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中醫內容(更新至第七版)

2020年1月22日 第三版

本病屬於中醫疫病範疇,病因為感受疫戾之氣,病位在肺,基本病機特點為“溼、熱、毒、瘀”;各地可根據病情、當地氣候特點以及不同體質等情況,參照下列方案進行辨證論治(本方案不可用於預防)。

1.溼邪鬱肺

臨床表現:低熱或未發熱,乾咳,少痰,咽乾咽痛,倦怠乏力,胸悶,脘痞,或嘔惡,便溏。舌質淡或淡紅,苔白或白膩,脈濡。

治法:化溼解毒,宣肺透邪。

推薦處方:麻杏薏甘湯、升降散、達原飲。

基本方藥:麻黃、杏仁、草果、檳榔、蟬蛻、連翹、蒼朮、桔梗、黃芩、牛蒡子、生甘草。

2.邪熱壅肺

臨床表現:發熱,口渴,不欲飲,胸悶、咽乾少痰,納差,大便不暢或便溏。舌邊尖紅,苔黃,脈浮數。

治法:清熱解毒,宣肺透邪。

推薦處方:麻杏石甘湯、銀翹散。

基本方藥:麻黃、杏仁、石膏、桑白皮、金銀花、連翹、黃芩、浙貝母、生甘草。

3.邪毒閉肺

臨床表現:高熱不退,咳嗽痰少,或有黃痰,胸悶氣促,腹脹便秘。舌質紅,苔黃膩或黃燥,脈滑數。

治法:宣肺解毒,通腑瀉熱。

推薦處方:宣白承氣湯、黃連解毒湯、解毒活血湯。

基本方藥:杏仁、生石膏、瓜蔞、大黃、麻黃、葶藶子、桃仁、赤芍、生甘草。

4.內閉外脫

臨床表現:神昏,煩躁,胸腹灼熱,手足逆冷,呼吸急促或需要輔助通氣。舌質紫絳,苔黃褐或燥,脈浮大無根。

治法:開閉固脫,解毒救逆。

推薦處方:四逆加人參湯、安宮牛黃丸、紫雪散。

基本方藥:人參、附子、山茱萸,送服安宮牛黃丸或紫雪散。

2020年1月27日 第四版

本病屬於中醫疫病範疇,病因為感受疫戾之氣,各地可根據病情、當地氣候特點以及不同體質等情況,參照下列方案進行辨證論治。

1.醫學觀察期

臨床表現 1:乏力伴胃腸不適

推薦中成藥:藿香正氣膠囊(丸、水、口服液)

臨床表現 2:乏力伴發熱

推薦中成藥:金花清感顆粒、連花清瘟膠囊(顆粒)、疏風解毒膠囊(顆粒)、防風通聖丸(顆粒)

(1 1 ) 初期:寒溼鬱肺

臨床表現:惡寒發熱或無熱,乾咳,咽乾,倦怠乏力,胸悶,脘痞,或嘔惡,便溏。舌質淡或淡紅,苔白膩,脈濡。

推薦處方:蒼朮 15g、陳皮 10g、厚朴 10g、藿香 10g、草果 6g、生麻黃 6g、羌活 10g、生薑 10g、檳郎 10g

(2 2 ) 中期:疫毒閉肺

臨床表現:身熱不退或往來寒熱,咳嗽痰少,或有黃痰,腹脹便秘。胸悶氣促,咳嗽喘憋,動則氣喘。舌質紅,苔黃膩或黃燥,脈滑數。

推薦處方:杏仁 10g、生石膏 30g、瓜蔞 30g、生大黃6g(後下)、生炙麻黃各 6g、葶藶子 10g、桃仁 10g、草果6g、檳郎 10g、蒼朮 10g

推薦中成藥:喜炎平注射劑,血必淨注射劑

(3 3 ) 重症期:內閉外脫

臨床表現:呼吸困難、動輒氣喘或需要輔助通氣,伴神昏,煩躁,汗出肢冷,舌質紫暗,苔厚膩或燥,脈浮大無根。

推薦處方:人參 15g、黑順片 10g(先煎)、山茱萸 15g,送服蘇合香丸或安宮牛黃丸

推薦中成藥:血必淨注射液、參附註射液、生脈注射液

(4 4 ) 恢復期:肺脾氣虛

臨床表現:氣短、倦怠乏力、納差嘔惡、痞滿,大便無力,便溏不爽,舌淡胖,苔白膩。

推薦處方:法半夏 9g、陳皮 10g、黨參 15g、炙黃芪 30g、茯苓 15g、藿香 10g、砂仁 6g(後下)

2020年2月4日 第五版

沿用了第四版內容,沒有變化。

2020年2月18日第六版

本病屬於中醫「疫」病範疇,病因為感受「疫戾」之氣,各地可根據病情、當地氣候特點以及不同體質等情況,參照下列方案進行辨證論治。涉及到超藥典劑量,應當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1. 醫學觀察期

