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奧運會押上國運的日本,疫情之後該如何

1 下了血本卻遭迎頭痛擊

2020 年奧運會,是日本時隔 56 年後再一次奪得的東道主門票。

面對這來之不易的契機,日本拿出了最大的誠意——絞盡腦汁,掏空家底。

場館建造方面,日本要最土豪的。

作為東京奧運會的主場館,新國立競技場從開始改建到去年 11 月份完工,單項支出就超出 1000 億日元。

為奧運會押上國運的日本,疫情之後該如何

和其他 35 個分會館加起來,日本總共投入了 2520 億日元,比 2000 年以來所有奧運會建設費用的總和還要高!


為奧運會押上國運的日本,疫情之後該如何

物料生產,日本發揮了日本人追求極致的精神,要求是要最環保的。

奧運大鐘開始一週年倒計時,日本推出了用回收的舊家電特別製作的獎牌。


為奧運會押上國運的日本,疫情之後該如何

為了製作這些獎牌,日本花了兩年的時間在全國回收了 8 萬噸小家電和 621 萬部手機,提煉出了 32 公斤的純金、3500 公斤的純銀和 2200 公斤的純銅。


為奧運會押上國運的日本,疫情之後該如何

除了獎牌,東奧的領獎臺也獨具匠心。

已經完工的 100 套領獎臺,全部是用回收的家用塑料製成。這些塑料,大都來源於 2011 年福島地震和海嘯後建造的臨時房屋。

不僅如此,奧運村裡的 2.6 萬套寢具全是硬紙板、火炬手的衣服全是塑料(有點擔心牢固程度) …… 總之,有回收的地方就有重造。


為奧運會押上國運的日本,疫情之後該如何

日本一頓操作猛如虎,活生生把物盡其用進行到底。

文化打造,日本要最用心的。

為了二次元文化能和別國破圈交流,日本強勢展示了動漫強國的威力。

他們把各國的國旗擬人化,設計出了一整套國家動漫人物形象。

這還不夠,日本聯合本土各地服裝設計師,耗費整整四年為 100 多個國家定製了和服。


為奧運會押上國運的日本,疫情之後該如何

每件衣服都融入了該國的元素和標誌,不出所料地又掀起一陣 " 吹爆狂潮 "。

基礎設施,日本要最細緻的。

雖然東京是奧運會的舉辦地,但是日本擔心供給不足,聯動 9 大城市,大刀闊斧建酒店、商鋪。

交通部門自然也沒閒著,去年 5 月份,日本航空就耗資 2 億美元推出子公司 Zipair Tokyo,以滿足奧運時期的交通增長需求。

科技理念,日本要最先進的。

勞動力的坑,科技來填。

無論是代步還是運貨,有無人運載車幫忙兜底。

無論是安全檢查還是治安維護,統統交給警衛機器人。


為奧運會押上國運的日本,疫情之後該如何

這些零零散散的項目加起來,日本已經投入了 2.8 萬億日元,合 1686 億人民幣!

為了東京奧運會,日本前前後後忙活了 10 年,調動了渾身的細胞,砸了無數的錢。

一切都在緊張而有序的進行時,疫情卻從半路殺了出來。

日本民眾最先坐不住了,在一項網絡投票中,贊成奧運會如期舉行的民眾只有 10.5%,有 62.4% 的民眾直接呼籲取消奧運會。

家事和國事的雙重困擾下,日本卻交出了一份最佛系的答卷。


2 迷之抗疫:

只要不檢測,就不會有確診

在日本,無論是民間還是官方,都沒有把疫情當作災難來應對。

首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出現兩天後,日本如期舉行了奧運聖火傳遞預演,石原里美到場,上萬名民眾聚集,絲毫不避諱疫情的兇猛。


