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選手譏諷中國疫情,結局令人極度舒適

2020年,終於聽到了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

張偉麗成功衛冕UFC世界冠軍。

為什麼說這個冠軍振奮人心呢?

因為,今年一年,

我們真的聽到了太多很喪的消息。

從新冠肺炎,到李文亮醫生離世,

從世界病毒肆虐,到孫楊被禁賽8年,

我們一直處於悲傷與失落的情緒中。

而且,在這場比賽開始之前,

張偉麗的對手喬安娜還公開懟張偉麗,

並且發佈了一張諷刺疫情的圖片。

很顯然,

這雖然是一場比賽,但更像是一場戰鬥。


波蘭選手譏諷中國疫情,結局令人極度舒適


幸不辱命,張偉麗擊敗了喬安娜,

也徹底澆滅了她的囂張氣焰。

回顧整場比賽,張偉麗贏得並不輕鬆。

打滿三節,眼角流血,

最後憑藉點數取勝。

她得對手喬安娜也一樣,鼻青臉腫,

整個臉彷彿都被打變了形。

當裁判宣佈,張偉麗獲得冠軍得時候,

她沸騰了,高舉國旗,泣不成聲。


解說員說:

“無疑,這是一場偉大得比賽。”

獲得冠軍後的張偉麗還不忘心繫祖國,

她說的第一句話是:

“這次參加比賽不非常不容易,

我的祖國正在經歷疫情,

希望我的國家趕緊度過疫情,

但現在疫情已經不是中國人的事情了,

是全人類的事,

我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戰勝疫情。”

張偉麗,用她的中國力量和中國愛,

征服了全世界。


波蘭選手譏諷中國疫情,結局令人極度舒適

波蘭選手譏諷中國疫情,結局令人極度舒適


其實,張偉麗早在半年之前就已經完成了壯舉。

2019年8月31日晚上,

張偉麗只用了42秒,

就KO了巴西拳王安德拉德,

成為了亞洲歷史上首個UFC世界冠軍,

那一戰,驚心動魄,也酣暢淋漓。

比賽結束後,張偉麗說了一句話只說了三句話:

“我來自中國。

我叫張偉麗。

請記住我。“

氣勢恢宏,充滿力量。


波蘭選手譏諷中國疫情,結局令人極度舒適

波蘭選手譏諷中國疫情,結局令人極度舒適


可能很多人不瞭解UFC,

也不知道這個金腰帶的含金量有多重。

沒關係,我來給大家科普一下。

UFC是指“終極格鬥冠軍賽”,

它是世界上最頂級,也是規模最大的職業MMA,

也就是終極格鬥賽事。

而UFC之於MMA就好像NBA之於籃球,

五大聯賽之於足球一樣,

可見,其冠軍的含金量之重。

在坊間有傳聞,

李小龍是綜合格鬥之父,

也就是UFC運動的先驅者,

但這項運動至那以後,

卻很少有中國人參與。

直到張偉麗奪冠,

才再一次讓人們記起中國力量。


波蘭選手譏諷中國疫情,結局令人極度舒適


談到張偉麗,我想說一個詞:

“她力量”。

“她力量”顧名思義,也就是女性的力量。

現如今,談到女性說的最多的是什麼?

“家庭主婦、拜金少女、

逛街達人、小吃貨……”

這些詞,似乎主導了女性在社會中的地位。

就像近期上映的電視劇《完美關係》一樣,

把女主塑造成為了一個傻白甜,

除了是富豪千金,其它一無是處。

如果沒有男主一次次地出手解圍,

恐怕總裁的位置早就不在了。

這就是我們所推崇的女性力量嗎?

顯然不是。

張偉麗的奪冠告訴了我們一個事實:

