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老照片:不同年代婚禮,一個物資比較匱乏的年代

經典老照片:不同年代婚禮,一個物資比較匱乏的年代

60年代婚禮:基本程序是:新郎、新娘共唱《東方紅》或《大海航行靠舵手》;學兩段毛主席的“最高指示”;向毛主席像三鞠躬 ;向家長三鞠躬 ;新郎、新娘互相鞠躬,也是三次 ;向來賓敬禮;分發喜糖(當時的硬水果糖是0.96元一斤);婚宴基本上是沒有的,大多是請幫忙的人吃碗麵條,麵條裡需放雞蛋兩個。

經典老照片:不同年代婚禮,一個物資比較匱乏的年代

60年代能有一輛自行車接新娘,都是一件特別新鮮的事,新娘會感到很自豪了。

經典老照片:不同年代婚禮,一個物資比較匱乏的年代

60年代的結婚證毛主席語錄佔主要篇幅,結婚證封面印著“毛主席語錄”,封底印著婚姻法第八條之內容。那時的結婚證上只有一份,特別註明:“此證由男女雙方共同保存”。

經典老照片:不同年代婚禮,一個物資比較匱乏的年代

60年代結婚賬單

經典老照片:不同年代婚禮,一個物資比較匱乏的年代

70年代婚禮:說起70年代的婚禮大都還很簡樸,沒有那麼多繁複的儀式。很多家庭舉辦婚禮,新人雙方穿著類似中山裝的衣服,胸前掛著一朵紅花。再和親戚朋友們約在一起簡單慶祝一下就結束了。而且結婚也沒有很貴重的禮品,洗臉盆、枕巾、床單就是大家常送的賀禮。

經典老照片:不同年代婚禮,一個物資比較匱乏的年代

有一種時髦叫“五八大槓”,有一種土豪叫“拖拉機”。時代的車輪邁入了上個世紀70年代,婚車的輪子也發生了質的變化,在馬達轟鳴聲中,拖拉機成為了無數年輕人的流行婚車。

經典老照片:不同年代婚禮,一個物資比較匱乏的年代

70年代的結婚證上,大多會有一個額外的小印章,標明“布票已發”、“棉被票已發”等。而最吸引人的則是結婚證最下方,有一排藍色的印章:木器傢俱已供應。

經典老照片:不同年代婚禮,一個物資比較匱乏的年代

70年代結婚賬單

經典老照片:不同年代婚禮,一個物資比較匱乏的年代

80年代婚禮:80年代的婚禮,也比較簡單,那時候還是屬於一個物資比較匱乏的年代,人們的生活並不富裕,所以那時候結婚穿的就是新買的衣服,胸前貼著紅花或新郎新娘字帖,那時候的喜酒,就是定下一個飯店,請親朋好友大吃一頓。

經典老照片:不同年代婚禮,一個物資比較匱乏的年代

80年代初婚車還大都是三輪車、自行車,中後期開始流行大客和麵包車作為婚車,不過,由於比較少,想租借一輛麵包車作婚車也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

經典老照片:不同年代婚禮,一個物資比較匱乏的年代

80年代的結婚證,沒有了國旗和紅五星的圖案,取而代之的是牡丹花的圖案,證書風格簡潔、喜慶,背面底色為大紅色,印有“結婚證”三個大字。

經典老照片:不同年代婚禮,一個物資比較匱乏的年代

80年代結婚賬單

經典老照片:不同年代婚禮,一個物資比較匱乏的年代

90年代婚禮:90年代的婚禮婚慶行業逐漸興旺,開始遍佈大街小巷,婚禮儀式也開始多元化起來,酒樓賓館婚車開始講排場,開始流行起了雪白色的婚紗。三大件又變成了空調、影碟機、音響等生活家電。“三金一踹”逐漸流行,“三金”指金戒指、金耳環、金項鍊,“一踹”指的是摩托車。

經典老照片:不同年代婚禮,一個物資比較匱乏的年代

90年代初,用拉達作婚車已經是很普遍的事情了,而高檔一點的則選擇了桑塔納。而在90年代後期,老奧迪等高檔私家車也進入了婚車市場,並受到年輕人的追捧。

經典老照片:不同年代婚禮,一個物資比較匱乏的年代

90年代結婚證書,新人照片貼上婚書。其實從上世紀80年代後期開始,結婚證書上必須貼上新人照片,下方還有一個大大的紅雙喜字。同時,結婚證外形越發小巧,方便攜帶,大小隻有以前的一半,封面印有國徽。這個時期的結婚證書,總的來說,更加強調證書的莊重性和功能性。

經典老照片:不同年代婚禮,一個物資比較匱乏的年代

90年代結婚賬單

經典老照片:不同年代婚禮,一個物資比較匱乏的年代

21世紀婚禮突出個性與特色隨著人們生活的富裕,年輕人更加崇尚個性,婚禮也越來越多元化:戶外婚禮、仿古婚禮、西式婚禮、集體婚禮,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的。

經典老照片:不同年代婚禮,一個物資比較匱乏的年代

21世紀的婚車應該叫婚車隊,21世紀結婚的人,很少會請一輛車,都是一車隊,長長一串,領頭的車子不是寶馬就是凱迪拉克。

經典老照片:不同年代婚禮,一個物資比較匱乏的年代

新版結婚證書封皮為棗紅色,用燙金字寫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結婚證”,在封面中央有國徽圖案。翻開封面,證書內頁以溫馨的粉紅為底色,頁面上還有防偽水印,並印有精緻的花紋。

經典老照片:不同年代婚禮,一個物資比較匱乏的年代

到了21世紀,結婚的成本大大提高,大三件變成車子、房子、票子,相信最讓人頭疼的就是房子的支出,收入永遠趕不上房價上漲的速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