為奧運會押上國運的日本,疫情之後該如何

同是這一天,日本搞了一場萬人裸祭活動,近萬人在一個池子中洗澡,熙熙攘攘。

為奧運會押上國運的日本,疫情之後該如何

還是這一天,日本全國舉行了 12 場馬拉松,將近 50 萬人參與其中,比賽場地依舊人頭攢動。


為奧運會押上國運的日本,疫情之後該如何

被國外記者問起為什麼不刻意保持安全距離,日本民眾的回答令人大跌眼鏡:年輕人不會被感染。


為奧運會押上國運的日本,疫情之後該如何

日本民眾之所以心這麼大,是因為官方 " 安撫到位 "。


2 月 14 日,日本首相官邸發表告全體國民書,稱 " 日本沒有流行病毒,大家和預防流感、感冒一樣,勤洗手,注意咳嗽禮儀很重要 "。


2 月 18 日,厚生勞動大臣加藤勝信依舊堅信沒必要取消大型活動。


2 月 21 日,日本依舊宣佈奧運聖火傳遞將正常舉行,身體不適的人自覺不要圍觀就好。


2 月 23 日,政府官員做了不太好的示範—— 470 多位領導沒戴口罩參加德仁天皇壽宴。


為奧運會押上國運的日本,疫情之後該如何

大家之所以能把新冠不當回事兒,是因為這種病毒只會 " 有限人傳人 ",也就是說沒有症狀的人就不會傳染。

安撫操作讓人頭大,防疫、檢測這些落地環節也讓人摸不著頭腦。

鑽石公主號為期 14 天的隔離結束後,登上游輪查看的傳染病專家發聲:船上的情況一團糟。

隨後,日本不緊不慢地召開了記者會:對不起,我們忘記檢測了 23 人。

23 人,意味著 23 個超級傳播者。

在此後在召開的眾議院會議中,有議員詢問中方捐贈的 12500 分核酸檢測試劑下落,加藤大臣翻閱了許久資料,在度過了尷尬兩分鐘後,他才吞吞吐吐:

現在的問題並非試劑盒不夠,而是沒去投入使用。

日本那麼多潛在感染者,核酸竟還難以消解?

這是因為,要想獲取檢測資格,得先邁過去兩道大坎:


1. 體溫保持在 37.5 ℃整整四天。


2. 燒滿四天,還要再次確認自己是否呼吸困難。


以上有一條不合格,別說核酸檢測,就是疑似名單也上不了。


為什麼會這麼嚴格?日媒給出了難以辯駁的答案:只要不檢測,就不會有確診。


為奧運會押上國運的日本,疫情之後該如何

眼看著確診人數一天天飆升,東京奧組委會的會長把希望寄託在了神靈身上。

很顯然,為了避免引起社會恐慌影響奧運會順利舉行,努力維穩,是日本的態度。


3 佛系抗疫難 " 開運 "

奧運會到底有多大威力,能讓日本在疫情之下首鼠兩端?


一直以來,奧運會被全球各國當作經濟催化劑。

1992 年,巴塞羅那借著奧運會的東風,迅速完成一系列城建改造,往後 8 年,巴塞羅那單單靠旅遊業就將自己的城市排名提升了 8 位。

1996 年美國亞特蘭大奧運會舉辦過後,整個國家的 GDP 實現 0.5% 的增長。

無數國家通過奧運獲得了 " 奧林匹克景氣 ",日本也不例外,早在 56 年前就嚐到了甜頭。

1964 年東京奧運會,世界第一條高鐵(新幹線)正式通車,促進了日本房產、工業機械、鋼鐵產業的發展,為日本帶來的經濟效益不可估量。

為奧運會押上國運的日本,疫情之後該如何

此外,當年的日本憑藉奧運會引進了彩電、西餐、抽水馬桶,帶動了一批新興製造業的發展,培養出了東芝、松下、日立這樣的家電巨頭。


2013 年,安倍更是直言:我想讓奧運會成為掃除 15 年通貨緊縮和經濟衰退的觸發器。

而如今,假如疫情得不到控制,日本不僅甜頭盡失,剛挖的財務大坑就能將它拖垮。

目前,東京奧運會已經簽署了 15 家頂級合作伙伴、32 家官方合作伙伴和 18 家官方支持商。每一項合作費用都是億元美金起步。


為奧運會押上國運的日本,疫情之後該如何

除去麥當勞、三星這些外資企業,東京奧組委拿到的本土贊助資金已經超過了 30 億美元。

除了下血本贊助,日本企業在基礎投資上也是大手筆。


酒店研究公司 CBRE Hotels 的數據顯示,日本預計在 2019 年至 2021 年將有 8 萬家酒店開業。日本著名的東京大倉酒店還花費了 10 億美元重新進行了裝修。

如今,日本長期經濟低迷已經是頑疾,奧運會一旦取消,對日本企業乃至社會經濟都是雪上加霜。


要享受全球化的機遇,


就必然要直面全球化的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