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西凌準村土陶製作技藝

“一個民間藝人的逝世,相當於一座小型博物館的毀滅。”

高爾基這句話道出了活生生的現實。

非遺傳承的最大問題,就在於陷入後繼無人的境地。

隨著生活方式的發展,手工類非遺技藝已經很難作為一種謀生手段。

這就會滋生一種“學而無用”的思想。

是傳承還是糟蹋非遺,不在於形式,關鍵在於其獨特的精神內涵是否得到了傳承。


接下來,就讓我們走進非遺,體驗非遺,看看靖西凌準村的土陶製作技藝是如何傳承了百年,讓博大精深的傳統手工藝廣為流傳、生生不息。


靖西凌準村土陶製作技藝


靖西凌準古龍窯莊位於靖西市祿峒鎮凌準村舊窯屯,據碑文記載,凌準古龍窯建於清朝乾隆四年(1739),至今已有300年的歷史,幾百年來窯火不熄,是靖西現存的、唯一還在使用的古龍窯。


凌準土陶介紹


靖西凌準村土陶製作技藝


凌準土陶製作技藝具有歷史的悠久性、手工技藝的稀有性、生活實用性等主要特徵,具有生活使用價值、文化傳承價值、學術研究等重要價值。


凌準土陶質地細膩、厚薄均勻,造型美觀,具有壯族鄉村獨特風格。純手工製作的原始土陶,能讓現代人找到返璞歸真的感覺,充分感受原始手工的藝術魅力。


靖西凌準村土陶製作技藝


靖西凌準村土陶製作技藝


“燃木添柴爐已青,薪火不滅代代傳。”


全村祖祖輩輩的經濟來源,以依靠製作土陶維持生計,但也由於特殊的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地質條件,為製作土陶孕育了特殊土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