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疫情:奮戰在疫情防控前線的“急先鋒”

庚子之春,新冠肺炎疫情從武漢向全國蔓延,武漢告急,湖北告急,全國告急!

改革重組後的解放軍總醫院,理所當然地擔起抗擊疫情的重任。

近日,筆者採訪了北京市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定點收治醫院之一的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在該中心重症醫學科,讓我們看到了在這場抗擊疫情總體戰、阻擊戰中,“重症醫學人”是怎樣的一種姿態、怎樣的一種意志、怎樣的一種大無畏犧牲精神。


戰鬥在春節前打響


上午9點,的第五醫學中心重症醫學科主任牟勁松換好防護服、戴上護目鏡和一次性醫用橡膠手套,再次走向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病區,邊走邊回想三位救治危重患者的現狀和治療方案,生怕哪裡還有什麼錯漏或失誤。這是牟勁松帶領重症醫學科3名醫生、26名護士進駐疫情一線的第13天,他帶領的這支隊伍中年齡最小的21歲,最大的49歲。很多人並不知道,作為救治重症患者隊伍帶頭人的牟主任,幾天前剛剛做完結腸息肉切除手術和內鏡粘膜下剝離術。

早在春節前的1月20日,第五醫學中心感染二科收治了第一例新冠肺炎確診患者,這讓中心領導預感到形勢嚴峻,於是迅速作出部署,在最短時間內騰挪出感染科部分病房,作為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專區”。隨著救治工作的逐步深入,醫護人員發現一些新冠肺炎患者在短時間內快速發展成重型或危重型患者,他們雖然外表看起來狀況還行,語言表達如常,但是相關檢查顯示這類患者已經出現了一些問題,包括呼吸頻率增加、脈氧指標降低、臟器功能異常。鑑於此,跨學科協作成為必然,重症醫學科團隊自然成為打贏這場疫情阻擊戰的重要力量。


抗擊疫情:奮戰在疫情防控前線的“急先鋒”

重症醫學科人員眾志成城抗擊疫情

1月29日,根據中心黨委統一安排,結合疫情防控工作實際,重症醫學科主任牟勁松緊急抽組醫護人員,轉戰感染二科新冠肺炎患者病區。與此同時,解放軍總醫院黨委組織第一醫學中心重症醫學科周飛虎、呼吸內科解立新和磨國鑫、胡興碩以及第五醫學中心感染科趙敏等相關學科權威專家、職業治療師,參加了第五醫學中心的例行會診和一線救治,加強整個團隊的綜合救治力量,這使牟勁松團隊增強了救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信心。於是,他綜合各相關學科優勢,制定了疾病嚴重程度分層、病情動態評估、個體化呼吸支持和早期CRRT干預等治療方案。

至此,在疫情進展十分迅猛的時刻,一場抗擊疫情的阻擊戰在第五醫學中心全面打響。


在連續“作戰”中精準施策


在新冠肺炎患者的危重負壓病房,醫護人員必須穿好兩套密閉型防護服:裡面是分體防護服,外面是連體防護服,戴護目鏡、口罩、面屏和兩到三層手套。在室溫20攝氏度的環境中,每日多次或分波次進入連續工作,沒有休息日。進入病房用不了多久便全身出汗、胸悶憋氣,衣服溼透,眼鏡或面屏被聚攏的溼氣模糊了視線。為了保持空氣流通,病區外走廊的窗戶終日敞開著,區域溫度只有4攝氏度,晚上甚至低至零下4-5攝氏度,與病房溫差較大。

連日來,經過全體一線醫護人員密切協作,並根據第一醫學中心幾位專家的會診意見,牟勁松團隊收治的3名高齡且有多種基礎病的新冠肺炎危重患者均有明顯好轉。其中,收治的第一例68歲女性患者,同時伴有高血壓、糖尿病、腦梗後遺症,治療後休克、呼吸衰竭得到糾正,兩次核酸檢測均為陰性,目前已康復出院;第二例79歲女性患者,屬於病情迅速進展的危重型,通過有創呼吸機及器官功能支持,現已成功拔管撤機;第三例77歲男性患者,經早期無創呼吸機支持、中心靜脈置管、床旁持續血液透濾過等治療,病情全面好轉。


用最大付出換取患者生命健康


這段時間,牟勁松和團隊成員一直住在中心門診樓旁邊的招待所——醫護人員專用住宿區,每個人的行李箱裡裝滿夠用一個月的衣物等日常用品,活動範圍就是從招待所到病房兩點一線時間。每日上班時段,他們先進入門診,再進入1號樓的病區,結束工作後再原路返回,在招待所走廊一端的餐檯上拿一份簡單的工作餐回到自己的房間。


抗擊疫情:奮戰在疫情防控前線的“急先鋒”

重症醫學科醫務人員救治危重症患者

護士長陳素紅向筆者講述了走上抗疫一線的25名護士的故事:她們當中大多做了媽媽,年齡最小的孩子只有一歲,卻沒有一個因為困難而退縮。王丹原本打算讓相戀6年的男友春節期間與自己父母見面,這個計劃因疫情的發生被擱置。她沒有告訴雙親自己要去抗疫一線執行任務,急匆匆返回單位。像王丹這樣的護士在五中心還有很多:高思明瞞著父母主動請纓上一線;李響把孩子送回老家,一心投入工作;原計劃春節假期後帶父親回北京治療腦梗的劉雪松,提前結束假期回到工作崗位;劉玉璐與男朋友僅有一條街之隔,卻無法相見。

作為護理團隊的帶頭人,護士長陳素紅把十四歲的女兒留給愛人照顧,每日帶領全體護士開展精細護理:完成各項治療醫囑,隨時記錄各項治療參數;每兩個小時觀察一次生命體徵,並幫助翻身;每一個小時測量一次尿量;每四個小時監測一次血糖、血氣、靜脈壓和氣管插管的氣囊壓力,更換血濾機置換液、處理廢液,輔助進行肌體功能鍛鍊;隨時處理監護儀、呼吸機、血濾機的報警提示,根據血糖、血氣分析結果調節儀器參數;協助完成拍胸片、B超等輔診檢查,協助準備外出檢查時需要的各種轉運設備;每日輔助患者吃飯,並處理大小便……她們一進入病房,就幾乎沒有停歇的時候。

疫情無情人有情。第五醫學中心的醫護人員就是這樣用犧牲、奉獻和擔當守護著患者的生命健康。(文:李笑一 攝影:牟勁松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