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物業員工到物業管理人的十大安全痛點


從物業員工到物業管理人的十大安全痛點

物業人的痛很多,大多數時候,是敢怒不敢言,能忍不能說,今天就暫列舉一些安全管理痛點吧:

痛點一:物業安全管理人員疲於應付應對

1、小區項目場所大、安全風險高、物業人員配備不足、安全管理責任不清晰,安全管理人員疲於應付;

2、物業各級安全檢查頻繁,安全管理人員疲於應對;

3、各種體系氾濫,安全資料層出不窮,安全管理人員大部分時間扮演著文秘的角色。

綜上,對於那些認認真真做事的安全人來說是一種致命的“打擊”。長此以往,踏實做事的物業人也開始人浮於事,隨之而來的是“假”“大”“空”的泛濫。

從物業員工到物業管理人的十大安全痛點

痛點二:管理人員沒有實權

早前企業物業人員都被認為是閒散人員,慣例是把一些老弱病殘之人放置在管理的位置上,這給人產生安全人員閒散印象的根本原因;這些人管起事來沒有力度,說話沒有份量,本身還要看領導眼色行事,要讓他在關鍵的時候站出來為安全把關也確實是為難了他們。

綜上,一個單位一把手必須親自抓好善心,把物業隊伍真正提升起來,才是根本之一。

從物業員工到物業管理人的十大安全痛點

痛點三:管理僅掛在嘴邊

有的人搞管理十分“有經驗”,別人花十分的努力去做的事情,他只要幾分鐘就可以“做到”,這樣的人往往是不做實事的,就憑著“三寸不爛之舌”就可以在領導面前或會上,把自己表現的完美無缺。

這樣的人往往對管理的危害最大,他們不僅是起到掩蓋事實的作用,還給那些認真做事的人以心靈上打擊,讓本來就難於做好的事情更加難以去做,如果聽取彙報的領導也只是流於形式走馬觀花,那就危險了。

綜上,領導幹部到下面去檢查工作一定要深入實際,採取“四不兩直”的方式很可取。

從物業員工到物業管理人的十大安全痛點

痛點四:管理人員自身素養不足

打鐵還需自身硬,別人才能對你心服口服、說話才有份量、措施才能落實、管理才能到位。

很多時候我們基礎的物業基本上都是年齡大一點的,這部分群體也是佔了目前市場上大比例,沒有其他方面意思,年齡大了學習力或者接受新鮮事物方面以及管理多少有點困難。

從物業員工到物業管理人的十大安全痛點

痛點五:物企管理無有效良方

物業管理是一門綜合性的學問,你必需對各個門類都有所瞭解,而且還有自己的一技之長,必需是某門類的行家裡手,這樣說起話來才不至於是空話,辦起事來才不會落空,所採取的措施才能有效可靠;

另外,既是管理那就一定和人有關,和人有關的就得與人打交道,與人打交道是要有方式方法的,管理有很大的成分是人的管理,管理不同的人就得有不同的方式方法。

從物業員工到物業管理人的十大安全痛點

痛點六:物企從業人員安全素質普遍不高

很多企業的一線員工多數來自農村,昨天還在地裡忙農活今天說不定就到廠裡來當工人了,從農民到工人這中間是有一個轉變的過程的,他們中的很大一部分對公司的規章和制度是不瞭解的,對國家法律也知之甚少,工作的需要不允許他們受到更多的教育和培訓,所以在遇到事情的時候不知道該如何處理,感到很無助、很無奈。

如何提高他們的素質就要有一個教育培訓的過程,但由於人員流動性大的原因多數單位不去認真的去做教育和培訓這件事,這也就造成了個體素質提高的緩慢進程,這也是一個全民安全教育的一大問題。

痛點七:個別業主有恃無恐

“我是流氓我怕誰”,這雖然是極少部分,但是影響大,“遇到這樣的人要有一定的方式方法,既不能硬碰也不能服軟,要敢於管理、勇於管理、善於管理,遇到問題繞道走視而不見是大忌。

不光要讓他們從思想上認識到物業的重要性,還得采用一定的方法讓他們遵守各項規章制度是有一定的難度的。國有國法,廠有廠紀,總得要服從管理。

痛點八:安全管理沒有良好的心態

既不能編造現實,也不能低人一等,在企業就應該在其位謀其政。安全管理不能用來以權謀私,要是把個人的私利放在了第一位那就做不好安全管理工作,也不能打擊報復,不能因為別人違章了就藉機報復別人;管理工作不能讓人對你心服口服那麼管理工作也僅僅是浮在面子上的事情。

痛點九:職能部門與安全管理認知不足

安管部門、工程部門等相關職能部門未深刻認識“一崗雙責”的理念,認為檢查、隱患整改、培訓、違章糾正等就應該是品質部、品質人員的事,甚至對負責範圍內的安全工作不聞不問、避而遠之。

痛點十:公司領導重視安全流於表面

很多公司的領導表面重視安全,但對安文件學習蜻蜓點水,對安全承諾踐行不全面,對安全違章處罰仁慈不決斷,對安全工作落實用會議落實會議,甚至造成安全事故後仍然有恃無恐,不見棺材不落淚。

-END-

溫馨提示:本平臺內容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您告知我們,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撤銷;互聯網是一個資源共享的生態圈,我們崇尚分享,讓我們一起傳播正能量。如果喜歡這篇文章,別忘了點贊、收藏、轉發,也歡迎在評論區發表您的看法,歡迎關注:葉歪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