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大將風度的沈祥福

從1978年到現在的六年間,國家足球隊歷經改組調整,除門將李富勝外,就只有一個人一直名列金榜,那就是左邊鋒沈祥福。

沈祥福1957年出生於北京一個知識分子家庭裡,小時候經常和夥伴們一起練球藝。

1970年,13歲的沈祥福在北京第八中學讀書時,被慧眼識才的體育教員韓老師相中,開始了正規的系統化訓練。在嚴師的培育下,練就了他過硬的基本功。於是,他又被韓老師推薦到西城區業餘體校深造。從此,他每天放學後,就一頭扎到體育場裡。不是在足球場上練技術,就是到球場東邊的土坡上練體力,要不然就是在健身房裡練力量,刻苦的訓練又使他的技術水平出現了奇蹟般的飛躍。1973年初,他應召加盟北京青年隊,時年只有十六歲。少年得志並未使他沾沾自喜,更沒能阻礙他的前進步伐。翌年,他便被曾雪麟教練升到北京隊,十七歲的他,成為我國當時十六支甲級隊286名運動員中年齡最小的一個。

進入北京隊後,他和洪元碩、李維淼、李維霄、劉利福、劉德利等綠茵悍將協同作戰,繼承和發展了北京隊“小快靈”的風格,並逐步形成了他自己技術細膩、動作靈活的風格。到了1977年,他已能熟練掌握各種傳、帶、射的基本功。

時隔兩個月,他又應年維泗教練之請,上調國家隊。年方二十的他,成為當時最年輕的一員“國腳”。進入國家隊後,他隨軍南征北戰,屢立戰功。1980年,在日本“麒麟杯”賽中我隊與日本冠軍藤田工業隊相遇,沈祥福包辦三球;1981年10月18日,在世界盃亞大區預賽中國對科威特一役中,他又以巧妙絕倫的個人突破,為中國隊錦上添花。科隊教練卡洛斯賽後評述:“沈是來自遠東的又一個威脅者。”

沈祥福有著良好的射門意識和強烈的進取慾望。暗渡陳倉,跟進補射,是他的拿手好戲。去年對加拿大白帽隊,前年對阿爾及利亞隊時,他都曾施此妙術,攻城破寨。在他許許多多的進球中,最精彩的首推去年7月25日在北京攻破波蘭卡托維茨礦工隊大門的那一球了。當時,趙達裕從右翼突破傳球到門前,只見沈祥福橫身躍起,來了個凌空雙飛,將球扣入大門。其速度之快,身手之敏捷,技藝之精湛,無不令人擊節三嘆。

去年,國家隊重新組建,沈祥福已是二十六歲的老將了。但他在場上仍然像以前那樣:勢如奔雷閃電,氣若下山猛虎。長城盃賽,他受命於危難之際,兩次以頭球破關,力挽狂瀾。他身高只有一米七二,體重不過六十四公斤,頭球本不是特長,但他卻能在關鍵時刻使出這一“殺手鐧”,確實起到了一個老將的作用。事實證明:他比以前更成熟、更完美了。

沈祥福不僅有超群的球技而且有良好的球德。他馳騁球壇七載,未吃過一次黃牌,連一般犯規也只有屈指可數的幾次。這在我國,在世界上都是極為罕見的。

鑑於沈祥福出色的球技,良好的球德以及樂於助人、勤奮好學的高貴品質,他被評為北京市青年突擊手,優秀共青團員,出席了共青團北京市第七次代表大會。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也許在別人看來,沈祥福正趨於“老化”,但他卻認為,自己正走向足球生涯中的第二個“黃金時代”。他還在拼搏,在奮鬥,他忘記了個人的一切,他所一心想著的,就是他給一位球迷的信中所寫的:“要為振興中華足球效力。”

1984年 夏志宏/文


有大將風度的沈祥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