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學生“甘居中游,不求上進”?只因對現狀滿意?

甘居中游,不求上進。

我知道很多學生都有這樣一種心理:雖然我的成績比下足,但比下有餘,所以我對自己很滿意。

同學們,你們是不是也時常會產生這種心理?

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我希望你馬上放棄這種危險的心理,因為學習就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受這種心理的影響。你很有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就淪落為落後生。

為了避免受到這種不良心理的暗示和影響,我給居中的學生推薦這樣一種好方法: 給自己訂個目標。在目標的指引下,你的學習態度就能逐漸端正。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學生“甘居中游,不求上進”?只因對現狀滿意?

我認識的一名學生是這樣做的:

每次考試結束後,他都把成績排名表以自己的名次為界限一分為二。排名在自己後面的那半張丟掉,另外半張貼在書桌上,每次他覺得自己滿足現狀或不思進取時,都會認真地研究那半張成績單。就這樣,他的學習熱情一直都是滿滿的。


合理的目標,會激發我們的鬥志,讓我們避免陷入無所事、得過且過的狀態。所以,想要快速提高成績的同學,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來調整學習狀態,感覺自己出現了不思進取的傾向,多與成績比自己好的同學做比較;感覺自己出現了自卑的傾向,多找找自己的優勢,找回自信心。

我總能聽見這樣的話:我已經溝努力了,為什麼成績仍然止步不前呢?

其實,在努力的同時,你必須思考這樣三個問題,

  1. 我的方法是不是科學的?
  2. 還有沒有更有效的方法?
  3. 我的努力有沒有進入誤區?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學生“甘居中游,不求上進”?只因對現狀滿意?

每當有同學向我反映“努力了,但成效不大”之類的問題時,我都會表揚他們,表揚他們及時發現了自己身上存在的問題。我還經常向學生們強調,學習就是一個不斷犯錯、不斷改正的過程,犯了錯誤一點兒也不可怕。相反,它還是一件好事,只有把所有的錯誤都挖掘出來並改正,成績才能不斷提高。

具體來講,要想提高成績,同學們應該反思哪些方面?

如何總結?

你可以遵循這樣幾點原則:

定期反思一下自己是否一直在努力。

在學習的過程中,像大多數學生一樣,你一定也遇到過這種情況:新學期剛開學,你信誓旦旦地立下誓言一要向前十名進軍。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習中大大小小的困難出現,你逐漸忘卻了之前的誓言。即使沒有完全忘記,你對學習的熱情也不再像之前那樣高漲了。

這是為什麼?

因為你懈怠了,之前訂下的那個目標開始模糊了。

千萬不要小看這種懈怠,如果你放縱自己繼續懈怠下去,你的成績永遠也提升不上去。更重要的是,長此以往,你會逐漸失去學習的“鬥志”,成績會不升反降。當然,遇到這種情況你也不用太過著急,畢竟在長時間的學習過程中,人人都會產生懈怠情緒,你大可不必因為這種情自責。但你必須想辦法把它對你的學習產生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學生“甘居中游,不求上進”?只因對現狀滿意?

反思一下自己的學習方法是否在與時俱進。

社會的進步要求人們的思想要與時俱進,同樣的道理,年級的升高要求學生們的學習方法也要與時俱進。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在高一階段,我們採用一種學習方法學習,但進入高二之後,分文理或者選科,知識的難度增大了,我們還能一成不變地採用之前的學習方法嗎?

進人高三之後,既要面臨總複習,又要面臨各種名目繁多的考試,我們還能延續之前的學習方法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對於高學生來說,隨著年級的升高不僅學習方法要與時供進,出現以下幾種情況,你更要考慮改變學習方法:

  1. 努力學習但不見成效,成績止步不前;
  2. 總是感覺學習很苦、很累;
  3. 問題和困難頻繁出現,面對學習產生無力感;

出現這幾種情況,多半是因為學習方法出了問題。

所以,在這裡,我想給身為學生的你這樣一個忠告:不要等到病入膏肓才想到去看醫生,即使神醫華佗在世,他也沒有辦法將奄奄一息的病人治癒。

同理,學習中的小問題剛剛出現時,你就必須對自己的學習方法進行反思,以免“病入膏盲”, 無藥可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