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命劉伯溫作《筷子》詩,但不能出現筷字,結果出一千古名作


在民間,一直有“天下三分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之語,把劉伯溫捧到了一個很高的位置。諸葛亮六出祁山,無功而返,劉伯溫輔佐朱元璋,在四戰之地的環境下,削平群雄,驅走蒙元,再造華夏,這功績,諸葛亮無論如何都是比不了的。所以,劉伯溫一直被視為建立大明王朝的第一謀士。劉伯溫自幼博聞強識、聰穎過人,21歲即高中元朝進士,但因為在官場之上不懂進退,得罪權貴而去職。朱元璋早已久聞劉伯溫大名,欲招攬收為己用。

公元1359年11月,朱元璋的部隊攻佔了劉伯溫的家鄉浙江處州後,立刻命軍隊護送他送到金陵。劉伯溫從此開始了為朱元璋充當謀臣的人生新路。 相傳,劉伯溫與朱元璋的初見頗有故事性。劉伯溫來到朱元璋的軍營後,朱元璋率眾人設宴款待,酒至半酣,朱元璋揮動著手中的筷子說:“久聞先生大名,可否以孤手中竹筷為題,吟首一詩?”為了提高詩的難度,朱元璋要求詩中不得出現“筷”字字眼。

在眾人的目光下,劉伯溫搓了搓手吟道:“一對湘江玉並看” 頃刻間,第一句詩便出來了,讀起來很普通,平淡如水,有人不免失望地搖了搖頭。 朱元璋坐於主位,一如既往地微笑著,看不出情緒的變化。很快,第二句出來了:“二妃曾灑淚痕斑”。這裡面運用了舜的妃子娥皇和女英的典故,兩女的眼淚落在竹子上,將竹子也染的斑斑淚痕,便成了斑竹,又名湘妃竹。這是普通的一個典故,但是效果並不怎麼好,宴會上,竊笑之聲連連。


在眾人嘲笑和意味深長的目光之中,劉伯溫一如既往的淡定,端起手中的酒杯自飲一口後,連續脫口吟道:“漢家天下四百年,盡在留侯一箸間。” 至此,一首完整的《詠箸》詩作與眾人見面了: 一對湘江玉並看,二妃曾灑淚痕斑; 漢家天下四百年,盡在留侯一箸間。

劉伯溫唸完後,瞬間,宴席從喧嚷鬨笑變得寂寂無聲。 “漢家天下四百年,盡在留侯一箸間。好,氣勢寥廓,真的千古佳作。”朱元璋聽後忍不住叫好,漢家400年江山,肇始於漢高祖劉邦,劉伯溫自比張良,那朱元璋豈不就是漢高祖。這首詩簡直是寫到朱元璋心坎裡去了,難怪他如此喜歡。後來此詩流傳到民間,百姓又給它起原來一個通俗易懂的名字---《筷子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