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至今,對我影響最大的10本書


大學至今,對我影響最大的10本書

我喜歡讀書,對我來講,讀書是一種享受,也是一種生活方式。

一本書,一個午後,一杯清茶,在窗前或者樹下,隨著書頁如音樂般的翻動聲,一種高遠的快意漫過流動的生命。

很多讀者讓我推薦書,之前,我都婉拒了。一直覺得,讀書是個人的事情,口味興趣每個人不一樣,按自己喜好推薦,可能會浪費別人的時間。

其實今天我寫到的這幾本(套)書,也不算推薦,只是對我自己有過影響的書,如果大家感興趣,可以挑來讀一讀,不感興趣,就沒有必要了。我始終相信,選書,也應該靠點緣分。

一、《人生》路遙


大學至今,對我影響最大的10本書

喜歡路遙的《人生》,源於我的高中校長。記得高中剛開學時,他建議我們在學業之外,也要多讀好書。他提到了《人生》,並說,因為這本書,改變了他的命運。

眾所周知,路遙在《人生》中引用了作家柳青的一段話: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年輕時候的很多選擇,會直接改變我們的人生,就像蝴蝶效應,一個小小的動作,將會引起巨大的變化。

其實《人生》是一部悲劇,有著強烈的悲劇美,對我們,也有巨大的啟示作用。人生奮鬥的悲劇,發生在高加林身上,而愛情悲劇,更多的,落在了巧珍身上。

高加林和巧珍,一個年輕有為,一個善良美好,一個追求事業,一個追求愛情,但最後的最後,他們都失敗了。在人生路上,命運的大手左右著他們, 理想遭到挫敗,他們都成了悲劇命運的承受者。除選擇之外,無奈,也是人生當中的一個主題詞。


這麼多年了,還有無數人喜歡著路遙的作品,《人生》或者《平凡的世界》,全是因為路遙對文學充滿了虔誠,寫作完全從生活經驗和生命體驗出發,真實真誠,歷久彌新

反躬自身,人生路上,我們應該,認真對待每一次選擇。

二、《罪與罰》陀思妥耶夫斯基


大學至今,對我影響最大的10本書

讀很多的人的書,我們根本不必聯繫作者,但讀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我們必須去深入瞭解他本人。因為他,一直在用文字書寫著自己的靈魂。

《罪與罰》為我們描繪了一個腐朽和病態的社會,就像雨果的《悲慘世界》,這裡到處都是悲慘的故事,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罪與罰。

這本書描述的是彼得堡一個貧窮的大學生拉斯柯爾尼科夫,因為厭惡一個放高利貸的老太婆,經過策劃,將其殺死。而後他陷入了精神恍惚之中,常常與靈魂搏鬥,最後,他在索尼婭的勸說下自首,被判流放。

分裂的世界,分裂的靈魂,其實,都源自於作者人格的分裂。這是一顆被痛苦煎熬的靈魂,在泥淖中掙扎,渴望著救贖,壓抑,而又緊張。

讀《罪與罰》,這裡有最深刻的靈魂探索,每一處,都是你死我活的心靈角鬥場。

三、《活著》餘華


大學至今,對我影響最大的10本書

《活著》,其實是一部關於人生的寓言。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從書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點,找到悲傷、找到忍耐、找到人生、找到命運……這是《活著》的魅力,也是一切傑出作品的魅力。

就像序言中所言:“生活是屬於每個人自己的感受,不屬於任何別人的看法

。”

主角福貴,他的一生,是明暗鮮明的一生,是一個由浪蕩子變為苦難的承受者的一生。餘華處理福貴人生軌跡的手法高明,於時間處,幾乎不著痕跡,沒有拖沓之感,而對於苦難的描述,也採取旁觀的手法,不帶主觀感情色彩。

其實,這就是人生,一切的苦與樂,都被揉在時間裡,自然而然地發生。

這也是餘華高明的地方,他說:“一位正真的作家所尋找的是真理,是一種排斥道德判斷的真理。作家的使命不是發洩,不是控訴或者揭露,他應該向人們展示高尚。這裡所說的高尚不是那種單純的美好,而是對一切事物理解之後的超然,對善和惡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當我們有一天真正看懂了《活著》,說明我們已經真正經歷了苦難,懂得了忍耐,扛起了責任,瞭解了人生。也真正,成為了一個人。

