有多久才到專家說的那個安全的節點,才可以讓自己從恐懼的牢籠中得以釋放些許。所幸,三十天過去了,可以稍鬆口氣。

正因為自己的經歷,所以,對於這場災難面前被迫承擔確診者、疑似者、接觸者角色、及對自己不確知的所有人,同感同心。借用當年明月的一句話自勉、勉人:"無論這個世界有多絕望,你自己都要充滿希望"。


瘟疫,讀書,和其他


讀書,一直是我最好的休閒選擇。在這些宅居的日子裡,感謝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陪伴著我。

我相信,一本好書如一位素未謀面的朋友,你不識它,它會靜靜在那裡。但是一旦相識相知,會有神交已久的感觸。好書必定是有靈魂有溫度的,當然,有的書還有香氣。文字的排列組合真是有趣,有靈魂沒溫度的文字組合像座囚牢,拘你於此,妄想把你的靈魂控制住為它所用;有溫度沒靈魂的文字組合,讓人感覺自己像跳進了溫水的青蛙,如果心甘情願被煮死,也是死無其所。有靈魂,有溫度,是我喜歡的書,也是我一心想結識的朋友。而沒有靈魂也沒有溫度的東西,真該判它個浪費資源罪。儘管這種東西很多,很流行,也很掙錢。

在讀這部書的過程中,我隨著當年明月,拜會了起高樓的朱重八,因為心不甘情不願,所以付諸實踐去實現理想的朱棣,仁宣之治,朱高熾朱瞻基父子兩人,付出了自己所能付出的所有心血,去打造盛世繁華的大明帝國,任性少年朱祁鎮……

一代代帝王,把明朝這座高樓修的修,拆的拆,用忠臣良將如同加固橫樑立柱,補磚添瓦,廣結善緣,修繕庭院;奸佞宦禍則如同養鼠容蠹,拆廟毀牆,引狼入室;廟堂之上混混度日者,則猶如蔓草叢生,蛛網暗結,最終悽風淫雨,使得這高樓牆倒屋頹…

時光不可逆,歷史就在那裡。無論你百般興嘆,萬般憤恨,終究抵不過塵埃落定,歲月忽晚。在不知到底被篡改了多少回的浩瀚史書中,總是有人孜孜不倦的去探尋,去跋涉,去領會體悟歷史本該有的真實面目,去試圖還原那或許已無可知的真相。若說動機,我實在是欣賞當年明月的態度,他借用一位登山家的話:當有人問他,為什麼要去登山,登頂,登珠穆朗瑪峰,獨自穿越南極?他說:"因為它,就在那裡!"我喜歡這樣的回答。

若說以史為鏡,但看這面鏡子的製造者有沒有把它造成哈哈鏡,或者給特定的照鏡人以美顏效果。

我認為,歷史給人的最終啟示,就是告訴我們:

我們所經歷的,或許是最好的(比起往常),但終究會過去,所以要好好感受當下;或許是歷史上某個情節的重現,輪迴到此不過是做了個標記,這是提醒我們,萬物渺小,我們看似強大,也不過是柔弱的生命而已,不可以造物主自居,對天地,對自然,對萬物,應懷有敬仰愛護之心;或許,我們所遭遇的非常糟糕,但是絕望、悲哀過後,記得告訴自己,世界沒有壞到地球毀滅的程度,仍然很美好,我們要對自己充滿希望,對這個不完美的世界充滿希望。

有許多人用自己微小一生告訴我們:生命,來之不易,值得珍惜,不只肉體,更美好的是靈魂的偉大和自由。

我讀《明朝那些事兒》,帝王是用來記年號的,每個人是無法選擇自己出生的時代和際遇的。萬歲沒有過百歲的,無論勤勉與否,敬業與否,終究成塵成土,歷史會給他一個比較忠實的評價。反倒是在意讀到的每一位在青史上留下美名的人物,如:劉伯溫、黃子澄、鐵鉉、方孝孺、三楊、于謙、海瑞、楊繼盛及五君子,左光斗,孫承宗、袁崇煥、史可法……,還有一些是記不住名字,同樣讓人感到溫暖光亮起來的人。無論如何描述成王敗寇的歷史,這些名字總會如寒夜繁星,熠熠生輝,掛在那裡。因為他們有著共同的選擇,為了絕大多數人更好的活著,把自己看的很輕,輕如鴻毛。可在後世人眼裡,他們便成了天上永遠明亮的星辰。

無論怎樣,總有這樣的一個個人,帶著自身的溫暖和光芒,讓我們在這個不完美的世界,充滿勇氣,充滿希望的活下去,讓我們盡一切努力,成為自己想成為的那種人,同時,讓這個世界溫暖,光明起來。


瘟疫,讀書,和其他


在這個瘟疫橫行的初春,乍暖還寒。前幾日陽臺上的花得了春訊,抖擻精神要抽條發枝,昨日北風肆虐,一夜寒雨,早上白雪紛飛。這很正常。

宅居的日子,除了多思,惶恐,自不免想起山花叢叢,峰頂落日,平林漠漠。一直盼著去蘇軾曾經停留過的地方看看,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