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你以為的悲慘,只不過是人生中的一次磕絆

幸福的人千篇一律,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人都會遭遇坎坷和磨難,都會出現命運坎坷歷經磨難的人。

有的人經受挫折,精神萎靡,一蹶不振;有的人歷經磨難,自強不息,勇往直前。

前一種人經歷磨難之後,一輩子就越不過那個坎,人生也變得昏暗,毫無光澤。

後一種人則是在磨難中歷練自己,成長自己,而且每經歷一次磨難,他們的能力就會提升一個檔次,在攻堅克難、開拓進取中成就燦爛的人生。

對他們而言,磨難就是一次歷練,就好比遊戲中的打怪升級撿裝備。

《琵琶行》:你以為的悲慘,只不過是人生中的一次磕絆

文人政治與政治文人的區別

人生有杜子美“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的淒涼悲慘,也有劉禹錫“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盎然生機,有陸游“報國有心身潦倒、養生無術病侵尋”的英雄氣短,也有李太白“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豪邁氣概。

在唐代歷史中,很多文人(詩人)因參與政治而遭遇不幸。

這些文人(詩人)大致可以劃為兩個類別,一類是文人政治,一類是政治文人。

文人政治指的是一個人通過自己的詩文,走上政治仕途,但是他們不懂政治,甚至對政治一竅不通。

政治文人則是指一個人走上了政治仕途,加上又會寫一些妙筆生花的詩文,從而為自己的仕途加分添彩。

無論是文人政治還是政治文人,他們都稱得上文人,但是文人政治與政治文人唯一的不同之處就在於,政治文人深諳政治,玩政治爐火純青,文人政治對政治一竅不通。

這就好比說,文人政治對政治的熟練程度相當於小學生,政治文人對政治的熟練程度相當於本科生甚至研究生或博士生。

不言而喻,在唐代歷史上,遭受貶謫和打擊的,多數都是文人政治一類的文人群體,大詩人白居易就是其中之一。

他悲慘命運的開始,源於藩鎮割據的一次政治鬥爭。

《琵琶行》:你以為的悲慘,只不過是人生中的一次磕絆

一次不懂政治的舉動

大唐王朝的衰敗,是從安史之亂之後開始的。

到公元八一五年,唐朝藩鎮勢力割據日益加劇,致力於削弱藩鎮勢力,加強皇帝中央集權的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在長安遭到藩鎮勢力的刺殺。

這一場刺殺行動中,宰相武元衡被殺,御史中丞裴度受重傷。

大唐王朝的兩名朝中要員遭到刺殺,一時間在唐朝朝野上下引起軒然大波,但唐朝治安機關和司法機關卻沒人把這件事情當事,好像沒發生什麼事情一樣。

藩鎮勢力刺殺行動後,還不罷休,還向朝廷提出,罷免御史中丞裴度,來安撫藩鎮的謀反之心。

這個時候的白居易,正在翰林院秘書部任職。

可能是源於正義之心,他見到丞相被殺,御史中丞被刺,立即上書皇帝,主張緝拿兇手,繩之以法,以正朝綱。

白居易的這一舉動完美詮釋了文人政治的缺陷,充分說明他們不懂政治。

為什麼這麼說呢?

細細分析便知。

《琵琶行》:你以為的悲慘,只不過是人生中的一次磕絆

在古代,宰相的權力是很大的,大唐王朝的宰相,權力僅次於皇帝,御史中丞相當於紀檢監察部門的官員,這兩人在朝廷中的分量是很重的,而且也有一定的話語權。

藩鎮勢力敢刺殺這兩個人,而且還是在長安城乾的這事,可見,藩鎮勢力的權勢有多麼強,其背後的政治力量有多麼大。

這就是為什麼宰相被殺、御史中丞被刺沒有人過問的原因,誰都知道,這背後的藩鎮勢力大家惹不起,惹了藩鎮勢力,就等於捅了馬蜂窩,那成千上萬的馬蜂一起圍攻過來,一頭大象都撐不住,更別說是個人了。

當然,這只是一個比喻,總之一點,藩鎮勢力不是一般人能惹得起的,但偏偏,滿腹正義的白居易偏偏管起了這事兒。

這個時候的白居易,是一個秘書類官職,在古代,秘書類官職有向皇帝提供解決問題的意見和建議的權力,輔助皇帝決策。

依照這個說法,白居易向皇帝上書,建議緝拿兇手,也是沒有問題的,可偏偏,這兇手就藏在藩鎮割據勢力裡,是藩鎮割據勢力的代表,白居易上書建議緝拿兇手,不就明擺著是向藩鎮割據勢力宣戰嗎?

既然這樣,藩鎮割據勢力這幫人,哪能輕易饒過你白居易。

但這個時候,朝中代表藩鎮勢力的權貴還沒有打算拿白居易開刀,但白居易卻不依不饒,寫了大量的諷刺類的詩歌。

這下,朝中藩鎮割據勢力的權貴們不樂意了,白居易,你小子也太不懂政治了,上次沒跟你計較,你小子還不依不饒了是把,那好,你滾蛋吧,滾出長安。

就這樣,白居易被貶到了江州擔任一個掌管軍馬的官職,白居易悲慘的命運由此拉開了序幕。

《琵琶行》:你以為的悲慘,只不過是人生中的一次磕絆

被貶江州司馬寫下《琵琶行》

這件事對後來的白居易影響特別大,也是他人生中的一個轉折點。經歷這件事情之後,他由早期一名鬥士逐漸的變成一個銳氣漸消的文人,消極情緒慢慢增多。

公元八一六年秋天,白居易被貶到了江州擔任司馬已有兩年多了。

有一天,一位朋友來拜訪他,晚上吃完飯到江邊送別朋友的時候,在潯陽江頭偶遇一位年少因藝術技能紅極一時、年老被人拋棄的彈琵琶的歌女。

剛才跟朋友一起吃飯的時候,沒有音樂,這裡正好有人彈琵琶,邀請過來彈一曲,解解悶。

那名彈琵琶的歌女用一曲琵琶,向傾訴了自己悲慘的命運,白居易聽完之後,頓時找到了共鳴,心裡十分悲傷,再反觀自己仕途中的遭遇,寫下了一首著名的《琵琶行》: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絃。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