四、《大秦帝國》孫皓暉


大學至今,對我影響最大的10本書

《大秦帝國》有六部,十一本,大學四年,每年的暑假,我都會看一遍。

剛開始讀,我認為這就是歷史,縱橫捭闔、金戈鐵馬,徜徉其中,完全不能自拔。瞭解的多了以後,才知道書中很多情節都是虛構,當然,歷史小說,小說最大的特點,就是虛構。

我愛書中體現出的那種精神氣,是奮發圖強,百折不撓;愛那句最有力的口號:“赳赳老秦,共赴國難”。

戰國,是中國歷史上最為自由奔放、充滿活力的黃金時代,是一個大毀滅、大創

造、大沉淪、大興亡,從而在總體上大轉型的時代。

而作者孫皓暉,堅持從人性出發,挖掘中國原生文明的優秀傳統,全方位地展現那個大爭之世的社會生活的畫面,高揚求存圖強、革舊鼎新的時代精神和民族精神。

也許有一天,書中的情節我全部都忘記了,但有一句話,我永遠不會忘記。

赳赳老秦,共赴國難。

五、《圍城》錢鍾書


大學至今,對我影響最大的10本書

就像之前提到的,幼時初讀《圍城》,根本看不下去,因為它瑣碎、平淡,充滿了家長裡短,到處都是一地雞毛。這不是我想象中的生活,甚至有些無聊。

看懂時,才知道《圍城》本不是給少年人讀的書,才真正明白了生活的真實和不易;看懂時,才發現瑣碎中充斥著觸目驚心。

以前的知識分子是神,這裡的知識分子是人,有時候,甚至是馬戲裡的小丑。

某種意義上來講,《圍城》就是20世紀的《儒林外史》,多少學者名士,些許才子佳人,原來他們脫下高貴的外衣,也只是普普通通的人。他們淺薄愚笨,他們愛慕虛榮,他們崇洋媚外,他們怯懦無能,只要是普通人身上有的缺點,他們都有,他們在舞臺的中央,缺點更甚。

錢鍾書,他的從容背後是一眼看穿的深刻,幽默背後是憂國憂民的深思。知識分子,從來都是改造社會的先驅,批判他們,是對他們給予了希望,而要改造社會,必先造就新一代有擔當,有健全人格的知識分子。

這是錢鍾書的一個理想,他把《圍城》,寫成了《儒林外史》。


六、《追憶似水年華》普魯斯特


大學至今,對我影響最大的10本書

讀《追憶》,就像普魯斯特的寫法一樣,斷斷續續,沒有章法,想起來就讀一讀,想不起來,就算了。這部鴻篇鉅著,即使每天都讀,也需要很久很久。

風起雲湧的20世紀,西方各文學流派,表現主義、達達主義、存在主義、意識流、象徵主義等等,異彩紛呈。每個流派,都有其代表理論家和作家,而《追憶》,標誌著傳統小說的終結和現代小說的興起,是現代小說和傳統小說的分水嶺。

這部書改變了我的寫作觀,很多人覺得沒有太多生活經驗,就寫不出好作品,但困守病房的普魯斯特,在有限的經驗下,卻寫出了令世人歎為觀止的《追憶》。

我明白了,原來,經驗也有深淺之分,格調,其實與陋室無關。

他因為經驗的稀少,所以有限的經驗變得異常寶貴;他不具有經驗的廣度,卻具有經驗的深度。

普魯斯特,是時光的魔術師,是生命長河上的漁夫,他一直在收集著散落在時光中的寶藏,重新排列組合,於是,他想起了……

於是,便有了《追憶》。

七、《金庸全集》、《古龍全集》


大學至今,對我影響最大的10本書


大學至今,對我影響最大的10本書

此前,每晚睡前,我都會讀金庸古龍,我給自己限定一小時,讀完就睡。但後來我發現自己太天真了,所以,不要問我為什麼經常熬夜。

到今天,《金庸》十五部小說,我現在正讀第五遍,《古龍全集》,讀到了第三遍,目前在看《楚留香》。本科畢業時,我的畢業論文,探討的是金庸小說中道家文化的展現,答辯時,一通胡吹亂侃,老師沒插上幾句話,目瞪口呆,趕忙告訴我可以結束了。

