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內陸開放門戶?專家紛紛“雲”建言

3月12日,以“打造內陸開放門戶 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為主題的智匯兩江·雲上薈第一期活動在兩江新區舉行。來自北京、上海等地的5名專家圍繞科技創新、營商環境、外資外貿、產業鏈協同等多個方面,在線為兩江新區打造內陸開放門戶建言獻策。

如何打造内陆开放门户?专家纷纷“云”建言

魏加寧:

加快科技創新 以改革促發展

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部研究員魏加寧看來,科技創新直接關係到一座城市的競爭力。兩江新區應該從教育體系、科研體制、企業家精神、科研保障等多維度共同發力,加快打造長江上游創新中心。

其中,在科研體制方面,魏加寧建議,兩江新區應該先行先試,加大對全球一流的專家學者及科研機構的引進力度,促進科研成果本地轉化率和科研人才培養。

同時,他還建議,加大力度弘揚創新和企業家精神,形成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氛圍。“企業家是科技創新的主要推動力量。重慶民營經濟發展勢頭一直非常好,兩江新區應該在這個基礎上加大探索,讓企業家能夠放心做長線的投資、研究和科技創新。”

馬宇:

聚集國際先進生產要素

商務部研究院外資部主任馬宇建議,兩江新區應該從提高營商環境競爭力、拓展新的投資市場空間、提升投資促進效果三個方面,加快聚集國際性的生產要素。

在他看來,兩江新區要不斷加速完善投資便利化水平,最大程度降低本地區的宏觀稅負,讓招商環境能夠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擁有競爭力。

同時,作為國家級新區,兩江新區還應該充分發揮先行先試的優勢,通過改革釋放在汽車、電子信息等產業中蘊藏的機會,藉此增強核心產業的競爭力。

陳憲:

要處理好“四個關係”

如何推動 “二次創業”?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陳憲表示,兩江新區要處理好招商和培育的關係,項目和營商環境、產業生態的關係,企業和產業鏈的關係,產、城、人融合的關係等四個關係,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重大機遇中實現更高質量發展。

在招商和培育方面,陳憲建議兩江新區要與龍頭企業加強合作,對接產業鏈佈局孵化器,完善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同時,兩江新區還應該發揮國家級新區的優勢,加強產、城、人的融合,以聚產業興城市,以興城市匯人才,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不竭動力。

“此外,兩江新區要想打造內陸開放門戶,必須突出制度型開放,在現有制度的基礎上不斷完善、創新,促進更高水平的開放。”陳憲說。

陳定定:

數字經濟彎道超車

“兩江新區的數字經濟發展很快,包括豬八戒網、易寵科技、雲從科技等企業也在各自領域都成為了龍頭企業。這對兩江新區來說,是一個彎道超車的好機會。” 海國圖智研究院院長陳定定表示。

在他看來,要打造內陸開放高地,兩江新區要加強智力與人才支撐,通過出臺支持創新的政策,吸引更多創新型企業入駐,同時提供比較好的配套激勵措施。

不僅如此,他還建議兩江新區運用好中歐班列(重慶)、陸海新通道等國際物流通道,加強與全球市場的對接,形成通達全球的物流網絡。

李計廣:

多措並舉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促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重要內容。

對此,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院長助理李計廣建議,兩江新區應該充分發揮作為中國重要的加工貿易基地的優勢,以服務業為切入點,完善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同時,兩江新區也應該強化事中事後監管,推動企業、重大項目儘快落戶。

此外,兩江新區還應該加大在營商環境方面的創新力度,對標國內國際一流水平,充分發揮地方政府的能動性,在狠抓既有政策落地見效的同時建立容錯機制,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打造內陸開放門戶。

上游新聞·重慶商報記者 嚴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