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紅是非多:維生素D,保健品界的卡戴珊

解螺旋公眾號·陪伴你科研的第2139天


保健品神話


在很久很久以前,我們就相信維生素D能保護骨骼。

十年前,維生素D突然一炮而紅。

科學家發現維生素D的作用遠不止於骨骼!

維生素D似乎有助於預防一系列疾病,例如多發性硬化症、哮喘、抑鬱症、心臟病和癌症……

甚至坊間流傳,維生素D還能提高體育成績。


2003年,一個精神病學家,同時也是維生素D狂熱愛好者,成立了一個維生素D委員會。

然後,他們開始廣泛向公眾和醫生宣傳維生素D的好處,還開發出了很多維生素D血液水平的測試。

只要醫生要求,患者就必須去檢測維生素D的水平。

維生素D的地位蒸蒸日上。


2017年,一項心血管疾病研究發現,服用維生素D對改善血壓、胰島素敏感性或血脂參數沒有明顯作用。


2019年,《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了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一項研究,測試維生素D補充劑對癌症和心臟病是否有預防作用。

結果往好了說是尚不確定是否有效,坦白來說就是毫無作用……


至少,在科學界,人們對維生素D的熱情正在慢慢消退。


01維生素D確有益處


科學研究發現,人體在紫外線照射下,或從食物中吸收維生素D時,會產生維生素D。

由於發現了維生素D的形成機制,德國化學家阿道夫·溫多斯於1928年獲得了諾貝爾獎。

一旦進入血液,維生素D就會轉化成一種有助於強化骨骼的激素。

不過,研究還表明,維生素D對其他器官的影響還遠遠不夠。


和大多數營養問題一樣,維生素D的作用是複雜的。

但有一件事是毋庸置疑的:維生素D是人體必需的。


​人紅是非多:維生素D,保健品界的卡戴珊


歷史上,佝僂病被認為是一種可怕的疾病,即使是富人也難逃一劫。

直到20世紀初,醫生們才找到了原因——日照不足。

1919年,一位德國醫生證明,佝僂病可以通過將受感染的手臂暴露在紫外線燈下進行治療。


實際上,治療方法不是來自陽光本身,而是來自維生素D。

維生素D的主要作用是幫助身體從食物中吸收鈣。

佝僂病發生時,骨頭缺乏鈣。

維生素D還有助於吸收磷,磷也是另一種增強骨骼的營養素。


在這個發現之後,大多數地區都開始注意食物攝取維生素D,增強骨骼營養。

佝僂病也就逐漸消失了。


到20世紀90年代末,科學家們發現了陽光照射不足與很多疾病之間的聯繫。

一些研究指出:一個人住的地方日照越少,患多發性硬化症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風險就越高。

一項早期研究中,居住在美國陽光更充足地區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幾率比居住在更北部地區的女性低25%至65%。


還有研究表明,在美國,血液中維生素D水平較低的月份死亡率會高出26%,也就是說至少多曬太陽會更健康。

不過需補充說明的是:人們可能會因為疾病而不願意出門和運動造成日照不足,這樣的人也就更不健康啦。


不過,除了日照量外,血液中

維生素D含量低也可能是肥胖導致。

維生素溶於脂肪,所以會被隔離在脂肪組織內。

對健康的危害可能不是直接來自於缺乏維生素D,而是來自於體重過重、缺乏體育活動……對人體健康產生的影響。


所以,人的身體絕對需要維生素D。


美國國家醫學研究院建議每天攝入600到800國際單位的維生素D,以達到血液中20毫微克/毫升的維生素D含量。


​人紅是非多:維生素D,保健品界的卡戴珊


02需要額外補充維生素D嗎?


在人體內,維生素D以一種叫做7-脫氫膽固醇的物質為起點,通過一個複雜的過程,在陽光下轉化為維生素D,並進入血液。

到達肝臟時,維生素D被轉換成另一種化學物質25-(OH)D。

在腎臟和其他器官中,25-(OH)D轉變為維生素D的活性形式,稱為骨化三醇。

骨化三醇是一種激素,能促進鈣通過腸壁進入血液。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人們認為這主要對骨骼健康有益。

然而,科學家們開始發現,許多組織中都含有蛋白質,這些蛋白質都可以作為維生素D的受體。


那麼,普通人是否應該服用維生素D補充劑呢?


