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期間好劇推薦(一)———獻給不能上班的你


2. 《老友記》播了10年的經典喜劇,一個宛若成人童話的世界,看這部戲你忘了一切煩惱,感受到友誼的可貴和真愛的美好,一部完全讓你體會到生活的美好,而沒有任何醜惡的一部電視劇。

宅家期間好劇推薦(一)———獻給不能上班的你


同樣都是反映都市年輕人生活的題材,美劇《老友記》裡幾個人收入完全不一樣,職業形形色色,並不妨礙他們平等相處,Joey可能永遠不知道下一頓飯在哪裡,但他不因此自卑;朋友們會關心對方最近有幾段風流,但懶得過問彼此的財富狀況。而在國產《歡樂頌》裡,卻摻著太多不光明磊落的小九九,偶爾有安迪稱讚小關做人認真,也沖淡不了那些階級對比而產生的焦慮。哪個女主角討人厭,不是問題,整體故事在引人往哪裡走才是問題。什麼樣的水土培養出什麼樣的作品,現實裡不管是有錢人還是窮人,都有太多對財富焦慮的理由。而國人目力所及,清白的奮鬥和自由,太罕見了。這才令人唏噓。

宅家期間好劇推薦(一)———獻給不能上班的你


美劇果然重口味,據統計喜劇《老友記》裡6名角色總共有135個性伴侶。真不知道電視劇究竟是源於生活,還是高於生活。不然老美的生活也太性福了吧!

宅家期間好劇推薦(一)———獻給不能上班的你


以前我一直覺得西方人的AA制非常好,不論戀人、夫妻、朋友間,大家不會因為金錢問題產生太多矛盾,公平合理。直到看到《老友記》其中一集,六個朋友經常一起AA聚餐,但是產生了矛盾:收入高的覺得公平合理,收入低的覺得漸漸無力負擔,心生怨恨。最後大家終於在一次聚會中爆發矛盾,並最終為此溝通了想法。由此可見,很多時候看似公平合理的東西,未必就一定合情合理。尤其在親人與家庭生活中,沒辦法去量化誰究竟付出的多,追求絕對的經濟付出公平,最後導致的是不公平。譬如說收入高的和收入低的人,對家庭的經濟分擔率是一樣的,表面大家是公平的,但最後會埋下矛盾的種子。按照誰掙錢多來分擔,也不是長久之計。對於家庭如何分配管理財務來說,還是將錢合在一起使用,共同進退,方能長久。婚姻就該是筆糊塗賬,越糊塗的婚姻越有黏性,要想過得快活,切記別算得太清楚!


3. 《迷失》

宅家期間好劇推薦(一)———獻給不能上班的你

即使演到第100集,也沒有人能完全看懂和猜到後面的群戲。這個劇集甚至沒有真正的主角,也不是單一的類型片。其內涵之龐大,完全超越了任何一部電視劇。迷失即是在荒島上的迷失,也是人性的迷失,生活的迷失,信仰與宿命,科學與科幻,過去與未來,史上最玄奧與難懂,卻又引人入勝的一部劇。


4.《國土安全》


宅家期間好劇推薦(一)———獻給不能上班的你

自從911以後,反恐就成了美劇的主旋律題材,早年的《反恐24小時》大獲成功,靠的是對美國個人英雄主義淋漓盡致的發揮。而這部homeland卻反其道而行之,一個先前被認為犧牲卻最終歸國的軍人,成了基地組織的內線,背叛了自己的祖國。以這樣一個“叛徒”為主角來展開劇情,可見是多麼動人心絃與懸疑。

宅家期間好劇推薦(一)———獻給不能上班的你


如果要評選近年來最優秀的反恐諜戰劇,非homeland莫屬。

很多人一開始可能會被女主神經質又不漂亮的外表嚇跑,而好不容易與觀眾建立起感情的男主們又一個個死於非命,無人善終。這麼敢於揭露政治的黑暗、醜惡、殘酷,敢於把美國政治生態拍成了精彩紛呈的宮鬥劇,除了美劇還真是別無分店。諜戰、懸疑、反恐、政治宮鬥,你想要的本劇全有了。

我們總說要超越美國,我們總是嘲笑美國腐朽的資本主義制度,但不得不說,美國給了文藝創作者們完全的自由,題材和尺度大到放在任何一個國家敢這麼拍絕對是進監獄的後果。但是美國這麼放得開人的思想,美國迄今為止亂了嗎?似乎並沒有。

思想自由才能帶來人性的解放,才能讓價值觀多元化,深感如今的中國人離財務自由並不遠,但思想上的自我禁錮讓人髮指。美國真是文藝工作者的天堂,你的任何奇思妙想都可以創作並實現,沒人會約束你。

