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之变”后,建文帝朱允炆到哪座寺院做了和尚?

云南省有座寺院,因明代一位皇帝的到来,而声名显赫。

这就是位于武定县狮子山上的正续禅寺。该寺始建于元代武宗至大四年(公元1311年),由西蜀名僧朝宗长老开建,后来,来自印度的高僧指空禅师选中了狮子山作为传教的道场,并扩建了原来的正寺,取名“续寺”,这样一来,就有了“正续禅寺”这个名字。明清时期,寺院历经了多次修缮,规模越来越大,现存殿宇亭阁多达一百多间。其中,大雄宝殿后有一藏经楼,布局不似佛殿,更像皇宫,筑有丹陛、品级台……而在殿堂正中,立着三人塑像,僧人模样。但他们并非寺内的和尚,而另有来头。

“靖难之变”后,建文帝朱允炆到哪座寺院做了和尚?

正续禅寺入口处

这还要从“靖难之变”说起。

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他的儿孙被分封到各地做藩王,势力越来越庞大。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朱元璋临终前下遗诏,将皇位传给了儿孙朱允炆,为建文帝。继位不久,建文帝听取了大臣齐泰、黄子澄等人的建议,采取了一系列削藩措施。与此同时,建文帝在燕王封地北京城周边及城内部署了兵力,又调走了朱棣的护卫精兵,旨在削除燕王。

朱棣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发起了历时四年的战争,史称“靖难之变”。

“靖难之变”后,建文帝朱允炆到哪座寺院做了和尚?

藏经楼内的建文帝及其臣子塑像

战乱中,建文帝下落不明,有说在宫中自焚而死,或借地道逃出,抵达云贵一带出家为僧。

正续禅寺就是建文帝出家的地方。

他为何要剃度出家?是否有同行者?又怎样来到了这么遥远的地方?诸如此类的疑问早在民间的各种传说中有所解释。

据传,朱元璋临终前留下了一个铁匣子,嘱咐皇孙只有在危急时刻才能打开。燕军杀入南京城后,城内一片混乱,事急之际,他猛然想起皇祖父留下的匣子,打开一看,里面有度牒、袈裟、剃刀等物,并附有暗道地图。于是,建文帝与身边的几位重臣化装成出家人,走暗道来到了城郊的神乐观,途径两湖,又进入了巴蜀,最终抵达滇南地区。到了昆明以后,寄居在城中的五华寺,自称与云南镇守将军沐晟相识,沐晟得知消息后,来到寺里,与建文帝密谈,遣人将他们送至武定府狮子山中的一座寺院内隐藏。

这座寺院就是正续禅寺,自此,建文帝正式在此出家。

藏经楼内的三尊塑像,中间那座便是建文帝,两边的则是同他一同逃出的大臣。细品建文帝塑像,只觉其神态自然,给人一种看破红尘的脱俗感,想必历经磨难之后,他早已对皇权失去了兴趣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