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人创作风筝新品 期盼“喜上眉梢”那一天

今年49岁的李世华家住海淀区上庄镇李家坟村,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曹氏风筝的第三代传承人。在社区站岗值守之余,他创作了风筝新品,希望用非遗文化中美好的寓意提振人们的抗疫信念,期待抗疫胜利。

非遗传承人创作风筝新品 期盼“喜上眉梢”那一天

非遗传人创作的曹氏风筝新品——肥燕风筝

“喜上眉梢”骨架和画面长26厘米,是将纯手绘的图案糊在骨架上的经典传统风筝。风筝每只翅膀上都画有两只喜鹊,象征着“四喜”,寓意胜利的明天。喜鹊站在梅花盛开的枝头,用梅花的“梅”谐音眉毛的“眉”,寓意着生活很高兴、喜气,一线工作者犹如寒冬腊月盛开的梅花,傲对风雪、坚韧不拔。风筝腿上画有蝙蝠和寿桃,象征“幸福”和“长寿”。画面以蓝色为基底,象征碧水蓝天下,北京最美乡村李家坟村的环境美、人文美。

据介绍,春节期间,李世华正在工作室构思描绘春节喜庆场景的风筝时,新冠肺炎疫情来袭,他马上主动报名参加李家坟村社区、村卡口防疫值守,值了近一个月的夜班。

非遗传承人创作风筝新品 期盼“喜上眉梢”那一天

李世华值守夜班

值守之余,李世华每天拿出两三个小时制作风筝,他把深厚的情感倾注于笔端和刀刃,铺陈在绢纸和竹篾上,花了半个月时间,创作出“喜上眉梢”。

李世华介绍,曹氏风筝共有14大类,其中最主要的是沙燕,沙燕又分肥燕(男)、瘦燕(女)、青年燕等。曹氏风筝的骨架是严格按照曹雪芹风筝艺术图谱的歌诀比例尺寸来制作的,每只风筝都不一样。为了最大程度保证文化传承,曹氏风筝的手艺人们至今仍采用纯手工制作的方式,从骨架搭建到制作出成品,至少需要3至5天时间。

非遗传承人创作风筝新品 期盼“喜上眉梢”那一天

李世华在日常防疫值守之余制作风筝

制作时,骨架需要选用三年生毛竹,经过选竹、劈竹、刮竹、烤竹、绑扎,再在阴凉处阴干至少一年以上,直到水分挥发合适,否则会产生“汗不去透型必还”现象。

肥燕风筝“喜上眉梢”,憧憬着抗疫胜利之时人们喜上眉梢的欢乐情景,同时告诉大家:春天来了,野外景色怡人,大家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能多放放风筝,增强体质抵御疾病,陶冶情趣愉悦心情。

非遗传承人创作风筝新品 期盼“喜上眉梢”那一天

“我用‘喜上眉梢’向战斗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和志愿者致敬。无论疫情多么可怕,无论战斗有多艰难,我们都会像风筝春燕一样,冲破遍布乌云的天际,迎接胜利的曙光,美好的春天一定会到来!”李世华说。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于丽爽 通讯员 吴京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