臨床表現 1:乏力伴胃腸不適

推薦中成藥:藿香正氣膠囊 (丸、水、口服液)

臨床表現 2:乏力伴發熱

推薦中成藥:金花清感顆粒、連花清瘟膠囊 (顆粒)、疏風解毒膠囊 (顆粒)(刪除:防風通聖丸(顆粒))

(備註:本部分較之前有較大改動)

2.1 清肺排毒湯

適用範圍:適用於輕型、普通型、重型患者,在危重型患者救治中可結合患者實際情況合理使用。

基礎方劑:麻黃 9 g、炙甘草 6 g、杏仁 9 g、生石膏 15~30 g(先煎)、桂枝 9 g、澤瀉 9 g、豬苓 9 g、白朮 9 g、茯苓 15 g、柴胡 16 g、黃芩 6 g、姜半夏 9 g、生薑 9 g、紫菀 9 g、冬花 9 g、射干 9 g、細辛 6 g、山藥 12 g、枳實 6 g、陳皮 6 g、藿香 9 g。

服法:傳統中藥飲片,水煎服。每天一付,早晚兩次 (飯後四十分鐘),溫服,三付一個療程。

如有條件,每次服完藥可加服大米湯半碗,舌幹津液虧虛者可多服至一碗。(注如患者不發熱則生石膏的用量要小,發熱或壯熱可加大生石膏用量)。若症狀好轉而未痊癒則服用第二個療程,若患者有特殊情況或其他基礎病,第二療程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修改處方,症狀消失則停藥。

處方來源: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辦公室《關於推薦在中西醫結合救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中使 10 用" 清肺排毒湯。的通知》(國中醫藥辦醫政函 (2020)22 號)。

2.2 輕型

(1) 寒溼鬱肺證

臨床表現:發熱,乏力,周身痠痛,咳嗽,咯痰,胸緊憋氣,納呆,噁心,嘔吐,大便粘膩不爽。舌質淡胖齒痕或淡紅,苔白厚腐膩或白膩,脈濡或滑。

推薦處方:生麻黃 6 g、生石膏 15 g、杏仁 9 g、羌活 15 g. 葶藶子 15 g、貫眾 9 g、地龍 15 g、徐長卿 15 g、藿香 15 g、佩蘭 9 g、蒼朮 15 g、雲苓 45 g、生白朮 30 g、焦三仙各 9 g、厚朴 15 g. 焦檳榔 9 g、煨草果 9 g、生薑 15 g。

服法:每日 1 劑,水煎 600 ml,分 3 次服用,早中晚各 1 次,飯前服用。

(2) 溼熱蘊肺證

臨床表現:低熱或不發熱,微惡寒,乏力,頭身困重,肌肉痠痛,乾咳痰少,咽痛,口乾不欲多飲,或伴有胸悶脘痞,無汗或汗出不暢,或見嘔惡納呆,便溏或大便粘滯不爽。舌淡紅,苔白厚膩或薄黃,脈滑數或濡。

推薦處方:檳榔 10 g、草果 10 g、厚朴 10 g、知母 10 g、黃芩 10 g、柴胡 10 g、赤芍 10 g、連翹 15 g、青蒿 10 g(後下)、蒼朮 10 g、大青葉 10 g、生甘草 5 g。

服法:每日 1 劑,水煎 400 ml,分 2 次服用,早晚各 1 次。

2.3 普通型

(1) 溼毒鬱肺證

臨床表現:發熱,咳嗽痰少,或有黃痰,憋悶氣促,腹脹,便秘不暢。舌質暗紅,舌體胖,苔黃膩或黃燥,脈滑數或弦滑。

推薦處方:生麻黃 6 g、苦杏仁 15 g、生石膏 30 g、生薏苡仁 30 g、茅蒼朮 10 g、廣藿香 15 g、青蒿草 12 g、虎杖 20 g、馬鞭草 30 g、幹蘆根 30 g、葶藶子 15 g、化橘紅 15 g、生甘草 10 g。

服法:每日 1 劑,水煎 400 ml,分 2 次服用,早晚各 1 次。

(2) 寒溼阻肺證

臨床表現:低熱,身熱不揚,或未熱,乾咳,少痰,倦怠乏力,胸悶,脘痞,或嘔惡,便溏。舌質淡或淡紅,苔白或白膩,脈濡。

推薦處方:蒼朮 15 g、陳皮 10 g、厚朴]ng、藿香 10 g、草果 6 g、生麻黃 6 g、羌活 10 g、生薑 10 g、檳榔 10 g。

服法:每日 1 劑,水煎 400 ml,分 2 次服用,早晚各 1 次。

2.4 重型

(1) 疫毒閉肺證

臨床表現:發熱面紅,咳嗽,痰黃粘少,或痰中帶血,喘憋氣促,疲乏倦怠,口乾苦粘,噁心不食,大便不暢,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推薦處方:生麻黃 6 g、杏仁 9 g、生石膏 15 g、甘草 3 g、藿香 10 g(後下)、厚朴 10 g、蒼朮 15 g、草果 10 g、法半夏 9 g、茯苓 15 g、生大黃 5 g(後下)、生黃芪 10 g、葶藶子 10 g、赤芍 10 g。