兩人各有千秋,金庸武俠內容豐富,情節曲折,情感深厚,歷史地理跨度之廣,空前絕後;古龍堪稱武俠奇才,天才的想象力,化繁為簡而又奇妙瑰麗的語言,再糅合各種小說技巧,讓人流連忘返。

他們武俠世界的建構,都以中國傳統文化為根基,借鑑西方小說文本的技巧與結構,從而創造出全新的武俠觀念和情懷。例如,金庸小說中,郭靖是“儒俠”,令狐沖代表“道”;蕭峰身上體現了“佛理”的自覺圓滿。

金庸筆下,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古龍走後,小李飛刀成絕響,人間不見楚留香。

八、《戰爭與和平》列夫·托爾斯泰


大學至今,對我影響最大的10本書

我一直覺得,《戰爭與和平》是一部堪稱偉大的小說,氣勢磅礴,包羅萬象,具有史詩般的特質。

書中涉及多個國家,描寫了大量人類和俄羅斯的社會問題,描繪了一代人的成長和發展。內容廣博,遍佈整個歐洲,從伏爾加河到奧斯特里茲,眾多人物接連登場,個個惟妙惟肖。

就文學樣式而言,《戰爭與和平》,有荷馬式的高屋建領,有司格特式的歷史感覺,有伏爾泰的睿智和盧梭的無畏,最後的最後,匯合成托爾斯泰特有的精神氣質。

讀這部書,你無法抗拒書中描繪的人生困惑,也不得不承認,在歷史變遷面前,人類本身,是多麼渺小。

九、《史記》司馬遷


大學至今,對我影響最大的10本書

前後買了兩套《史記》,一部有註釋,另一部,沒有。我偏愛後者,因為其原汁原味。《史記》的地位無需多言,二十四史之首,史學圭臬,文學典範,無數人,為之傾倒。

司馬遷本著“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的創作原則,採獲古今,貫穿經傳 ,融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成就了《史記》雄深雅健、沉鬱頓挫的文章風格。

司馬遷的精神,與孟子最為接近,尚義精神是二者的根本契合點。司馬遷對漢家帝王及政治尖銳果敢的批判,是孟子“草芥”、“寇仇”、“民貴君輕”、“說大人當藐之”思想的具體化。正是從尚義重氣上,司馬遷秉承了孟子的精神。

縱觀全書,《史記》完全是一部有血有肉有靈魂的生命體,滿含作者的愛與血淚,當得起“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美譽。

十、《百年孤獨》馬爾克斯


大學至今,對我影響最大的10本書

高中時,慕名而讀,第一遍,雲山霧繞,完全不知所云。多年後再拿起,被馬爾克斯絕妙的語言,天才的想象力還有其對社會變遷的深刻見解圈粉。

他說:“我有過一個神話般的童年。一些富有想象力和迷信的人圍繞著我。我生活在一個使人著魔的、奇異的、充滿幽靈的世界中。”他早年喜歡卡夫卡,藝術觀念,深受卡夫卡的影響。

1982年,馬爾克斯因為《百年孤獨》獲諾貝爾文學獎:“他創造了一個獨特的天地,那個由他虛構出來的小鎮。……那裡匯聚了不可思議的奇蹟和最純粹的現實生活。作者的想象力在馳騁翱翔:荒誕不經的傳說,具體的村鎮生活,比擬和映射、細膩的景物描寫,都像新聞報道一樣準確地再現出來。”

百年孤獨,是一個家族的孤獨,一個民族的孤獨,也是一段歷史的孤獨。書中的每個人物都用自己的生命,詮釋了一種與眾不同的孤獨,匯合成了家族悲歌,從而表現了拉美的孤獨悲愴。

有時候也想,人生而孤獨,我們走在追夢的路上,但也許,我們的命運早已經被註定。人類,或許就生活在生活的激流中,永遠不知盡頭。

這大概,就是人生的魅力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