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丨我们应该铭记

散文丨我们应该铭记

文丨陈丹

重读鲁迅文集。人生在世,谁没有亲人、朋友,面对亲朋,尽己之力去爱去扶持谓人之常情。我从先生的文章里也更确信,对父亲的敬爱、对小兄弟的希望与悔过,对儿子的疼爱与殷切的期盼,对刘和珍、范爱农、白莽、殷夫、章太炎等友人的关切与怀念,无不是人性最良善的一部分。

先生所处的时代,启迪民智不可谓不任重道远,志同道合的人往往会惺惺相惜,携起手来,比肩而立。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的民众仍然有很深的封建思想,在国门大开之际,内忧外患。因此,先生以笔下的剑气叱咤文坛,唤醒国民的灵魂。这救世情怀和勇于战斗的精神,这以笔为刃刺痛国人的虚伪愚昧,这启迪民智“爱之深责之切”的大爱,正是我在读鲁迅时最敬佩的力量。

我们如今的世道可谓大不同了,然而,先生所忧患的问题并未失去意义。

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人,万物之灵,拥有改造世界的力量,大自然呢,依然拥有毁灭人类的力量。人,可以凌驾于大自然的法则之上吗?难道地震、海啸、洪水、火灾、瘟疫,这一切都是可以战胜的吗?

今天,我们不必在故纸堆中去铭记人类与大自然博弈时,人应该敬畏生命,守望相助,我们要铭记这些日子以来,人民如何在生死一线的世界中努力奋斗,如何在天灾人祸中依然善良和勇敢,如何在悲伤绝望中帮助别人,我们应该铭记这一切!

风雪中,检疫站的大叔坚守岗位,任寒风吹彻长空,任飞雪凌厉攻击,他的身子一直没有离开那张简易的的木凳,这是我们的人民。

凌晨的蔬菜棚里,菜农正在连夜采摘新鲜的蔬菜,不计一切成本地运往武汉,只为让城里的同胞吃上新鲜蔬菜,他们不求回报,这是我们的人民。

车站的横幅醒目地写满了“武汉加油!中国加油!”,我们的医护人员穿上白色大衣,带着口罩,竖起大拇指,他们正登上驶向武汉的长途客车,冒着被感染的危险,不畏艰辛,支援武汉,他们中间很多都是妈妈、爸爸,也有像我一样的年轻人,本应对人生做许多美好的梦的医护人员,如今披上白色战衣投入战斗,这是我们的人民。

午夜,疲倦的护士从医院出来。白天,她已经劳累过度,此刻她需要回到家里,暂时远离病人的呻吟,她需要重新蓄满能量,只为第二天更好地投入战斗!志愿车队冒着风险来了,他们提供了免费的接单服务,他们联络了快餐连锁店提供大米饭,他们联络了理发师,他们联络了物资供应,他们联络了摩拜单车,他们尽一切所能,解决我们医护人员的基本生活需求,他们没有私心,这是我们的人民。

散文丨我们应该铭记

△2月5日,在武汉江汉方舱医院,一名患者在床上看书。新华社记者 熊琦 摄

方舱医院里,医护人员面对愁苦的人们,自发地跳舞唱歌,带动病人的积极情绪,因为他们知道在疫情最前沿,心理疾病又何尝不会摧毁身体,一位青年依然在阅读,他懂得定神来专注于所爱事物,也是一种瓦解疫情期间心理压力的方式。这是我们的人民。

雷神山的建筑工地上,一位工人将所有工资买了牛奶,捐给医护人员,一位工人将劳动所得全部捐给了赈灾物资募捐处,还有一位工人含泪与妻儿视频报平安,凌晨三四点,我们的工地没有停工,日夜奋战,终于以最快的时间高质量地建好医院!这是我们的人民。

车站门口,一个个志愿者在执勤,登记进出人员的体温信息,检查身份证,提醒大家注意防护,而自己却置身于这最有可能被感染的危险境地,他们舍己为人,他们没有休春节假,一直站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工作,这是我们的人民。

高速公路上,一辆辆货车,长途跋涉,不眠不休地赶往武汉运送物资,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原本可以坐在家里隔离,却选择了发挥自己的力量,解救那些等待救援的生命,这是我们的人民。

他们捐赠善款,他们捐献口罩,他们加班加点建造医院,他们连轴转地生产医护产品,他们不分昼夜地照看病人……他们发挥了一个普通人最强的力量,这是我们的人民。

我们应该铭记这样奋战的人民。

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是何其渺小,灾难终究会过去,我们不应该遗忘这个冬天的一切,我们应该铭记在这场战役里的一切良善!我们应该更加热爱生命,懂得与大自然共生,善待野生动植物;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技术水平,对自己的业务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更加珍惜身体健康、平淡平安的日子,关心粮食和蔬菜,听听花开的声音,散散步,爬爬山,享受简单的快乐……

在这春暖花开时节,我们必将迎来最后的胜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