宅家期間好劇推薦(一)———獻給不能上班的你


《國土安全》已經搞死兩個男主了,卻越發的精彩。我想美國的強大之處,是真正徹底的解放了人的思想。宮鬥政治劇哪個國家都有,但在中國只能把背景設為清朝,像美劇這樣完全設置在當下背景,完全映射政治生態,別無分店。所以說,美國的體制是徹底把人的思想和想象力給解放了。

憑藉中國的人口規模,經濟總量上超過美國,是大概率事件,但是對人的發展程度,可能在我有生之年,無法達到美國的高度。

美國就是這樣一個在法制框架內把人的思想解放到了極致的國家。

一個人,生而無法達到肉體的徹底解放和自由,但是他的精神應該是徹底自由而不應被洗腦和約束的。

宅家期間好劇推薦(一)———獻給不能上班的你


如同中國的電視劇少不了國共鬥爭的間諜戲一樣,美國的主旋律也少不了反恐戲。死了男主角,可《國土安全》依然在繼續。美劇的水平真可比國內的“潛伏”之流高了不是一點半點。在這部劇裡,你可以看到美國人對恐怖主義的理解和反思,中情局是如何反恐的細緻過程,還有各種政治內幕和黑幕。雖然前三集最大的亮點男主broody 讓編劇給寫死了,可第四季依然是亮點多多,懸疑緊張。故事背景轉移到巴基斯坦,更是讓人對極端伊斯蘭恐怖主義和美國的恩怨糾葛瞭解了更多。本劇應該能帶給你很多關於這個世界的思考。

宅家期間好劇推薦(一)———獻給不能上班的你


人性中的某些美好以精緻的方式閃耀其間:凱瑞能這麼懂布羅迪,他死也無憾了!這才是真的找到了soulmate。

美劇的精緻在於不論每個人是多麼的痛苦、糾結、擰巴,總有樣東西在支撐著他,那就是信仰。這個信仰不一定是上帝,但一定是某樣他熱愛的並願意為之付出生命的東西。

我一直在想中國人的信仰是什麼,我想我唯一能想到的,那就是家庭。中國人能為之奮鬥的也只能是自己的家庭了。不過現在離婚率這麼高,我們唯一的信仰可能也快沒了。這點我們確實搞不過美國人。只要人家還有信仰,我們搞不過人家。


5.《西部世界》


宅家期間好劇推薦(一)———獻給不能上班的你

如同多數美劇一樣,依然以血腥、暴力、色情為載體。也許是人們的生活太平庸,需要黃暴來刺激。也許是美國文化認為只有黃暴才提現了人的本性。

宅家期間好劇推薦(一)———獻給不能上班的你


這是一個關於人工智能的故事,但出色的敘事能力讓人們忽略其中的漏洞,這是一個細思極恐的世界。和你長的一樣的機器AI一旦有了智慧,它們會選擇如何和人類相處,被人類奴役,還是殺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血路?

我們人類本身在宇宙中又處於什麼位置?誰敢說我們會不會是更高等的智慧生物創造的玩物,上帝在高處冷眼觀察我們這些偷吃了智慧之果,自認為覺醒了的愚蠢玩物。

宅家期間好劇推薦(一)———獻給不能上班的你


在美國,有一個著名的遊樂園叫做西部世界。完全模擬舊時代的美國西部。只要你有錢,就可以去這個樂園裡過一把大俠癮,或者壞蛋癮。

最重要的是,在裡面你可以為所欲為,姦淫擄掠、殺人越貨,或者當賞金獵人殺死逃犯,都不負法律責任。

進入遊樂園工作的演員,都要簽下生死合同,不論被殺死,或者被強姦,都不得反抗,不可危及客人安全。

宅家期間好劇推薦(一)———獻給不能上班的你


不得不感嘆,有錢真是好!可以扮演一回掌握他人生死命運的上帝!

有錢人這輩子一定要去一趟西部世界,比迪斯尼刺激好玩多了!


6.《人民的名義》


宅家期間好劇推薦(一)———獻給不能上班的你

據說是中國版的《紙牌屋》,但節奏略顯拖沓,無意義的旁枝末節情節導致注水嚴重,質量還是比美劇差的遠。


但勝在接地氣,畢竟美國那套政治生態系統,看的人云裡霧裡,完全摸不著頭腦。

的確是不喜歡中國的官場文化,假大空的套話太多,動不動就是人民、人民,虛偽至極。雖然美國的政客不見得是好東西,但至少演講水平還是很高的,聽著平易近人不枯燥,甚至還很幽默,也根本不會整天把為人民服務掛在嘴邊。


宅家期間好劇推薦(一)———獻給不能上班的你

中國官場的這些官話,也可以說是屁話,翻來覆去就那幾句,過於做作,那個老百姓是真心喜歡聽當官的說那些言之無物的廢話?缺乏一個政治家應該具備的高超演講技巧和人格魅力。

