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別借錢消費,越借越窮(原創)

每一個人年輕的時候,如果不是靠父母,手頭都比較拮据。在生活條件比較差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從小就把父母的艱辛看在眼裡,一旦工作,有了收入,大多數都會比較節儉,能儘量控制自己不恰當的消費。正所謂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在比較富裕的家庭長大的孩子,已經習慣了最大限度滿足自己的慾望。一旦工作,有了收入,根本不知道或者不願意控制自己不合理的慾望,沒幾天工資就花完了,就開始了借錢的生活。如果這種情況不改變,會讓自己貧窮一生。

年輕人別借錢消費,越借越窮(原創)

每一個人都想過富裕無約束的生活,想買什麼就買什麼,想旅遊就旅遊,想過什麼樣的日子,就過什麼樣的日。這是很多年輕人的理想和追求。這並沒有什麼錯,但是年輕人應該多想一想這種富裕無拘束的日子,該怎樣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實現?而不是條件不具備時,隨意借錢消費,讓自己處在永遠還不清的債務當中。

很多年輕人都特別仰慕一些著名的億萬富翁,股神巴菲特,香港首富李嘉誠,阿里巴巴馬雲等等,但很少有人去認真地研究這些人年輕的時候,是怎樣通過自己艱難的努力才成功的。不要只看到成功人士光鮮亮麗的正面,他們背後的故事,哪一個不是充滿了艱辛和痛苦。特別像李嘉誠這樣的億萬富翁,至今生活都比較節儉。年輕人要想過上富裕的生活先要從節儉開始。

年輕人別借錢消費,越借越窮(原創)

大到國家企業小到個人,富強起來的辦法就是開源和節流。開源指賺錢的能力,節流指節儉的能力。毛主席在新中國成立後,面對國家當時面臨的百廢待興的現狀,還有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的經濟封鎖,提出了勤儉節約,艱苦樸素的八字生活方針,在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不但取得了抗美援朝的勝利,保住了新中國和平發展的大好局面,還為中國今後的經濟大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工業基礎。國家在外部條件不成熟的時候,要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個人也一樣,年輕的時候,也要自力更生,艱苦奮鬥,不要依賴父母接濟生活,更不要借錢生活,而是要過節儉的日子,因為只有這樣,你今後才有可能成為一個富裕強大的人。

過節儉的日子,就是要剋制自己不合理的超前消費;過節儉的日子,就是要改變自己沒有計劃隨意消費的習慣;過節儉的日子,就是要量入為出,根據自己的收入,首先滿足自己的基本生活,再有計劃地考慮其它的消費。只要你有了過節儉日子的決心,你就不會受網上借貸的誘惑,你就不會去靠借貸度日,你就不會陷入債務的陷阱而不能自拔。

網上經常有年輕人借貸消費被追債的報道,有的甚至牽連父母把一生的積蓄都套路進去了。不僅毀了自己今後的日子,也讓父母的晚年變得淒涼。難道這些年輕人對父母的養育之恩就這樣報答的嗎?

年輕人別借錢消費,越借越窮(原創)

年輕人最應該養成的習慣就是儲蓄,哪怕收入再少,只要保證自己的基本生活之後,就應該強迫自己儘量的多存些錢。有一定的儲蓄不僅可以應付人生當中的突發狀況,還可能為自己的富裕生活打下基礎。曾經有一個女生,大學畢業後,做了銀行的最底層的職員,每個月的工資也只有六千元,在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生活還是很艱難的。可她能省的儘量省,房子租最便宜的,是別人家不用的小閣樓,只能放下一張小床和一張桌子。房租也便宜1500元/月,每個月的吃喝交通費控制在2000元,每個月能存下2500元。她自己是銀行的,比較瞭解理財這一塊,用自己的儲蓄投了一份理財產品。她就這樣堅持了三年,竟然存下了二十萬。三年中工資也漲到了八千,她在上海首付一間公寓,等到她二十八歲結婚時,她的公寓翻了兩倍,她賣掉公寓和男朋友一起買了一套商品房。從此生活越來越穩定越來越好。

這個例子說明,年輕的時候吃點苦沒有什麼,重要的是要規劃好自己今後的生活,多儲蓄為可能的機會做準備。可以說不同的人生是從你踏入社會的第一步就開始了。有的年輕人,虛榮心作祟,享樂主義至上,工資很低還要吃好的穿好的,生怕別人看不起。錢不夠就借,寅吃卯糧,直到債務纏身。有的年輕人,承認自己沒錢,也不和有錢的同齡人去比,住差一點的房子,吃便宜點的食品,穿便宜點的衣服,節儉樸素,可沒過幾年,這種人的日子卻越過越好。

年輕人別借錢消費,越借越窮(原創)


年輕人從現在開始放下自己的虛榮吧!沒有人會看不起實實在在生活的人,古詩云:“寧欺白鬚公,莫欺少年窮,終須有日龍鳳穿,唔信一世褲穿窿。”意思是說:你可以看不起白鬚的老翁,但不要看不起貧窮的年輕人。因為年輕人只要生活態度正確,生活目標明確,生活方法得當,年輕人的未來無可限量。

年輕人別借錢消費,越借越窮(原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