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包辦妻子:結婚11年養育6子,從不讓丈夫搭手,30歲因病辭世


朱自清包辦妻子:結婚11年養育6子,從不讓丈夫搭手,30歲因病辭世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嫋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裡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這是朱自清著名的散文荷塘月色,但是他開頭卻有這樣一句,這幾日頗不寧靜。這句話說的正是他的妻子。

出生名門的朱自清

朱自清的祖父在光緒年間曾在江蘇東海縣任承審官十多餘年。父親是一位讀書人後來也考取功名擔任官職。朱自清就是出生在一個既有功名又有知識氛圍的家庭之中。朱自清從小就是一個安安靜靜的孩子。他不喜歡和那群小朋友在街上到處亂跑。他喜歡安安靜靜地待在父親的書房裡,看著那些他不曾接觸過的古典書籍。

朱自清包辦妻子:結婚11年養育6子,從不讓丈夫搭手,30歲因病辭世

雖然在那個時候他才僅僅能認識到書中部分字。但是年幼的他依靠著自己對文學獨特的理解能力,硬生生的將文章讀懂了。或許是上天給予了他有著特殊的文學思維。或許他天生就與文學結下了不解之緣。

他從事寫作與父親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父親的談吐讓他敬佩。他羨慕父親的學識,喜歡父親的藏書。他覺得文學把他帶進了一個嶄新的世界,那是一個讓他充滿著嚮往的地方。文學給了他心靈上的啟迪,帶給了他不一樣的感受。

沒逃過包辦婚姻的魔爪

確實在那個時代,婚姻講究的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們那時候不存在戀愛自由,甚至人們會認為戀愛自由是一種可恥的行為。正是因為這種陳舊的觀念造成了許多文人的婚姻不幸。郭沫若沒能逃過父母之命,季羨林也沒能逃過媒妁之言……作為著名的文人朱自清還是沒能逃過包辦婚姻的魔爪。

朱自清包辦妻子:結婚11年養育6子,從不讓丈夫搭手,30歲因病辭世

家族為他安排了一樁婚事,女方叫做武仲謙。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江蘇揚州人。她是是名醫武威三的女兒,從小便跟著父親學著行醫學著救死扶傷。她善良熱情,給平民百姓看病從不收取他們的錢。朱自清也自然聽到了她的為人。他認為與一個善良的人結婚總歸不會是太壞的結果。於是對於家裡安排的婚事,他便也沒有反對。在那時也許反對了,也不會有多大的效果吧。

武仲謙1916年與朱自清先生結婚。她屬於那種中國傳統式的典型的賢妻良母型的女性。

三觀不同產生隔閡

武仲謙是中國傳統女子的典型代表。端莊大方,溫柔體貼。但是最讓朱自清不滿意的是,婚後他竟然發現自己明媒正娶的妻子卻是大字不是一個的人。有人可能會說武仲謙可是名醫的女兒為什麼會沒有上過學堂呢?其實也不難理解,在那個時候,人們總認為女子的責任就是在家相夫教子,那些學習西洋知識拋頭露面絕不是女孩子應該做的事情。

朱自清包辦妻子:結婚11年養育6子,從不讓丈夫搭手,30歲因病辭世

但是朱自清作為一個有文采有學識的人,他的內心一定想找一個和自己情投意合在知識上,在文學上有共鳴的女子。然而他的妻子卻是對學問毫無瞭解。他曾同妻子討論過一些文學問題,但是妻子的回答總是我們女人本就應該在我們女人本就應該在家相夫教子。有關學問這些問題還是不必同我討論了吧。

這樣的回答對於一個文學家來說無疑是讓人生氣的。因為對生活的態度和看法不同,朱自清和妻子二人之間雖然具有感情,但總覺得心與心之間隔著些什麼?但是朱自清也知道妻子不認識字並不是因為她的原因,而是因為封建禮教的約束。雖然他不責怪妻子,但是他還是希望妻子是一個有著文學素養的人。和一個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一起是快樂的。那如果找一個志同道合的妻子豈不是更快樂呢?

朱自清包辦妻子:結婚11年養育6子,從不讓丈夫搭手,30歲因病辭世

堅強的妻子

朱自清的父親雖然一開始對這門親事是持贊同的意見。但是兒媳武仲謙的進門卻正趕上了朱自清祖父的去世。在那個時候人們的思想還被封建所束縛。雖然朱自清的父親是讀書人,但是他還是頑固的認為是兒媳的進門剋死了自己的父親。就在同一年朱自清的父親也丟了官職,這更加讓朱自清的父親對這個兒媳百般不滿。

甚至在兒媳生下朱家的長孫時,朱自清的父親也一直堅持自己的想法,要把兒媳趕出家門。在家中,朱自清的父親給了兒媳不少臉色。也給她製造了不少的麻煩。但這些武仲謙從來都沒有像朱自清抱怨過。因為她想讓朱自清在外好好創作,不想因為自己而打擾了他。

武仲謙獨自拉扯著六個孩子,她將六個孩子辛辛苦苦的拉扯長大。她為孩子們縫縫補補,洗洗涮涮,有時還要監督孩子們的學習。天還沒亮,她已經開始為孩子們準備早飯。業餘健身,她還在燭燈下為孩子們縫補損壞的衣服。這些年雖然拉扯孩子不容易,但是她從沒讓自己的丈夫擔心過一次操心過一回。

朱自清包辦妻子:結婚11年養育6子,從不讓丈夫搭手,30歲因病辭世

她始終認為丈夫是一個文學家,有著自己的文學事業,所以她寧願犧牲自己所有的時間來照顧家庭照顧孩子。她並不覺得辛苦,她覺得這是自己的幸福。即使她知道自己不是丈夫文學上的知己,但是她為了丈夫可以成為丈夫的最有力量的後盾。

她忙忙碌碌,為了家庭,為了丈夫為了孩子。武仲謙身體出現了許多問題,但是她依舊是自己獨自一人承受著,從不告知他人。1928年11月26日,

朱自清妻子武仲謙竟在年30歲這年因病辭世了。從此,這對原本羨煞旁人的包辦婚姻走到了盡頭。

失去妻子的悲痛

對於妻子的去世,朱自清是十分的傷心難過的。雖然妻子不是出生在名門家庭,但是她卻一直是一位賢良淑德的好妻子。雖然他沒有學問,但是她卻為他養育了一群孩子。他知道妻子的去世更大的原因是因為她的操勞過度。因為妻子從不讓自己插手家中的任何一件事,他知道那並不是妻子的強勢,而是妻子希望他能有更多的時間用來創作。

朱自清包辦妻子:結婚11年養育6子,從不讓丈夫搭手,30歲因病辭世

朱自清也想著如果生活還能像他寫荷塘月色時的那樣該有多好啊!寫荷塘月色時,他輕輕地推開門,看見熟睡的妻子和孩子。可是如今再也不會有這樣的場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