總體而言,本劇雖然直指腐敗敏感問題,但尺度還是偏於保守,劇情拖沓,質量沒有想象的那麼高。最大的優點:確實富有中國特色,接地氣。


7.《大西洋帝國》


宅家期間好劇推薦(一)———獻給不能上班的你

美國人為何沒有中國人那麼熱愛喝醉酒那? 美國人向酒宣戰,實始自他們立國之初。許多早期移民是出於宗教原因而拋棄歐洲故土、奔赴這片蠻荒的。這些被稱為“清教徒”的美國創始者,把他們的一腔宗教熱情帶過了大西洋,使之成為美國民族形成中一個極為重要的因素。“清教徒”,力主敬畏上帝、清廉度日者之謂也。至19世紀中期,美國一些地方的居民開始訴之於法律手段約束貪杯之人,這個民間運動時起時伏,綿延不絕,終於在20世紀初掀起大潮。 美劇大西洋帝國(Boardwalk Empire)的故事背景設定在上世紀20年代的大西洋城(Atlantic City),聯邦政府頒佈禁酒令(1920-1933)後,公開售賣酒類商品成為一種違法行為。在這種背景下,各種黑幫組織為爭奪黑市控制權展開了你死我活的鬥爭。


宅家期間好劇推薦(一)———獻給不能上班的你

對於善良守序的觀眾來說,《大西洋帝國》就是一種精神的折磨:殺人越貨、婊子橫行、權錢交易、黑暗無邊……到處都是血腥的屍體,玉體橫成,赤裸的性交,殺人不眨眼的黑幫,手段極其殘忍的奪命方式。

也許這就是美劇的方式,不帶任何道德與價值判斷,赤裸裸的呈現給你一個光怪陸離的美國禁酒令其間的世界。沒有什麼法律道德,好人好報。有的只是醉生夢死,今天呼風喚雨,明天腦袋搬家。權、錢、色,赤裸裸的用最暴力的手段來擁有這些。

社會主義的某些良好公民可能還真的理解和欣賞不了那邊資本主義世界裡弱肉強食的恐怖和瘋狂。總而言之,這是個瘋狂的世界。


宅家期間好劇推薦(一)———獻給不能上班的你

HBO年度大戲《大西洋帝國》不如更名為《惡人轉》更為貼切:黑吃黑、殺人放火、貪汙腐敗、金錢誘惑、姦淫擄掠……反正裡面這幫人是壞事幹盡,罪惡滔天。這一切都是為了什麼那?正應了中國那句古話:天下熙熙攘攘,皆為利來利往。

這讓習慣了文藝作品就是用來弘揚正能量,歌頌真善美的善良守序的國內觀眾目瞪口呆,無法容忍。劇中沒有什麼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有的只是誰最狠誰就成老大。

本片充滿了對資本主義腐朽生活罪惡的描述,充斥了各種色情鏡頭和腦漿四射的暴力鏡頭。

對於不熟悉美國禁酒令那段歷史的人來說,這麼殘暴,赤裸裸的追逐利益究竟為了那樣?美國人天生就信仰暴力,信仰社會達爾文主義嗎?!還是基督教人性本惡毫無保留的展示?!


宅家期間好劇推薦(一)———獻給不能上班的你

建議那些抱著正義戰勝邪惡,好人打敗壞人信念的人就別看了。因為這劇裡壓根就沒有好人和壞人。只有血淋淋、赤裸裸的人性!


8.《真探》

HBO開年力作《真探》,伴隨著主演馬修.麥康納先後在金球與奧斯卡稱帝而收視可喜,除去首播集創下的小高潮外,初次口碑爆棚,是因第四集末尾處一段展現暴力街區的長鏡頭,被劇迷們奉為“足以載入美劇青史,使腎上腺素失火的六分鐘。”

宅家期間好劇推薦(一)———獻給不能上班的你


 

  這部號稱“逼格過於高冷”的小眾佳作,原本定位雖有些“挑人”,顯得不甚親民(連編劇Nic Pizzolatto也親自出面奉勸:若看完三集你還沒High起來,那它就不是你的菜),卻意外將《神探夏洛克》因植入過多萌腐元素而喪失的觀眾盡數吸納過來。它摒除了一切花哨的噱頭,迴歸本格懸疑劇的樸素初衷——專注推理本身。多重懸念的佈置,給觀者帶來了親身投入其中玩味細節、搜尋線索、拆解謎團的快感。同時又由懸疑漸次展開為人物誌,將兩個風格與秉性迥異的硬漢“真探”,塑造得血肉豐盈;將虛構劇打磨出了紀實的質感。

 

