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靜了,自己的世界就安靜了|“靜靜說”,比方方日記更有味

原文標題——

我不是方方,我是靜靜:這是我在武漢記錄的抗疫生活感受




心靜了,自己的世界就安靜了|“靜靜說”,比方方日記更有味

我不是方方,我是靜靜


提筆第三十四天,今天是2020年3月9日,陰轉中雨。

下午一個朋友聯繫我,說是感覺在家辦公的生活,比疫期之前每天去上班的節奏緊張多了,看來新冠疫期不是我一個人在家每天覺得時間不夠用。

時間對於我們來說,是最公平的,而生活對於我們每個人而言就顯得不那麼公平了,生容易,可活不容易,如果想活得有滋味尤其不易。

最近處理工作、上網課的時間比較多,因而佔據了原來看書和寫作的時間。每天均等的24小時,你怎麼來安排,就決定了你的生活滋味度,當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只要自己覺得自在滿足就好。

職場網課聽得開心的時候就會把具體事例拿來和其一探討,提升一下孩子分析、思考問題的能力,過程特別蠻有趣。

你我都在職場,其實處理人際關係是門高深的學問,老師講到人力資源經理案例時,我讓其一過了一把總經理癮,來讓她試著處理實際問題。

——話說A公司的一條規章制度是當月遲到三次以上視為自動辭職,公司小王本月這是第四次遲到了,按制度來說人力資源部李經理應該讓其寫辭職報告直接走人的,但李經理是個和稱泥的老好人,就此事直接找到了公司總經理姚總說情,羅列出小王年輕、業務能力強,公司現在正缺少這樣的人手,現在市場招聘人才成本高等等一大堆應該留下小王的理由。

——我問其一,如果你現在是這個公司姚總經理,你說小王是留還是不留啊?

她想都沒想,說道,該留。

——留下,小王此時該請人力資源部李經理吃飯了,對他感恩戴德,買他的人情。但,後面如果有其他人也因此要被迫自動辭職時不服,找到姚總您,憑什麼小王遲到不辭職,我遲到就要辭職,您怎麼處理呢?那公司所有的制度,以後都可以因說情而不遵守,整個公司如何來管理呢?

其一想了一下,覺得有道理,這個人還是不能留,要告訴人力資源部經理不留。

——我又笑了笑,說,如此一來人力資源部李經理會直接跟小王說,不好意思啊,我是想和你共事,有意想留下你,經請示了的,可公司姚總不同意啊。公司制度是堅持了,從此小王就對姚總您懷恨在心,指不定還會私下裡來一曲報復之歌啥的。

其一聽我此說,也覺得有道理,連忙問,那到底要怎麼解決此事呢?聽起來好複雜啊,唉呀,我以後是不會去企業任職的,太難了。

——我又笑了,難者不會,會者不難,其實非常簡單,會處理問題的老闆都是有大智慧的人,他們善於抓住事物的本質,遊刃有餘,此時的姚總您,只需要對人力資源部李經理說,我也不知道這件事怎麼處理,但是我知道不按公司規章制度來辦事的人肯定會受到相應處理的。就是姚總您得從側面告訴李經理,他工作職責範圍內的事不用來請示,讓他自己看著辦,只要他敢瀆職你就來處理他。

其一聽了恍然大悟,看似挺簡單的,其實也不簡單,人性怎麼如此複雜,幹工作還得花那麼多的時間揣摩人,太累了。

之前,有一個段子是這樣說的:

孩子問爸爸,你們大人聊天說現在的學校儘教孩子一些沒用的東西,那既然是沒用的東西,還要我們上學幹什麼啊?

爸爸非常睿智答道,你只有現在搞定學校這些沒用的東西,以後走上社會才有機會、有能力搞定些有用的東西呀,如果你連沒用的東西都搞不定,將來哪有能力搞定有用的東西?

