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極”也會出問題

俗話說樂極生悲,不是沒有道理的。

心臟病患者過度興奮或狂喜都會導致身體的交感神經系統高度興奮,而冠心病患者在交管神經過度興奮的情況下,非常容易引發血壓升高及或出現動脈血管內膜損傷,繼而發生動脈血管內的血栓事件,嚴重時甚至可以出現危及生命的危機事件。

有學者研究稱“有些人發笑的時候可能會讓心臟病患者猝死,但並不是由於發笑導致心臟病”。最近有學者研究結果發表在《流行病學雜誌》,研究人員認為發笑與死亡有時也有一定的關聯性,一篇論文研究了17000人發笑的頻率。結果顯示,笑得少的人更容易死亡,笑得少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更高。還有一項百歲以上涉及百人的關於長壽的研究,數據統計分析結果顯示,樂觀的人,心情豁達的人,悲觀情緒很容易消失的人,壽命更長。

因此,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要學會把控自己的情緒,避免過度興奮,更避免極度憤怒或悲傷。

作者:心血管病內科學專業主任醫師、教授、留美醫學博士後,現任北京軍區總醫院心肺血管中心副主任,中華醫學會心血管分會委員(高血壓組),中國人民解放軍心血管病專業科學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藥品耗材集中招標採購評審專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心血管病專業醫療科技成果獎評審專家,中國老年保健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第二軍醫大學內科學心血管病學專業 教授,第四軍醫大學研究生導師,南方醫科大學、安徽醫科大學研究生導師。同時兼任衛生部中國醫藥指南、中華臨床醫師雜誌、保健時報、中國醫藥導報、中國婦女報、中國消費者報、健康報、人民日報、健康時報、生命時報、新健康、家庭健康、中國搜狐網等多家媒體特約編委及專家。

專家門診時間每週一、二上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