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

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轉軸撥絃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後六么。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

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

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

鈿頭銀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汙。

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閒度。

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

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樑買茶去。

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

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

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

住近湓江地低溼,黃蘆苦竹繞宅生。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

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

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

悽悽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

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溼。

這首詩很長,不含序言和標點共六百一十六字,算序言的話有七百五十四字,稱得上是一首長篇敘事詩,屬於詩歌中的長篇小說。

在這首詩中,白居易以一個悲慘命運的琵琶女為切入點,結合了自己仕途的坎坷與遭遇,充滿了對琵琶女的同情,也充滿了對不幸者命運的憐憫以及自身失意的感慨。

在這首詩裡,白居易想要表達的中心思想就十四個字: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琵琶行》:你以為的悲慘,只不過是人生中的一次磕絆

文人政治認不清自己是一場悲劇

儘管說白居易的命運很悲慘,但是,仔細想一想,他的命運是真的有那麼悲慘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其實,悲慘不悲慘,是在一定條件下對比顯現的。

這就好比說,有的人說自己沒鞋穿,但是,與那些沒有腳的人相比,沒有鞋穿算什麼悲慘;假如跟西裝革履的人相比,沒鞋穿確實是很悲慘,一旦與沒有腳的殘疾人相比,那是多麼的幸運。

所以,一切的不幸都是在對比中顯現的。

白居易的“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相比於杜甫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見聞,一點都不悲慘。

白居易起碼還有酒喝,而杜甫呢,小兒子被活活餓死。

你在感嘆沒人陪伴飲酒的時候,人家正在春夏秋冬四季涼爽的茅草屋裡捱餓,說不定哪一會就一命嗚呼了。

在古希臘的德爾菲神廟有三條箴言,其中一條就是,認識你自己

一個人通過神廟途徑來認識自己,當然是通過自己所做的事情或經歷的事情來反思和自省自己,只有通過這種方式,才能正確的認識自己。

包括白居易上書皇帝要求緝拿殺死宰相武元衡和刺傷御史中丞裴度的建議,都是白居易沒有認清自己而造成的。

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按照傳統文化來說,中國人是最有資格反省自己的,這樣才能讓我們擺脫悲慘的命運。

可是,從古至今有幾個人反省自己的?

不但不反省自己,反而大加指責別人。

《琵琶行》:你以為的悲慘,只不過是人生中的一次磕絆

你的悲慘只是矯情

從反省自我的角度來說,一個人不懂得反省自己,那麼,他的命運步入悲慘的通道,是一定的,只不過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按照這個邏輯,不論你是彈琵琶的還是寫詩詞的,不論你是琵琶女還是白居易,你都不值得同情,因為你的悲慘是你不知道且不懂得反省自己造成的。

佛家講究的因果就是如此,你前面種下的因,必然在後面結下果。你種善因,得到的是善果,你種惡因,得到的自然就是惡果。

琵琶女年輕的時候就應該知道,自己總有人老珠黃的那一天,知道這一天終將到來,就應該給自己留後路,不至於走投無路。

白居易呢?

別的且不說,就從這首《琵琶行》裡說的“舉杯欲飲無管絃,醉不成歡慘將別”這兩句來看,充其量是矯情。

喝酒的時候沒有人奏樂,喝醉了,不高興了,發牢騷,離別了,這能叫悲慘?

你還有酒喝,你還有朋友,那些飽受飢餓和戰亂摧殘的人,卻早已成為累累白骨,被遺棄在寂靜的荒野,成為孤魂野鬼。

《琵琶行》:你以為的悲慘,只不過是人生中的一次磕絆

總結

《琵琶行》這首詩裡寫的人生,也是我們每個人都曾經歷過的人生。每個人都在不同程度上遭受過琵琶女或者是白居易的遭遇。

這就回到剛才說的,

有一種人經受挫折後一蹶不振,有一種人經受挫折後越挫越勇,白居易和琵琶女都屬於前者。

這就體現了兩種不同的人生,一種是樂觀主義,一種是悲觀主義,樂觀主義的人大多數都是積極的,而悲觀主義的人大多數都是消極的。

人人都會遇到苦難,關鍵是看,面對苦難時的態度,是悲悲慼慼,還是樂在逍遙,最終都是自己的一種選擇。

選擇什麼,就會得到什麼。

當一個人覺得自己經歷苦難和磨難很悲慘是,他更應該看看,還有比他更悲慘的人,然後再去反思自己,修正自己。

儘管我們不提倡往下比,但是有時候往下比是一種樂觀主意心態,有了樂觀主義精神,才能有更高的追求,獲得向上的動力,追逐更高的人生境界。

千萬別把偶然一下的跌倒,當做苦難命運的開始。

不是嗎?

《琵琶行》:你以為的悲慘,只不過是人生中的一次磕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