——職場的確如此,我們每天面對不同的人、不同的事、相同的人不同的事、相同的事不同的人,處理好各種複雜的人際關係、工作關係需要大智慧,有時一不留神被捲進旋渦,想置身事外都不行。

多年職場走下來,回首,被誤解不被理解是常有的事,吃了N多虧、掉了無數坑,學會了收斂鋒芒,最後被委屈慢慢撐大了心胸才有了現在的自己。


心靜了,自己的世界就安靜了|“靜靜說”,比方方日記更有味

我不是方方,我是靜靜


老師在講到優秀員工核心要素時,幾個學員的提問蠻有意思。有人問,我們公司規定六點鐘下班,但卻總是加班到晚上八點半才正式下班,問老師怎麼辦?

老師說,接受公司現在八點半的事實,忘記六點鐘下班的制度,既然選擇在這家公司上班就高高興興地幹,接受不了就走人,人要活得灑脫一點,不要活得扭曲,捨不得現在的高薪,又不接受目前高薪崗位的各種現實,又喜歡抱怨,這不是庸人自擾麼。如果要是又低薪,下班又晚,那你還不打車逃走,還呆在公司幹嘛?

有人問,公司是家族企業,管理又很混亂,感覺快要倒閉了,還有必要繼續在公司幹下去嗎?

老師說,中國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企業都是家族企業,世界500強裡有百分之七十五都是家族企業,並且很多家族企業都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企業亂不亂與倒閉不倒閉沒有關係,企業重大投資失敗和資金鍊斷裂才是致使企業倒閉的直接原因。

站在一個企業老闆的角度來看待企業問題,只要主要矛盾和問題解決了,次要矛盾和員工眼中看到的所謂管理混亂問題基本上就迎刃而解了,企業問題都是在發展中去解決的,只要企業正常運行有資金進出,是不會有什麼大問題的。

哪一個企業管理不混亂?你再換一個企業,也許還更管理混亂,只是混亂的方面不一樣而已,作為員工考慮的應該是多向身優秀的人學習,整天想著去換企業,無異於不會游泳,換再多的泳池都無濟於事。


心靜了,自己的世界就安靜了|“靜靜說”,比方方日記更有味

我不是方方,我是靜靜


有人問,為什麼領導總是給我穿小鞋?

老師說,你是不是平時不怎麼尊重領導,接受工作任務的時候內心也是瞧不起上級,不心悅臣服。

和各種領導融恰和諧相處是一種能力,這種能力不是每個人都具備。有人瞧不起,說職場上總有人拍馬屁。其實那就是一種融合力,有融合力的人將領導變成自己的伯樂,得到領導更多的支持和看重,獲取到更多職場資源,努力發展自己的職場上升通道,何樂而不為呢?

我的父親也是當了一輩子領導,七八十歲的人了,現在偶爾回首自己的職場也會和我們感嘆,年輕的時候如果不是自恃清高,把自己不認可的領導不放在眼裡,個人事業的高度遠不會定格在退休之前的高度。

很贊同老師說的融合力,這是人際關係中非常重要的一種粘性能力。

昨晚聽國學講座,老師說,現代人往往忽視了先賢留下來的處事哲理,以為時代發展了社會進步了,那些所謂的國學過時了。

錯也!正是那些經過2500多年洗禮的儒、道、法、兵家至理,才是經過實踐檢驗巔覆不破最值得我們借鑑學習的真理。時代發展了,科技進步了,而我們為人處事,立足於社會,所應該秉承的仍然是那些艮古不變的體系。

這次在疫情中,來自日本捐贈的醫療物資上赫然標貼著"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豈曰無衣,與子同裳。"日本國的文化很多都源自於中國,並不斷地繼承發揚光大,我們應該思考的是,面對職場、面對人生,事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我們該向先賢哲人學習些什麼?

若覺人生不圓滿,不如讀懂曾國藩。

其實,只要能靜下心來讀書,不管讀什麼,心靜了,自己的世界就安靜了。

窮不丟書,富不丟豬,三代不讀書,一窩都是豬。

我不是方方,我是靜靜。拉拉雜雜寫了這麼多,權當各位看官作笑柄談資吧!


————

(更多“靜靜說”,未完待續……每日更新……敬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