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3不慣2不管",這樣孩子不僅少走彎路,還能更有出息

李玫瑾教授在談到家長教導孩子的弊端時,說到:"有些家長該管的時候不管,不該管的時候卻開始管。"

這話說的很在理,現在有很多家長的教育時機都不科學,孩子在小的時候,性格和習慣是養成的黃金時期。如果父母一直溺愛孩子的話,就會導致孩子養成我行我素的性格。

教育孩子

其實教育孩子這個問題,家長應該對孩子實行"2不管3不慣"原則,這樣孩子可以避免走彎路,也將父母心中的那塊"大石頭"放下了。

"2不管"

1、孩子能獨立完成的事情不管

教育孩子

如果孩子能夠獨立完成的事情,作為父母就不要插手孩子事情了,現在的孩子已經養成了這種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壞習慣,如果孩子具備這些能力的話,父母就要放手去讓孩子做,這可以培養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其實,不是什麼都要放任不管,需要根據孩子的情況和年齡來進行選擇。

2、 孩子能承受的事情不要管

教育孩子

家長對於孩子能夠獨立承受的事情父母儘量就不要管,也許父母幫助孩子解決一個問題,可是以後還有還有無數個困難在等著他,難道家長能次次幫助孩子解決嗎?

父母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就應該讓孩子去體會本年齡段該有的挫折,不需要父母去大包大攬將孩子保護起來。

教育孩子

"3不慣"

1、孩子不尊重別人不能慣

現在的很多父母工作都比較繁忙,對於孩子的教育往往都是比較放鬆的,認為孩子只有成績好就行啦。

這種教育方法對於孩子來說是非常不利的,大家都知道一個懂禮貌有教養的人,到哪都受人尊敬,孩子也是這樣。家長們從小就應當讓孩子學會去尊重別人,這樣才能讓他們未來的路走得更順。

教育孩子

2、對事情沒有責任感不能慣

自己做錯事情,就要承擔錯誤,這是每個人最基本的責任。

如果孩子沒有從小就養成這種意識的話,很容易就會變成一個自大、肆意妄為的人,家長一定不要慣著,要培養他們的責任感。

教育孩子

3、"好吃懶做"不慣

現在由於很多父母對於孩子都是比較溺愛的,這也導致了孩子從小就比較懶惰,不知道做家務,而父母也大都由著孩子自行發展,等時間久了你就會發現,孩子一但慵懶成性就難改了,甚至影響著孩子今後的一生。

教育孩子

培養孩子是個艱難而又漫長的路程,家長一定要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教育。而對家庭教育重視不僅僅只有中國,在全世界都是一個很重要的議題。

教育孩子

300多年來,哈佛大學培養出了數位總統和諾貝爾獲得者,為商界、政界、學術界培養出了無數的成功人士和時代鉅子。

影響千萬人的教育觀念,改變千萬人的教育智慧。包含影響哈佛學子一生的諫言

教育孩子

學習他們的教子智慧,並運用到自己的教育實踐中,讓自己的孩子循著名校、名家的腳步努力,也許有一天也可以成為一個成就不俗事業的人。

教育孩子

可以說這本書既是一部哈佛博士的教子經典,也是一部個人的修身指南。而且價格也不貴,只要68.8元,比吃一頓肯德基都便宜,平時少抽一盒煙就可以得到它。

優秀的父母,都知道教育的重要性。通過讓自己學習優秀的學校,優秀的人是如何教育孩子的,打下孩子優秀未來的基石,怎麼想都是不虧的。

教育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