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劇裡大兵們常說“Roger”,這是什麼意思?這不是個人名嗎?

大家在看美國電影或美劇時,是否經常聽到這個詞?

Roger!

特別是當我們看到兩個人拿著對講機通話的場景時,一個人blah blah blah說一大堆,另一個人回答一個單詞:Roger!

美劇裡大兵們常說“Roger”,這是什麼意思?這不是個人名嗎?

遇到這種情況,我們還是得查個詞典:

美劇裡大兵們常說“Roger”,這是什麼意思?這不是個人名嗎?

牛津詞典裡說得很清楚,“roger!”主要用在無線電通信(radio communication)中,表示“你的信息已經被接收到”(your message has been received),相當於中文裡的“收到、知道了”的意思。

來看看詞典中給出的例句:

Roger! we'll be with you in about ten minutes.

好的,我們10分鐘後跟你匯合。

大家注意,在英文中Roger還可以是一個人的名字,中文翻譯是“羅傑”。我想某些同學可能會把上句話誤解為“10分鐘後跟一個叫羅傑的人匯合”。

那麼為什麼在無線電通訊中要用Roger來表示“收到、知道”,而不是“I got it”這樣的說法呢?

這還得從萊特兄弟(Wright Brothers)造飛機那時說起。

1903年飛機剛剛問世的時候,壓根沒有無線電通訊,當時的萊特兄弟使用信號彈(flares)、手語(hand signals)等方式和地面交流。

美劇裡大兵們常說“Roger”,這是什麼意思?這不是個人名嗎?

十多年之後,隨著航空技術的發展,飛行員們開始使用摩爾斯電碼(Morse code)和地面交流。最常用的一個例子就是,他們會使用字母R表示“信息已被接收”,因為R是Received(接收)的首字母。

再後來,無線電技術終於登上歷史舞臺。在無線電通話中,表示“收到”的用語也發生了變化--從字母R變成了單詞Roger。

不過,有人可能會有疑問:為什麼不用received,而用Roger呢?

美劇裡大兵們常說“Roger”,這是什麼意思?這不是個人名嗎?

在那個時候,並不是所有的飛行員都說英語,國際電報聯盟(International Telegraph Union)在1927年時制定了一條規則:用Roger來替代Received,作為表示“收到信息”的標準無線電用語。原因很簡單:Roger更容易發音。

另外,由於當時國際航空通訊語言不一致,導致了一些事故,所以國際民航組織(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Organization)建議全世界的飛行員都使用英語作為國際航空交流用語。

因此,在航空領域誕生了一系列無線電通訊的術語,它們和我們平時使用的詞不太一樣:

比如用“Roger”表示“received”、用“affirmative”表示“yes”、用“approach”表示“coming to land”等等。

不過,因為航空術語的簡潔、易理解,它們也經常被大眾運用在普通生活中。你在生活中想表達“收到、知道了、明白”等意思的時候,也可以用“roger”,或“roger that”,不覺得很帥氣嗎?

最後給大家補充一波無線電通訊常用語:

【無線電必備英語】

All clear:周圍安全

Affirmative:是(表肯定)

Negative:否(表否定)

Over:完畢(等待回話)

Copy:明白,清楚

Say Again:再說一遍

Need back up:需要支援

Cover me:掩護我

Fire in the hole:小心手雷

Enemy down:敵人被消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