宅家期間好劇推薦(一)———獻給不能上班的你


  其劇迷部落大致收容瞭如下人士:一批快餐劇無法滿足胃口的神夏黑,一幫因季終鬧劇荒而嗷嗷待哺的毒師粉,外加一茬飛速新生的馬修控和十幾年如一日的芬奇粉。

《真探》是屬於那種比較罕見的美劇,藝術性很強,感覺更像是一部超長的獨立黑色電影。詩選式劇集、黑色電影、南方哥特、宗教、哲學、偵探劇,這些元素都給此劇帶來了濃烈的神秘感,交織在一起如迷幻劑一樣讓人慾罷不能,而兩位男主神棍式的表演更是讓此劇獨特的魅力難以複製。《真探》有點迷幻色彩的片頭設計風格與片頭曲讓人印象深刻,與劇內容真可謂相得益彰。

《真探》講述的故事,沒錯正如Rust舉目星空時所言,是創世紀以來,人類最古老的故事——“黑暗與光明的交戰”。但我記得,曾經有句話說得極好:能把故事上升到意境,才是高手。

本劇最末,一襲白衣病服的Rust在小馬的攙扶下蹣跚舉步,並對小馬釋懷地道出:“你知道,關於星空,你弄錯了。以前,這個世界只有黑暗。要我說,是光明佔了上風(You know, you’re looking at it wrong , the sky thing. Once there was only dark, If you ask me, the light is winning.)”。從這個畫面中,我看到了基督下十字架的意象——Rust不止為世人受難,且多年來,以一個心結而自鎖於十字架上,將己身放逐於深淵之側、人世邊緣。此刻,他終於得到了救贖,原諒了這個世界,與之和解,同時也開釋了自己,撒手過往,步下架來。基督死去了,而Rust獲得了重生,猶如基督的復活和再臨人間。

宅家期間好劇推薦(一)———獻給不能上班的你


《真探》裡的Rust,雖同樣具有高智商低情商的反社會人格特徵,滿口聊哲學,愛談形而上,然而歸根結底卻仍屬於逡於困境之中的人;他的故事,也是一個揹負痛苦的人尋求救贖與解脫的故事。他的心靈,因女兒的意外夭折而烙印著傷痕,彷彿為償清這“為父的罪疚”,他甘於自我流放,顯露出“不習慣幸福”的自毀傾向,常常將己身置於危險的絕境。他一生只做一事,便是不惜代價追查一件連環兇案的真相,頻頻碰觸黑暗,也被黑暗所碰觸,其遺世獨立的生存姿態,就像一枚凜然豎給凡俗人間的中指。 Rust分裂、傲嬌、深邃、敏銳、頹唐、暴烈、不遜,同時身上又有荒野草根的粗礪感,一種哏勁兒、寸勁兒和無所憑依的神經質,幾乎可將一大堆看似無關聯,甚至互為矛盾的形容詞囊括於一身。 Rust這名“臨淵者”,一直獨自行走在人世的淵面之上,洞徹宇宙原理的“無情”與“大荒”,以及世相的黯淡蕭索。但同時,他也是一位“荷光者”,能夠以自身的光源照亮前路,並孤膽前行。且最終在瀕死之際,因為感受到與女兒愛的聯結,感到身處於“所有深愛過的人之中”,而被比黑暗觸角更強大的力量牽引回來。

宅家期間好劇推薦(一)———獻給不能上班的你


縱觀美國好萊塢近年來揚名立萬,口碑爆棚的作品,其特別之處都在於整體基調黑暗沉重,人性與這個世界之可怖,讓人細品下來毛骨悚然,倒吸涼氣。其立意與我國傳統要求文藝作品積極向上,反映光明世界不同,即便最後光明戰勝了邪惡,也給人一種深深的悲涼感。這是為什麼那?難道是基督教所信仰的人性本惡?


宅家期間好劇推薦(一)———獻給不能上班的你

  《真探》的主打海報,是兩位主角的一幅黑白影像,說明文字寥寥一語,然而蘊有深意:Touch darkness, and darkness touches you back。細思來,倒像是尼采那句著名格言的變體:當你凝望深淵太久時,深淵也會回望向你(When you look long into an abyss, the abyss looks into you)。

  《真探》就散發出一種深淵氣質——陰鬱清冷的調性;微微昏黃泛綠的影像;連環兇殺的題材與宗教符號的運用;延宕輾轉、推進緩慢的案情;包括觀劇時虛無以至絕望的心理體驗;都像足了大衛.芬奇的《十二宮》,給人如臨深淵的感受。

宅家期間好劇推薦(一)———獻給不能上班的你


  《真探》雖為一部收費臺的迷你劇,在攝影運鏡方面,凱瑞.福永卻悉心賦予了它電影的規格。作為故事背景的美國南方景觀——工業時代遺留下來的破舊廠房與聳峙的煙囪,迷離瘋草,空寂的曠野、農田與水澤,低垂的天際線,歪斜民屋與廢棄的教堂,以及那種荒頹之地的潮溼窒悶腐敗之感,都在冷靜沉鬱的畫面當中有詩意且細膩的呈現,構築出一種暗黑的哥特氛圍。

宅家期間好劇推薦(一)———獻給不能上班的你


《真探》的主打海報,是兩位主角的一幅黑白影像,說明文字寥寥一語,然而蘊有深意:Touch darkness, and darkness touches you back。細思來,倒像是尼采那句著名格言的變體:當你凝望深淵太久時,深淵也會回望向你(When you look long into an abyss, the abyss looks into you)。

宅家期間好劇推薦(一)———獻給不能上班的你


此劇逼格之高,會讓看完的人得上抑鬱症。這是個多麼恐怖、陰冷的世界?!心臟不夠強大的人,真的別碰這部“神劇”!


