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可能長期存在?怕怕,疫情能否結束?你應當這麼理解

日前,中國工程院副院長、呼吸與危重症醫學專家王辰表示,新冠肺炎有可能轉成慢性的,長期在人間存在,對此我們要做好準備。

國家衛生健康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在接受央視記者採訪時被問到新冠病毒有沒有長期存在可能時,也給出了“可能”的回答。


新冠病毒可能會長期存在,這個回答讓不少的小夥伴感到十分害怕……

以後需要長年累月與口罩為伍了麼?

那樣的日子,不能想象啊……

莫慌!

今天藥娃就帶大家全面認識一下關於“新冠病毒可能會長期存在”這件事,看完你心裡就有底了啦!

新冠病毒可能長期存在?怕怕,疫情能否結束?你應當這麼理解

為什麼會做出“新冠病毒可能會長期存在”的預測?

令很多中國人印象深刻的是,2003年SARS(非典型肺炎)病毒突然肆虐後又突然銷聲匿跡。但是面對與SARS病毒同屬冠狀病毒的新冠病毒,為什麼專家卻作出了“新冠病毒可能會長期存在”的預測呢?

“長期存在”是病毒常態

武漢大學醫學部病毒研究所楊佔秋教授2月24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說到:一種新病毒只要出現,長期存在就是它本身的特點。因此,對於新冠病毒來說,可能長期存在並不奇怪。

在這一條的基礎上,我們再將新冠病毒與SARS病毒進行對比,會發現兩者在感染策略上的不同。

新冠病毒可能長期存在?怕怕,疫情能否結束?你應當這麼理解

隱蔽性

新冠病毒具有隱蔽性,這也是它和SARS病毒明顯不同的一點。

SARS典型的症狀之一就是發熱,所以通過檢測體溫可很有效地識別患者。

而新冠病毒具有隱蔽性,不表現出明顯症狀,也就意味著如果沒有及時就醫很難發現,也就無法對密切接觸者進行控制,進而導致其可持續從橫向(傳播給他人)和縱向(子代傳播)缺成分而更好地生存下去,實現與人類長期共存。

新冠病毒可能長期存在?怕怕,疫情能否結束?你應當這麼理解

低病死率和高傳播力

在流行趨勢上,新型肺炎較SARS顯示出更強傳播力,但殺傷力更低。我們通過世衛組織公佈的數據來具體說明一下:

病死率

SARS患者的平均死亡率為9.6%,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3月3日在例行記者會上公佈的數據,目前全球新冠肺炎導致的病亡率約為3.4%。

傳播指數

在流行病學上,基本傳播指數(英文縮寫R0)是衡量病毒傳播能力的最重要指標。R0越大,代表流行病的控制難度越大。WHO估計新冠病毒的R0值在2.0~2.5之間,封閉狀態下,R0值可能會更高;而SARS病毒的R0值在0.85~3之間,可見新冠病毒傳播能力較SARS病毒更高。

如王辰院士所說,SARS是傳播性和致病性都很強的疾病,不容易存活和在人間持續傳播。而新冠病毒採用低病死率和高傳播力的感染策略,使得它有機會感染更多的人,並很可能借此長期依靠人類存活下去。

新冠病毒若長期存在則意味著疫情無法結束?

答案是否定的,新冠病毒可能長期存在並不意味著疫情將持續存在,無法結束。

新冠肺炎是一種呼吸道傳染病。呼吸道疾病的傳播呈季節性,一般規律是大流行後又散發流行,不會永遠大規模和高水平流行下去。

因此,假設新冠病毒能長期存在,按照常規來說,在暴發流行後即便又出現散發流行,隨著我們對其認識的深入,也可以做到對傳染源、傳播途徑的早期控制,避免病毒大範圍的擴散。

新冠病毒可能長期存在?怕怕,疫情能否結束?你應當這麼理解

另外,由於新冠病毒是一種新發現的病原體,人類的機體免疫系統不能夠識別防禦,導致人群普遍易感。而經此一“疫”,人體免疫系統能夠對其進行識別,免疫力也會相應提升,當它再流行時,病毒在人群中的規模和強度也不會像剛出來時這麼大。

新冠病毒可能長期存在?怕怕,疫情能否結束?你應當這麼理解

目前,已有不少省市下調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應急響應級別,但與此同時,我們更要清醒看到擺在我們面前的許多新問題、新挑戰:如日韓等國家疫情發展帶來的輸入性病例的增加;復工復產復學後人員流動、人群聚集等可能帶來的傳播風險的增加等。

鍾南山院士也提醒大家,凡是出現冠狀病毒的感染,要高度警惕對人的傳染性,防疫等級可以下調,但防控意識要長期保持。希望大家繼續保持警惕,做好自我防護。

新冠病毒可能長期存在?怕怕,疫情能否結束?你應當這麼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