2007年,克賴頓大學的研究人員首次對維生素D補充劑進行了隨機對照研究,其中一項研究發表在《美國臨床營養學》上。

在這項研究中,1179名年齡在55歲以上的女性被隨機分配到每天服用大約推薦量兩倍的鈣和維生素D。


與服用安慰劑的人相比,服用維生素D和鈣組四年後癌症發病率大幅下降(50%以上)。

安慰劑組有18例在第二年被診斷出癌症,而服用維生素D和鈣組有8例。


2019年《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雜誌》上的一篇有關結直腸癌的研究報告也顯示,血液中維生素D含量最低的人患結腸癌的風險明顯增加。

血液中維生素D含量低於每毫升12微克的人在五年內患結腸直腸癌的風險比血液中維生素D含量高出一倍的人高出31%


還有很多實驗表明,維生素D可能有助於預防多發性硬化症。

最近的一份報告發現,與美國南方各州相比,美國北部各州的多發性硬化症死亡率普遍較高,因為那裡的陽光強度較低,冬季也較短。


​人紅是非多:維生素D,保健品界的卡戴珊

美國多個州多發性硬化症死亡人數


越來越多的實驗室研究表明,維生素D在實驗動物身上有抗癌特性。公眾也普遍反映:我們喜愛和需要維生素D。

據調研數據分析,美國消費者每年在維生素D上的支出一直在上升,已經從2008年的2.48億美元上升到如今的10多億美元。


03維生素D並非越多越好


但是,人們總是喜歡看積極的結果,因為他們希望這些結果是真實的。

那些負面研究卻被選擇性忽略了。


數以百萬計有健康意識的消費者盲目認為補充維生素D越多越好。

一些研究人員擔心,維生素D的推廣已經誤導了公眾對健康的理解。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專家認為,在高劑量的情況下,有些研究顯示了高維生素D的危害。

儘管維生素D的攝入基本上不會有主要的副作用,但有些藥片的銷售價格非常高。

還有一些維生素D含有由植物產生的維生素D——維生素D2,而不是人體產生的D3。

其實,血液中維生素D含量過少或過多都是有害的,適中才是正常的。


2010年,《紐約時報》的一篇文章“維生素D,神奇的藥物:它是科學,還是隻是說說而已?”

文章描述了一項名為VITAL的臨床試驗,擁有近2.6萬名受試者。

是針對50歲以上男性和55歲以上女性的隨機試驗,目的在於衡量每天服用一定劑量的維生素D補充劑是否能免受癌症和心臟病的困擾。


重要的是,超過5000名被試是非裔美國人,膚色較深。

膚色較深的人在陽光下合成維生素D可能比較困難,因為他們吸收不了太多的紫外線,而紫外線是維生素D形成的驅動力。

因此,VITAL成為最受期待的維生素D研究之一。


實驗結果顯示,額外的維生素D對心臟沒有保護作用。

至於預防癌症,在過去的五年中,被診斷為乳腺癌、前列腺癌或結腸癌的風險並沒有降低,但死於癌症的總體風險略低。

維生素D組總共有154例癌症死亡,而安慰劑組有187例。


雖然沒有足夠的證據表明補充維生素D不能預防癌症的形成。

但是,有些專家認為,目前的癌症研究時間都太短,不足以有意義地解決癌症問題。

因為大多數腫瘤會在幾十年裡悄無聲息地發展,所以即使是五年的研究也不能算長。

要找到確切的答案,可能需要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


2017年,在《美國醫學會雜誌·心臟病學》上報告了一項研究的結果,該研究測試每月服用高劑量的維生素D是否可以預防心臟問題。

來自新西蘭的約5000人被隨機分配接受維生素D補充劑或安慰劑。

結果,補充維生素D沒有預防心臟問題的效果。


2018年發表在《癌症研究》上的一篇論文對維生素D與前列腺癌的關係進行了19項研究。

分析發現,較高水平的維生素D與前列腺癌風險增加正相關。

不過各位看官不用過於擔心,研究人員說這可能是由於檢測偏差——比較有健康意識的男性才會更注重補充維生素D,更有可能接受前列腺癌篩查,所以可能存在偏差。


另外,由於維生素對骨骼健康是必需的,許多醫生建議老年人補充維生素,以防止骨折和跌倒。

作為預防骨折的一種措施,維生素D的效果其實並不好。


2019年,一項發佈在《柳葉刀》上的研究表明,補充維生素D並不能預防骨折或跌倒,也不會對骨密度產生有臨床意義的影響。


總而言之,目前對於補充維生素D的數量上存在分歧,測量哪種形式的維生素D以及如何測量都存在爭議。

因此,血液檢查的意義並不大。

即使人們對維生素D的信仰根深蒂固,額外補充維生素D也要先考慮自己的個人情況。

比如是不是超重了?多做運動,先曬曬太陽,或許更有效。


參考文獻:

https://www.sciencenews.org/article/vitamin-d-supplements-lose-luster


—END—

《10天領悟3分SCI科研套路》訓練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