9.《權力的遊戲》


宅家期間好劇推薦(一)———獻給不能上班的你

根據小說《冰與火之歌》改編,別名《殺與肏之歌》,裡面不管是王公貴族、平民百姓都逃脫不了被殺,被肏的悲慘命運。

又名《倒黴者之歌》,凡人皆有一死,可惜好人總是受盡折磨,比壞人先死,讓人憋屈無比。

再名《偏見者之歌》,偏見無所不在,如同這個現實的世界。

馬丁向我們展示了戰爭的殘酷、正義的虛無、偏見的無處不在。

這套書和劇為什麼這麼火?因為他就是我們真實世界的放大寫照:這個世界如此美好,值得為之奮鬥,我只同意後半句話。


宅家期間好劇推薦(一)———獻給不能上班的你

雖然早在書裡看過紅毒蛇之死。但是親眼見到魔山硬生生將他的眼球擠碎,將腦袋硬生生捏碎的場景,還是太震撼了!本以為看過那麼多重口味的美劇,早已百毒不侵,沒想到看到這一幕還是嚇得閉上了眼睛,感覺噁心想吐。這集實在是太震撼了!威風凜凜,英俊瀟灑的紅毒蛇,前一秒還如王者般贏得了這場比賽,沒想到後一秒就死的如此慘烈。《冰與火之歌》的作者實在太過心狠,幾乎沒那一個人有過善終,實在是要感嘆命運的無常!

宅家期間好劇推薦(一)———獻給不能上班的你


無fuck說,

也許革命者不適合當統治者?

也許人類為萬物之靈就在於會編故事併為之信服?

也許……

也許編劇應該去死?!

九年的時光,轉瞬即逝,一切的期待與不捨,權力的遊戲落幕了,冰與火之歌唱完了,我們的人生,還要繼續。

宅家期間好劇推薦(一)———獻給不能上班的你


權力的遊戲講的並不是英雄主義,也沒有歌頌過英雄主義。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民眾是愚蠢的,他們是“英雄”的棋子。民眾也是無辜的,他們是“英雄”的犧牲品。

很多人的失落在於,正義並未得到伸張,英雄反而黑化,這符合正常的觀感嗎?

冰與火之歌可從未照顧過觀者的情緒,該死的就死了,活著的繼續苟且。戰爭就是為了爭奪權力,政治就是骯髒的把戲。

歷史上蒙古屠城、清兵揚州十日屠殺、南京大屠殺……無數的冤魂,又像誰訴說?正義不僅遲到,而且未曾出現過。

老百姓想要平安過日子,指望的不是某個英雄的出現,唯有指望戰爭永遠不會降臨到自己的身上。在戰爭中,沒有正義,只有冤魂!

宅家期間好劇推薦(一)———獻給不能上班的你


龍母的強行黑化讓人驚愕不已,聖母瑪利亞轉眼成了屠城母夜叉。

但可能真應了中國那句古話: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戰爭都是殘酷無情的,即便當後世過上了龍母創造的幸福世界,可誰會記得當時那些被戰火蹂躪的婦孺老幼?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是用血與火鑄成的。等了九年,大家都希望丹妮是救世主降生,沒想到她不過還是另外一個爭權奪利的魔王。

也許這就是權力的遊戲?

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宅家期間好劇推薦(一)———獻給不能上班的你


很多人都有一種怪異心理學,當德高望重的道德楷模嫖娼被發現了;位高權重的領導被貶職了;人人敬仰的勞動模範竟然貪汙了;還有被封為宇宙第一神劇的權力的遊戲爛尾了……

大家除了惋惜,竟然還會有一絲快感,原來你也有今天啊!

脫離了馬丁原著的權力的遊戲,能拍到今天這份上已然不易,最終季確實讓人有些失望。可各種口誅筆伐還是透漏出牆倒眾人推的人性小陰暗面來。你曾經被捧得有多高,可能群眾就希望你摔的有多狠。

別覺得奇怪,還真有這麼一部分人就希望GOT爛尾了,好發揮下自己痛打落水狗的精神來痛踩幾腳才痛快!

