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物資 產物資 這些企業力量是戰勝疫情的又一顆“定心丸”

截至目前,全國每日新增確診病例降至兩位數,湖北部分地區已經實現多天確診病例“0”新增,方艙醫院陸續關閉休艙,表明疫情防控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成績背後是政府的精準施策、醫務人員的衝鋒陷陣,以及社會各界的傾力相助。而企業的支持正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強勁力量。在“大考”面前,它們是戰勝疫情的又一顆“定心丸”。

捐贈物資 無畏疫情“大考”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企業紛紛拿出自己的產品馳援武漢,填補疫區巨大的物資和服務缺口。例如,在武漢中心城區實行機動車禁行的情況下,滴滴成立“醫療保障車隊”,為醫護人員提供24小時免費接送服務;伊利集團累計調撥150萬箱產品,為醫護人員提供營養支持;安多福公司則捐贈500箱專業醫用消毒液運至疫區。

企業作為市場經濟的主體,發揮著滿足消費者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作用,亦肩負著在各個領域保障物資供應的社會責任。除生活物資和醫療物資外,良好的醫療環境能夠最大限度避免交叉感染的風險,對於遏制疫情的蔓延至關重要。

作為家電龍頭企業,疫情期間,格力向武漢捐贈淨化器和空調合計2465臺(套),價值1540萬元,為高效醫療攻堅提供了有力支持。

捐物資 產物資 這些企業力量是戰勝疫情的又一顆“定心丸”

圖為格力向武漢疫區捐贈物資

大量格力新風空調被運抵武漢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等新冠患者收治醫療場所,高效引進經過淨化的室外空氣,保持溫度恆定的同時利用通風的原理減少了病毒的傳播。而格力殺病毒空氣淨化器則可以殺滅病毒,加持醫療場所的安全性。

疫情就是一次“大考”。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給身處其中的每一個企業都造成了不小的衝擊,但是這些企業卻站在各自領域,免費提供專業的產品和服務。“這個時候喊困難是沒有用的,糾結於短期的損失也是沒有用的,我們能做的就是直面疫情。”格力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在採訪中表示。包括格力在內的企業,同心協力,共築國家和人民打贏疫情攻堅戰的信心和底氣,在“大考”中交出了亮眼的答卷。

生產抗疫物資 體現擔當使命

近期,鍾南山、張文宏等專家均表示,疫情有望在四月底基本控制,但還要保持高度警惕性,口罩還需戴一兩個月。

口罩作為大眾最為關鍵的防護用具,具有阻斷病毒傳播途徑的重要作用,在疫情時期堪稱生命的“保護傘”。雖然口罩的產能有所擴大,但隨著大規模復工復產,供需不匹配的現象將會持續,甚至更加嚴重。

格力2月緊急成立“珠海格健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自產口罩,並於近日上線包括KN95防護級別的一次性使用口罩和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在內的兩款口罩,有望緩解口罩緊俏的局面。而在智能裝備和模具方面的技術積累,使格力得以10天就高效設計出66套模具,這也為口罩、護目鏡和測溫槍等專業防疫物資的批量生產奠定了堅實基礎。

捐物資 產物資 這些企業力量是戰勝疫情的又一顆“定心丸”

圖文格力KN95防護級別的一次性使用口罩

“國家需要什麼我們就做什麼”。面對防疫物資依然不足的局面,企業紛紛“江湖救急”,分配資源用於口罩的生產。但是也要看到,“跨界”並非易事,不僅有賴於技術體系的支撐、更需要捨棄機會成本更大的選擇,龐大的資金投入更是亦是必要條件。這些企業義無反顧突破重重壁壘,其背後是“共克時艱”的擔當和使命。

疫情對於經濟的影響無可避免,但是像格力這樣的企業在第一時間捐獻物資馳援疫區,“緊急跨界”生產防疫物資,它們在不計得失貢獻力量的同時,也為國家爭取到了提早走出疫情陰霾的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