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後疫情時代,中小企業的對策和出路(中篇)


「原創」後疫情時代,中小企業的對策和出路(中篇)

物流產品網(ID:products56)原創

作者 | 李波

圖片來源 | 網絡

  

對中小企業來說,如果說疫情是考試,那麼,後疫情時期才是企業的終極大考,才是中小企業的“生死劫”。後疫情時期,採取什麼樣的行動與對策,將是我們要探討的問題。在本文(上篇)我們已探討了後疫情時代的形勢和協同作戰,共同成長問題,此篇將從成本、現金流,企業內部留存等角度進行探討。

  

疫情,對勞動力短缺和交通不暢的影響是短期的,但疫情給企業帶來的現金流壓力大、需求端不確定性和價值鏈風險多等影響很可能是中長期的。保證現金流,捂緊錢袋子,削減成本,提高留存成為中小企業的必然選擇。

  

1、削減成本是重要途徑

  

後疫期時期,不言而喻,訂單數量、單價會不斷下降,這時仍要維持盈利,或者說,維持運行,就必須徹底削減成本,成本的下降程度要大於價格的下降才行。

  

有的中小企業,首先想到的是降薪,雖然有其道理,但也是最不可取的方法。降薪,對員工的積極性,公司的凝聚力,都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不到萬不得已,切不可實行降薪,提高每個人的工作效率是良方,重新審視各方面的費用,以徹底削減成本是途徑。

  

「原創」後疫情時代,中小企業的對策和出路(中篇)


例如“現在的製造方法真的是最好的嗎?有沒有更便宜的材料?”對過去的做法從根本上進行重新研究改進,堅決進行全面性變革,不僅是製造設備等硬件,在組織的統合、廢除等軟件方面也要動手術,徹底地推進合理化,堅決削減成本。

  

疫情後時代,才是企業徹底削減成本的唯一的機會。形勢好的時候訂單很多,為了完成這些訂單已經忙得不可開交。即使想要削減成本,員工們也不會認真實行,但到了困難期,全體員工都會非常認真,努力降低成本,從這個意義上說,後疫情時期正是增強企業競爭力的好機會

  

同時,疫情時期削減成本,是企業為了再次飛躍而採取的積極主動的經營對策。在後疫情時期,價格低、銷售額低的情況下,通過削減成本,仍能運行,甚至產生利潤,這樣的企業一旦疫情影響完全消散,市場恢復、銷售額恢復時,就會成為高收益企業。

  

2、減少現金損耗是第一法則

  

充足的現金流儲備,是應對危機的第一法則。

  

在去年的資本寒冬中,“現金流”已經成為企業生存的關鍵詞。在此次的疫情危機中,現金流更是決定企業生死最重要的因素。

 

「原創」後疫情時代,中小企業的對策和出路(中篇)

 

有公司高管指出:“後疫情時代,一定要嚴控成本,死卡現金,最好要保持假設沒有任何收入的情況下6個月的現金,最好有12個月,根據這個來倒算成本”。

  

的確,企業賬上的現金可用月數超過18個月,非常安全;超過12個月是相對安全;低於6個月處於危險邊緣;如果只能維持3個月,則處於危機之中。

  

另外,對於整體還處於非盈利階段,以風險投資為主要資金來源的科技類企業,在現金流還能支撐12月的時候就開啟下一輪融資,是具備反危機能力的第一法則。

  

後疫情時期,一方面銷售困難,原料進不來,產品出不去,收入銳減甚至歸零,另一方面資金週轉不暢、債務到期或還貸壓力繃緊、工資、社保、房租物業、水電等剛性支出很難減少。再加上春節之後,剛發完年終獎,結完供應商賬款,還要為一季度大幹一番備人備工備料,本來就是現金荒的時候,若現金儲備低於生存線,恐怕難以實現自保自救。

  

