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活接近雙十一的京東?美團8000萬日活到底真不真?

如果說缺少用戶、技術缺失等,只是互聯網企業的一時之痛。那麼,有一樁事堪稱企業的痼疾、“癌症”——那就是數據造假。

更可怕的是“假作真時真亦假”。如果投機取巧成為互聯網企業面對大眾的習慣,那麼企業的創造力必將消磨。公信力遲早崩塌。

2016年9月,Facebook承認,平臺在兩年內以虛增60%—80%的方式,誇大了Facebook中的視頻平均瀏覽量。一時間,讓投資者紛紛震驚,數字世界中的真實和虛假,本來就說撲朔迷離。

人們對數字世界寄予厚望,認為數字世界裡的一切事物都真實可信、可測量、可追蹤。但實踐證明,這可能只是人們一廂情願的想法。

日活接近雙十一的京東?美團8000萬日活到底真不真?


不只國外互聯網造假,中國的互聯網公司也不遑多讓,從馬蜂窩的搬運用戶評論,再到蜻蜓FM日活造假就被易觀數據機構的APP排行榜榜單打臉,互聯網的數據似乎就跟大海一樣,都是水。

最近,一則與美團有關的核心數據引起了我們的好奇。來自QuestMobile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美團日活用戶數已達到6000萬,對比2019年餓了麼日活用戶數僅為1097.03萬,美團是餓了麼的6倍。

這個數字一出,行業裡炸了天。我們理解一下:同樣來自QuestMobile的數據,今年雙十一京東的日活是9687萬,比美團也就多了1000多萬!大家腦補一下,京東的雙十一,雙十一哦,當天的用戶也就9000多萬,而美團日活能到8000萬?

日活接近雙十一的京東?美團8000萬日活到底真不真?


或者我們再來看看打車行業裡的霸主滴滴,滴滴的日活是多少呢?來自極光大數據的報告稱,滴滴的日活在1100萬左右,而事實上今年滴滴的日活都有下降。

接下來,我們就來算一下,QuestMobile這次給出的美團日活數據,到底注了多少水。


01 美團超級APP夢想:提高DAU為導流?

從去年的單車業務數據說起。

去年3月,摩拜單車全面撤出海外市場,海外市場大幅裁員,Q2季度,大量單車達到使用期限,同時摩拜停止了新共享單車的投放。

在賣身美團之前,摩拜單車曾宣稱日活達到3000萬,作為出行這個剛需流量入口,給美團似乎帶來了一半的活躍用戶,但摩拜的實際日訂單量只有833萬,活躍用戶的虛虛實實,讓外界不得不對美團的真實用戶產生懷疑。

日活接近雙十一的京東?美團8000萬日活到底真不真?


回到美團2019年Q3財報。報告顯示,美團年度交易用戶4.358億,每位交易用戶平均每年交易筆數增長至26.5筆,美團月活大概在1億左右。

對消費者而言,一般打開美團外賣,大概率是下單的,有備而來,目的性很明確,就是訂外賣,因此日活和日均訂單應該關聯性會比較強,但美團Q3財報中外賣日均訂單是2680萬,相對於日活躍量8000萬,確實有些差距。

此前界面報道稱,為了提高DAU,大眾點評這一品牌或將被美團更名或放棄,其數據、關係鏈、流量會全部輸送給美團App。美團對此闢謠稱,“大眾點評會一直是個獨立App,不存在合併進美團App的可能性。”

在大眾點評最賺錢的項目裡,比如商家推薦、排序、收費商家的UI等,都將被美團拿走。據美團內部人士透露,其背後的壓力是投資人要求DAU達到6000萬,在大眾點評日活躍量不行的情況下,加入更多的APP入口,提高美團APP日活似乎是一個解決辦法。

在此情況下,2019年1月,美團聯合創始人、高級副總裁王慧文通過內部信宣佈,摩拜單車品牌更名為“美團單車”,美團App將成為摩拜在國內的唯一入口。而到了10月中旬,榛果民宿又正式更名為“美團民宿”,強調兩者之間的從屬關係以加速品牌融合,同時為美團主App導流。

有評論表示,自從美團上市之後,王興將更多的業務加入到美團APP中,最直接的意圖和效果,其實就是導流。

02 活躍商戶減少:需求會跟上麼?

11月21日,美團發佈的財報顯示,第三季度營收同比增長44%至275億元,盈利13億元,去年同期虧損833億元。

美團的營收增速正在放緩:一季度有70%,二季度降至51%,第三季度降到44%。

更關鍵的是,活躍商家漲不動了。

美團在2018年Q3季的用戶增長率為30.3%,美團年度活躍商家為580萬,較2018年Q3季的550萬增長了27.3%。實際上,美團在2018年Q3季的活躍商戶增長率為44.3%。兩相比較,美團的活躍商戶增長實際大幅放緩了。

從活躍用戶來看,7000萬活躍用戶範圍指美團APP加上大眾點評,目前美團APP月活1.07億萬,大眾點評月活3882萬,加上美團點評不過1.5億。

根據外賣平臺獨立App用戶粘性,美團的用戶粘性為21.3%,日活躍用戶8000萬未免過於誇大。

日活接近雙十一的京東?美團8000萬日活到底真不真?


在供給商戶增長停滯的情況下,活躍用戶的需求會增加麼?

通過之前美團的發展戰略,我們看到其意圖通過整合各項業務,搭建屬於自己的流量池,通過外賣、共享單車等高頻服務來帶動低頻服務,來打造一個超級生活服務平臺。

但一旦活躍商家數量增長停滯,那麼就可能危及到它的基本盤。

03 第三方機構也打臉?

不僅從財報和行業規模中存在疑點,另一方面,第三方機構中關於美團活躍用戶的數據也在下降。

在2019年5月在易觀數據中,到家業務細分場景主要APP活躍用戶規模變化,美團外賣月活躍用戶較2018年下降,只有3712.2萬。

種種跡象顯示,美團日活數字有點稀裡糊塗,這樣做背後到底是為了利益,還是為了什麼?

從利潤來說,美團已經實現盈利,但更重要的是如何打通美團內部生態之間的壁壘。

美團的故事則是從團購開始,經過短短几年的發展,已經不斷的向餐飲、外賣、酒店旅遊等方向擴張。

做別人不願做的重活,這是美團的目標,但為了將壁壘打破,必然會將邏輯不同的業務組合,磨合和重組帶來的成本也會增加。

今年3月,摩拜單車全面撤出海外市場,海外市場大幅裁員,在Q2期間大量單車達到使用期限且摩拜停止了新共享單車的投放,作為出行這個剛需流量入口,給美團反而是個雞肋。

在以往一些電商及O2O交易平臺本身是為了更加公平、改變線下交易不透明缺陷,從而建立線上交易體系。問題很明確了,如一個互聯網生態的數據真實性產生了問題,那麼這個生態究竟有多可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