宅家期間好劇推薦(一)———獻給不能上班的你


Sing a song of ice and fire

唱一首冰與火之歌

To fell The Winds of Winter

In A Storm of Swords

在冰雨的風暴中感受那凜冬的寒風

Play A Game of Thrones in A Clash of Kings

列王的紛爭中操弄那權力的遊戲

A Dance with Dragons and A Feast for Crows

魔龍的狂舞與群鴉的盛宴

A Dream of Spring

一場春夢過後

a song of kill and fuck

是那殺與肏之歌


10.《斯巴達克斯》


宅家期間好劇推薦(一)———獻給不能上班的你

精彩絕倫史詩般的《斯巴達克斯》確實很黃很暴力,但也很!初識斯巴達克斯還是初中看了喬萬尼奧裡的小說,後來又看過庫布里克導演的同名電影,但最讓我震撼的還是這部美劇。殘酷血腥的鏡頭,血脈膨脹的性愛鏡頭隨處可見,但並不是噱頭。戰爭的殘酷,人性的爭鬥,愛情的力量,還有人類一直追求的自由……斯巴達克斯不論過去現在或未來,都將是一部偉大的史詩!

freedom!

宅家期間好劇推薦(一)———獻給不能上班的你


11.《美國恐怖故事》


宅家期間好劇推薦(一)———獻給不能上班的你

最恐怖、最殘忍、最血淋淋的東西,


從來都不是魔鬼的蠱惑,


不是死神之吻,


不是外星人的綁架,


不是精神病人的臆想,


不是納粹科學家的人體實驗,


更不是變態殺人狂的手工藝品,


而是赤裸裸的人心。


當故事結局微笑來臨的那一刻,


你才真正感到不寒而慄。


All is in your heart.


And none is in your heart.


12.《絕命毒師》


宅家期間好劇推薦(一)———獻給不能上班的你

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這個世界沒有絕對的好人和壞人,只有被逼上絕路的人。

當社會將你逼得走投無路的時候,不要忘了,你身後還有一條路,那就是犯罪,記住,這並不可恥。 -------馬雅可夫斯基

珍惜當下,好好活著!


13.《風騷律師》

宅家期間好劇推薦(一)———獻給不能上班的你


很多人最後都活成了自己曾經討厭的那個樣子。

《風騷律師》是《絕命毒師》的衍生劇,講的都是不甘心沉淪的小人物,最後發現只有變壞才是拯救他們人生的最好手段。

儘管西方信奉人性本惡,但我想沒有人生下來就是惡魔 。我們都是在社會這個大染缸裡迷失自我,變成了討厭的混蛋。回收往昔,那個純真、單純的自我早已被面露獠牙的黑暗面所取代。

當然,也有人始終如一,一直單純,可這樣的人無一例外都嚐到了生活的苦果。

所以,breaking bad有時候是一種人生無奈的必然選擇。


14.《甄嬛傳》

宅家期間好劇推薦(一)———獻給不能上班的你

宮鬥劇,你懂的。


15.《蝸居》

宅家期間好劇推薦(一)———獻給不能上班的你

愛,永遠與經濟條件無關;但婚姻,卻絕對是一個經濟共同體。年輕的時候,坐在自行車後座上也可以笑得很燦爛,以天為被把地當床也可以感到很安心。結婚後,才知道婚姻最終要落到柴米油鹽,《蝸居》裡海萍逼著蘇醇回超市要一個鋼鏰時讓人厭惡又心酸,難過的是那個不食人間煙火的美好女子變得不可理喻。

貧賤夫妻百事哀。這原本思念妻子至深的詩句,卻成了婚姻現實的詮釋。


16.《歡樂頌》


宅家期間好劇推薦(一)———獻給不能上班的你

中國父母皆禍害?

不如改名為《父母皆禍害》。安迪的生父是個自私的人渣;樊勝美的父母是可惡的吸血鬼;曲筱綃的父母是爾虞我詐、骨子裡重男輕女的生意人;邱瑩瑩的父親是個愛慕虛榮的小市民;關雎爾的母親只想把女兒當私有財產一樣嫁出去,從不考慮女兒想要什麼;小包總父親是個花心大蘿蔔,母親是個強勢的心機婊;王柏川母親對兒子婚姻橫加干涉,強勢嘴巴不饒人,父親毫無作為;奇點和譚宗明似乎無父無母……

有一個正常的、尊重子女的父母嗎?有嗎?!在哪裡?禍害啊!

似乎中國所有的時代劇,父母都是作為禍害和矛盾、麻煩製造者出現的。

中國的年輕人是有多麼苦大仇深,活著真不容易。

40、50、60這輩人到底是經歷了什麼,才會成為了年輕人和文藝作品眼裡的父母皆禍害?