據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對全國多地、1435家中小企業受疫情影響情況進行的問卷調查顯示,35.96%的企業現金流只能維持1個月,31.92%的企業可以維持2個月,17.03%的企業可以維持3個月,能維持6個月及以上現金流的企業只有9.27%,可見其情況的嚴重性。

  

由於疫情控制導致的需求下降,再加上產品當前難以投放進入市場,導致許多企業開始重新評估其現金流情況,並採取行動以釋放更多營運資本。

  

後疫情時期,企業要以最壞的打算來捂緊錢袋子,開源節流,儘可能減少花費支出,加強前期企業墊資的回款,催收欠款,想盡一切辦法減少現金損耗,從開支的最大部分入手,連打印紙和衛生紙這種小細節也不要放過。

  

「原創」後疫情時代,中小企業的對策和出路(中篇)


同時積極縮短回款週期,對原材料、半成品也可以做貨幣化處理,與投資人積極溝通,可以適度降低估值,或者採取股轉債等多元資本策略,並儘快完成交易。

  

但一定要注意不斷拖延應付賬期的風險和對自身與合作伙伴的危害,如何保持合理的應收/應付賬期,重點關注自身的庫存週轉是企業運營的重中之重。

  

對於現金流充裕的企業,不僅不慌不亂,反而能夠迅速推出戰疫產品或遠程辦公產品,不僅幫助到抗疫一線和後疫情時代的企業復工,對企業自身發展也起到促進作用

 

 疫情危機教育了我們一大批企業,要以現金流為王,力保現金流不斷,現金流不斷,是生存的底線。

  

3、重視留存是最好的出路

  

後疫情時期,我們要重視企業內部留存,保證充足的現金流,這是教訓,也是經驗,是一個關於短期盈利和長期發展的選擇問題。


「原創」後疫情時代,中小企業的對策和出路(中篇)

  

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告訴投資者:不應只重視利潤表,現金流量表同樣應得到重點關注。亞馬遜一開始就放棄短期盈利目標,將重點放在每股自由現金流的長期增長上。

  

巴菲特在致股東公開信中,幾乎每次都強調:“留存收益”。日本經營大師稻盛和夫應對蕭條的建議是關於現金儲備。他說:“充裕的儲備,不管遭遇怎樣的蕭條都不會很快動搖企業經營的根基。”

  

要考慮企業長期的繁榮,穩定比什麼都重要,企業應該有足夠的儲備,才能承受得起任何困難的衝擊。以高收益經營為目標,並不斷積累企業內部留存,是對付突發事件最有效的預防策略。

  

疫情,給了我們教訓,也使我們進一步體驗了大師理念的真諦,從後疫情開始,就應著手重視留存收益。

  

4、用足政策是最好的補充

  

好各級政府、各部委和各金融機構都相繼密集出臺了一系列應急扶持政策,要用好這些政策,使其效果最大化。當前的抗疫政策覆蓋面與力度,都已經很好了,不過,政策的落地會有一個過程。此刻不要抱怨,而是要主動將政策吃透,主動與相關部門溝通,把各方力量用足。


「原創」後疫情時代,中小企業的對策和出路(中篇)


企業一定要看政策和文件,從被動等待、呼籲救濟政策到主動爭取救助政策落地,成立危機公共關係小組,主要職能是向政府及銀行獲取理解與支持,力爭政府減負落地,銀行利息緩還續貸

  

先保證企業正向現金流和業務的正常開展,再合理爭取政府、行業組織等給予的政策支持。當然,國家政策只是助推劑,企業發展最根本還需要看自身。

  

結語:有人會將自己的不順或死亡歸結於外部環境不好,在抱怨中被危機一步步侵蝕。但也有人明白,儘管疫情來得猝不及防,儘管資本寒冬、經濟下行勢不可擋,但一家企業的生死,從來都不取決於外部環境。存亡的伏筆,早已在企業的體內埋藏,從自身做起,才是最好的出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