現如今的女性力量,

是依靠自己的拼搏和努力,

獲取等價的社會關係,

從而創造屬於自己的人生價值。


波蘭選手譏諷中國疫情,結局令人極度舒適

波蘭選手譏諷中國疫情,結局令人極度舒適


張偉麗的“她力量“,遍佈荊棘。

她12歲開始習武,

15歲獲得了河北省青年散打冠軍。

年少成名,實力所致。

可就在這個時候,傷病找到了她,

17歲的張偉麗因為腰傷,無法再繼續比賽,

無奈退役。

走下擂臺的張偉麗選擇了北漂,

隻身一人來到了北京。

最開始的那段日子很難熬,

沒有學歷,沒有背景,全都要靠自己。

她做過幼師,當過服務員,

幹過前臺,也當過保鏢。

在北京這個寸金寸土的地方,

有時候甚至只拿1000塊的工資。

這就是平凡的張偉麗奮鬥之初的樣子。


波蘭選手譏諷中國疫情,結局令人極度舒適

波蘭選手譏諷中國疫情,結局令人極度舒適


雖然幹過不同的職業,過著寒酸的生活,

但她一直記得自己的“格鬥夢”。

直到2010年,

一個偶然的機會,

張偉麗來到了健身房當前臺。

當她看到健身房內拳擊臺的時候,

瞬間激情鬥志,全都燃燒了起來。

她跟老闆商量,工作之餘,在這裡鍛鍊,

老闆答應了。

於是,她每天堅持蹬600次腿,

打沙袋打到雙手流血,

正是這樣高強度的訓練,

讓她很快恢復了身體,

後來,她結識了綜合格鬥教練,

在教練的指導下,學習了巴西柔術和泰拳。

還有一個細節,

張偉麗經常跟160公斤級的男選手交手。

可能正是這樣,

讓她鍛煉出了一副“鋼筋鐵骨”,

也逐漸一步步“打”上了世界之巔。


波蘭選手譏諷中國疫情,結局令人極度舒適


張偉麗曾說過:

“不管遇到什麼樣的對手,

我都會在拳臺上打倒她。”

她也同樣說過:

“女性可以有很多種美,

不是說必須是那種柔弱纖細的美,

也有那種健康的美,運動的美,

力量的美,自信的美…

誰能說我就不美呢?”

張偉麗用自己的努力、拼搏、

自信和霸氣,

詮釋了屬於這個社會,

乃至整個時代的“她力量”。


波蘭選手譏諷中國疫情,結局令人極度舒適

波蘭選手譏諷中國疫情,結局令人極度舒適


在張偉麗之前,

上一個創造中國奇蹟的女運動員是李娜。

在李娜的15年職業生涯裡,

拿下了9個WTA(國際女子職業網聯)單打冠軍;

19個ITF(國際網聯)單打冠軍;

兩次捧起大滿貫獎盃,

並且入選了國際網球名人堂,

成為了亞洲網球第一人。


波蘭選手譏諷中國疫情,結局令人極度舒適


李娜的“她力量”同樣來之不易。

李娜從小學習網球,

14歲那年進入湖北省隊,

但也是這一年她經歷了生命之痛,

爸爸去世了。

家裡的頂樑柱走了,

只能李娜來扛起家裡的重擔。

她跟媽媽說:

“媽媽,你不要著急,爸爸欠的醫藥費我來還。”

從那開始,她拼命地訓練、比賽、拿獎,

一方面是為了還債,

一方面是為了更好地厚積薄發。

2014年1月25日,李娜獲得了澳網冠軍,

這是她繼2011年法網奪冠以後,

第二個大滿貫女單冠軍,

也是澳網百年曆史上,

第一個亞洲選手獲得冠軍,

以及澳網最年長的單打冠軍。

李娜這個名字,創造了亞洲奇蹟。


波蘭選手譏諷中國疫情,結局令人極度舒適

波蘭選手譏諷中國疫情,結局令人極度舒適


李娜的丈夫姜山曾這樣評價她:

“李娜一直是最初的李娜,

不是別人眼中的明星李娜。”

不為別人而活,只為自己而生。”

這就是屬於李娜的“她力量”。

堅持屬於自己的生活,

屬於自己的信念,屬於自己的態度,

心有溫度,自帶光芒。


波蘭選手譏諷中國疫情,結局令人極度舒適

波蘭選手譏諷中國疫情,結局令人極度舒適


張偉麗曾說過:

“女性不應該被定義為某種樣子,

不是女性就該溫柔、該相夫教子,

到年齡就該結婚生子,

她可以有很多面,女性不該被定義。”

深以為然。

現如今,越來越多的“她力量”湧現,

讓我們認識到了一個問題:

女性的力量,不該被忽視。


波蘭選手譏諷中國疫情,結局令人極度舒適


波伏娃在《第二性》中說:

“男人的極大幸運在於,

他,不論在成年還是在小時候,

必須踏上一條極為艱苦的道路,

不過這是一條最可靠的道路。

女人的不幸則在於被幾乎不可抗拒的誘惑包圍著:

她不被要求奮發向上,

只被鼓勵滑下去到達極樂。

當她發覺自己被海市蜃樓愚弄時,

已經為時太晚,

她的力量在失敗的冒險中已被耗盡。”

如今,張偉麗用實際行動告訴了我們,

人生有無限種可能,

不要被標籤化,

不要被固有的思維所禁錮,

跟隨自己的內心,

堅持熱愛,堅守初衷,

要有能做自己的自由,

也要有敢做自己的膽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