17.《裸婚時代》


宅家期間好劇推薦(一)———獻給不能上班的你

網絡時代誕生了眾多新型漢語,裸婚算是其中一個,用來表達無奈也好,心酸也好,時髦也好,趕潮流也好。其實都反映了我們國家的婚姻劣根性。當大多數人已經在婚姻選擇裡摻雜物質,在幸福體驗上注重金錢,所謂裸婚,也就成為越來越多人眼中失敗生活的無奈藉口。我基本不怎麼看大陸電視劇,但每年一部熱門劇還是不放過的,這不,最近就趕場體驗了一把《裸婚時代》。


故事中那對主人公分分合合的愛情是挺感人的,感動了無數的80後,和無數為愛情婚姻糾結的人們。但導演有意無意硬要拿裸婚說事,似乎給人感覺劇中人物的悲喜劇就是因為裸婚引起來的,但很顯然這不是事實。劇中表達很重要的一個主題就是:細節打敗愛情。可並不是裸婚的人才要面對繁瑣的生活,也不是富人階層就不需要經歷生活的細節。張柏芝和謝霆鋒據說身價上億,可還是離了。其實眾多的事例表明,婚姻的穩定性與物質無關,越是物質富裕的階層,離婚率越高。


宅家期間好劇推薦(一)———獻給不能上班的你

真正打敗他們愛情的,不是物質、不是裸婚、也許也不是生活的瑣事,而是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物質社會強烈碰撞產生的轉型劇痛。雖說貧賤夫妻百事哀,但說實話,我還真沒覺得童佳倩和劉易陽是貧賤夫妻。兩小孩一出場就一人捧著一iphone4,連用的電腦都是蘋果imac,別的不說了,就這身行頭,好幾萬了,那個剛畢業的窮苦大學生敢這麼消費?小劉月薪6000,小童月薪3000,這加起來就小一萬了,雖然沒達到資產階級生活,但兩小年輕還是懷著小資情調,整天要麼賽車,要麼飯館,要麼卡拉ok的。你說這快結婚的人了,如果兩個人平時花錢節制點,攢筆首付也不是那麼遙遠的事情吧?但有人說了,為了買房放棄生活的這些樂趣,不是太沒談戀愛的感覺了嗎?可誰讓你非得買房了啊?租房子就不能活嗎?全地球大部分的年輕人都租房子,包括髮達國家都是租房多,咋咱中國人就這麼嬌貴那?這其實涉及了裸婚最大的一個主題:在中國結婚沒房子的好像都算裸婚。地產大佬王石44歲才有了第一套住房,任志強也是在42歲才擁有第一套住房,許多我們今日羨慕的成功者,當年均是在一窮二白的條件下結婚成家,也都是不折不扣的裸婚一族。那怎麼裸婚到了今天反而就變成了這麼熱門的社會話題那?中國小農階級的劣根思想表現無疑,沒自己的地,感覺就沒根,沒根就沒家的感覺。加上享樂主義,物質本位的思潮。於是很多人,把房子、車子這些東西當成了婚姻必需品。


宅家期間好劇推薦(一)———獻給不能上班的你

劉、童的第一個悲劇是沒有堅持自己的想法,出去租房子住。第一因素是雙方家長的反對,覺得租房不像家。我說這中國人咋就這麼死心眼那?非得自己花幾百萬買個70年房租期限的房子,就是家了嗎?劇中表現的就是房租很高,高的離譜,月租8000每月。我說劇中這江州是那兒啊,房子這麼精貴?雖說大家都說一口京片子。但為了表現房租貴,就描寫的房租這麼高,有必要嗎?中國這房租是沒譜,但還不至於到了讓大家都租不起房子的地步。由第一個悲劇必然引出第二個悲劇,歐美國家的家長是孩子成年了巴不得趕走,趕快自己獨立去,嫁誰娶誰的跟父母壓根沒關係,更別談跟父母住一起了。可劇中的中國父母可好,逼著孩子跟自己住,為了防止孩子出去租房子,什麼損招都想到了。你想這小孩和大人住一起,這結果能好得了嗎?生活習慣都不一樣,思維方式差了幾代,現在的年輕人都是自我主義者。這要不吵架產生裂痕那真就奇怪了。其實劉、童離婚,跟雙方父母瞎摻合,很難脫離干係。在西方國家,婚姻是兩個人的事情,那是個個人主義的世界。在中國,婚姻就成了兩家人的事情,結次婚,把兩家人從小到大折騰了個遍。其實就是一很簡單的小年輕相戀結婚,可偏偏讓中國這種婚姻文化給折騰瘋了。


宅家期間好劇推薦(一)———獻給不能上班的你

《裸婚時代》的主人公收入中等,也懂得奢侈品消費,也偶爾進行享樂型消費,然而大多數時候卻依舊要為金錢方面的巨大壓力所困擾和煩惱,這正是當代人群所面臨現實困境的一個縮影——經濟的繁榮,社會的進步,物質條件的日益提高,並不意味著壓力的減少,更沒有轉化為生活幸福感的提升。相反,由於生活的挑戰早已從簡單的溫飽問題,變成了全方位的發展問題,對人們而言,競爭將更加激烈,所面臨的壓力,從廣度和深度上也與日俱增。與此同時,社會轉型條件下所帶來的貧富差距逐漸大大,讓越來越多人群因為害怕落後於他人而產生失衡無力的失落情緒,作為剛剛步入上升階段,一切根基尚淺的年輕群體而言,更是有一種深深的焦慮感。論生活,比起吃苦受累的父母輩,不知道強了多少,可現在的生活環境也複雜和世俗了很多。父母那輩是在艱苦而單純的時代成長起來的,80後是在經濟高速發展,而社會無比複雜的環境中長大的。很難講究竟是那一輩更幸福些。就好比一定要對比究竟是單純還是世故更好,沒有一個簡單的答案。在受寵中長大起來的嬌氣一代,一旦遇到了生活中的挫折,是完全沒有父母輩的那種韌性和堅強程度的。