服法:每日 1~2 劑,水煎服,每次 100 ml~200 ml,一日 2~4 次,口服或鼻飼。

(2) 氣營兩燔證:

臨床表現:大熱煩渴,喘憋氣促,譫語神昏,視物錯普,或發斑疹,或吐血、衄血,或四肢抽搐。舌絳少苔或無苔,脈沉細數,或浮大而數。

推薦處方:生石膏 30~60 g(先煎)、知母 30 g、生地 30~60 g、水牛角 30 g(先煎)、赤芍 30 g、玄參 30 g、連翹 15 g、丹皮 15 g、黃連 6 g、竹葉 12 g、葶藶子 15 g、生甘草 6 g。

服法:每日 1 劑,水煎服,先煎石膏、水牛角後下諸藥,每次 100~200ml,每日 2~4 次,口服或鼻飼。

推薦中成藥:喜炎平注射液、血必淨注射液、熱毒寧注射液、痰熱清注射液、醒腦靜注射液。功效相近的藥物根據個體情況可選擇一種,也可根據臨床症狀聯合使用兩種。中藥注射劑可與中藥湯劑聯合使用。

2.5 危重型 (內閉外脫證)

臨床表現:呼吸困難、動輒氣喘或需要機械通氣,伴神昏,煩躁,汗出肢冷,舌質紫暗,苔厚膩或燥,脈浮大無根。

推薦處方:人參 15 g、黑順片 10 g(先煎)、山茱萸 15 g,送服蘇合香九或安官牛黃丸。

推薦中成藥:血必淨注射液、熱毒寧注射液、痰熱清注射液、醒腦靜注射液、參附註射液、生脈注射液、參麥注射液。功效相近的藥物根據個體情況可選擇一種,也可根據臨床症狀聯合使用兩種。中藥注射劑可與中藥湯劑聯合使用。

注:重型和危重型中藥注射劑推薦用法

中藥注射劑的使用遵照藥品說明書從小劑量開始、逐步辨證調整的原則,推薦用法如下:

病毒感染或合併輕度細菌感染 0.9% 氯化鈉注射液 250ml 加喜炎平注射液 100 mg bid,或 0.9% 氯化鈉注射液 250 ml 加熱毒寧注射液 20 ml,或 0.9% 氯化鈉注射液 250 m1 加痰熱清注射液 40ml bid。

高熱伴意識障礙:0.9% 氯化鈉注射液 250ml 加醒腦靜注射液 20ml bid。

全身炎症反應綜合徵或/和多臟器功能衰竭:0.9% 氯化鈉注射液 250 ml 加血必淨注射液 100 ml bid。

免疫抑制:0.9% 氯化鈉注射液 250ml 加參麥注射液 100 ml bid。

休克:0.9% 氯化鈉注射液 250 ml 加參附註射液 100 ml bid。

2.6 恢復期

(1) 肺脾氣虛證

臨床表現:氣短,倦怠乏力,納差嘔惡,痞滿,大便無力,便溏不爽。舌淡胖,苔白膩。

推薦處方:法半夏 9 g、陳皮 10g、黨參 15 g、炙黃芪 30g。炒白朮 10 g、茯苓 15 g、藿香 10 g、砂仁 6 g(後下)、甘草 6 g。

服法:每日 1 劑,水煎 400m1,分 2 次服用,早晚各 1 次。

(2) 氣陰兩虛證

臨床表現:乏力,氣短,口乾,口渴,心悸,汗多,納差,低熱或不熱,乾咳少痰。舌幹少津,脈細或虛無力。

推薦處方:南北沙參各 10 g、麥冬 15 g、西洋參 6 g,五味子 6 g、生石膏 15 g、淡竹葉 10 g、桑葉 10 g、蘆根 15 g、丹參 15 g. 生甘草 6 g。

服法:每日 1 劑,水煎 400 ml 1,分 2 次服用,早晚各 1 次。

2020年3月3日第七版

在六版基礎上增加的新內容:

疫毒閉肺型的推薦處方給出了方名:化溼敗毒方。

內閉外脫型方後添加的內容:出現機械通氣伴腹脹便秘或大便不暢者,可用生大黃5~10g,出現人機不同步情況,在震驚和肌松劑使用的情況下,可用生大黃5~10g和芒硝5~10g。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中醫內容(更新至第七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