宅家期間好劇推薦(一)———獻給不能上班的你

中國的父母,可能是世界上最操心的父母,一輩子都是在為兒女而活著。中國人還有一個最獨特的心理特點:面子文化。一切皆與面子有關,即使為了面子讓自己很累,但面子絕對不能丟。於是在很多老外眼裡的個人的私事,在中國一定是街頭巷尾的談資。人們為了在別人面前表現的有面子,都戴著厚重的一層面具。中國的父母是博愛的,但同時也是自私的。他們把孩子當成自己的私有財產,不讓孩子去獨立。結果父母操碎了心,還不一定得到子女的理解,甚至還幫了倒忙。而子女長期在這種環境下長大,很少具有獨立的人格,完全不懂得如何去過日子。同樣的,中國也是地球上最大的世俗化國家,在一個完全沒有任何真正的宗教信仰(有的可能只是迷信)與其它信仰,一切的生活都是圍著世俗生活轉的國家,人們的精神層次必然是貧乏的。這個國家的人想不世俗都難,想不市井化都不可能。於是對於不用去教堂做禮拜,去祈禱、去懺悔的人們來說,凡塵俗世才是真實的生活,即使偶爾有人去拜拜佛,無非也是為了讓自己趕快升官發財,長命百歲,充滿了世俗化的想法。世俗化最大的影響就是,人們生活最大的能把握的東西,就是物質世界。如果說美國夢裡,一個孩子最大的夢想可能是長大後去火星上當清潔工的話;世俗化的中國夢絕對只能是長大後掙很多很多的錢,成為人人都羨慕的大富翁。在一個一切以世俗化的眼光衡量世界的社會,我們想脫離繁瑣的家長裡短、各種經營算計都變得不可能,想不去攀比都難。所以中國並不是因為技術原因拍不出《泰坦尼克號》或者《阿凡達》,而是中國人壓根就沒想過這樣的事情。不得不遺憾的說,如果整個地球都這麼世俗化的話,這是個相當無趣的世界。


宅家期間好劇推薦(一)———獻給不能上班的你

所以說並不是細節打敗了愛情!即使是中產階級、富裕階層,一樣要吃喝拉撒,一樣要過日子,沒有了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煩惱,卻一定還有其它生活中的瑣事煩惱。是社會打敗了愛情,是轉型期的社會同傳統文化相碰撞的矛盾,打敗了愛情。導演只不過藉著裸婚這個殼,來刺激大眾本已脆弱的神經。可日子終究是自己過出來的,生活就是由矛盾體組成的,即使您沒裸婚,不代表生活從此一帆風順,沒有了其它的矛盾。把一切都歸罪於裸婚,顯然只是普遍迷茫的人們,找到的一個藉口。


個人是社會的縮影,只有等社會轉型期陣痛的結束,中國人也才有可能追求到真正的愛情幸福!


18.《東京愛情故事》


宅家期間好劇推薦(一)———獻給不能上班的你

這部劇讓男人意識到,好女人可能會有各種類型,但好女人肯定都是開朗、活潑、可愛、愛笑的


美劇比起好萊塢的電影,越越有意思了:

1、美劇不需要兼顧世界各地觀眾的口味,反而更加純粹,更能很好的表現故事本身;而電影為了兼顧世界各地尤其是迎合中國人,各種突兀的硬插入一箇中國角色和各種軟廣告。

2、由於付費成人頻道HBO之類有線電視臺的存在,美劇可以很黃很暴力,在血腥、性感、色情方面絕不手軟,尺度要比電影大的多。即便是R級電影,也不敢在電影院太放肆,近年來為了照顧更多不同年齡層的全球觀眾,好萊塢電影的尺度是越放越小,六大製片公司的膽子也是越來越小,R級片面臨社會道德譴責還不賺錢,所以特效宏大的好萊塢電影,你在戰爭場面裡竟然看不到一滴血,跟玩過家家一樣,更別提什麼露骨的香豔鏡頭了。

而最新集的《權力的遊戲》,那殘酷、血淋淋、血肉橫飛的戰爭場面在電影院是不可能看到的。所以想過癮還是得看美劇。

看來這個一個好萊塢墮落但美劇崛起的年代。總之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