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京坐小板凳回家過年,女孩一年半57次離家出走:背後的原因…

圖片/網絡

吳京坐小板凳回家過年的照片曾火遍網絡。

年初,吳京曬出了兩張自己坐火車時的照片,頭戴鴨舌帽,一身黑色衣,坐在自帶的塑料小板凳,坐在火車車門口,並配文:

只要能回家過年,坐哪都成。

吳京坐小板凳回家過年,女孩一年半57次離家出走:背後的原因…

吳京這次的行為除了一貫地低調、接地氣外,也反映出他是很有孝心的一個人。

在演藝界,很多明星會因檔期安排,即使春節也要忙事業,忙賺錢。

而吳京哪怕買不到票,寧肯坐個小板凳,也要回去跟父母家人共度新年。

近幾年,吳京無論是在事業上的成就,還是他的為人處世都深受大家喜愛。

而這一切,離不開父母從小對他的良好教育。

眾所周知,吳京出身武術世家,家境殷實,自小長得瘦小體弱。

但父母沒有因此而嬌慣溺愛,6歲時就讓他習武。

用吳京的話說:

父母對自己非常“狠”,每天的習武練習讓自己“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也正是父母的這種“狠心”,鍛鍊了他吃苦耐勞的性格以及堅強的意志力,為以後的事業及人生髮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吳京坐小板凳回家過年,女孩一年半57次離家出走:背後的原因…

在記者採訪中,他曾說,如果沒有父母當初的狠心,就沒有現在的自己。

其實,吳京父母在教育上對孩子的這種“狠”勁兒,正是當下我們很多父母要學習的。

當今社會,生活物質條件豐富,各家大都一兩個寶貝。

對於孩子的教育,我們往往道理明白一大堆,而關鍵時候,卻硬是“狠”不下心。

張振鵬曾說:

父母要把眼光放長遠一些,要學著做一做“狠心”父母,一定要讓孩子體驗一下生活的磨難,這是為了磨礪他的堅強意志,陶冶她的高尚情操,豐富他的人生閱歷。

前段時間,播出的一期《愛情保衛戰》中:

21歲的女孩,跟男友戀愛一年半時間,因為小矛盾,竟離家出走57次

是不是很奇葩?但卻是真的。

其中原因,除了男友的縱容,更多的是女孩原生家庭給她的教育。

女孩說,自己的父母是老來得女,從小就不捨得讓她受一點委屈。

當主持人問她畢業後的打算時,女孩一臉淡定地回答,回家靠父母,也就是“啃老”。

這還不算,她還當眾請男友跟她一起回去“啃”。

因為父母說過,狠不下心讓她一人去打拼。

看著痛哭流涕的女友,男孩決然提出分手,理由是:

可以容忍你離家出走57次的任性,卻容忍不了你像寄生蟲一樣生活。

吳京坐小板凳回家過年,女孩一年半57次離家出走:背後的原因…

父母的不捨得,狠不下心,造就了女兒的任性跟不獨立,最終落得連男友也嫌棄的下場。

從另一角度說,父母的這種狠不下心、不捨得,表面看是愛孩子,實則是一種自私跟不負責任,這不是真正的愛。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經歷這樣的畫面:

讓孩子做家務,狠不下心,怕他累著;

孩子有無理要求,狠不下心拒絕;

孩子做了錯事,覺得他還小,狠不下心批評……

這種不捨得,狠不下心,其實是侵犯了孩子的界限,剝奪了孩子本該付出的權利。

兒童教育專家曾說過這樣的話:

每一個孩子出生時都是天使,但有的父母卻以愛之名,殘酷的將孩子的翅膀折斷。

當年,歌唱家李雙江也是老來得子,對兒子溺愛成性,有求必應,面對媒體採訪,他說過這樣一句話:

“有時孩子犯了錯,還沒等抬手,自己的眼淚先出來了。”

狠不下心,捨不得,太心疼。

明知他在犯錯還狠不下心批評,正是種不負責任的愛,最終讓孩子走向犯罪深淵。

記得有次,上小學的女兒放學回家,一進門就喊:

“媽媽,我手被劃傷了,今晚的碗你來刷吧,等我手好了再補上……

看到她手上有個紅色的劃痕,本來定的晚上她刷碗的任務,就給免了。

後來她索性說,媽媽,我的襪子你也一起幫我洗了吧,我手疼。

好,當媽的,狠不下心拒絕。

一連幾天,女兒享受著因手“受傷”而帶來的免除勞動的“待遇”,且一副心安理得的樣子。

當她手好後,再要求她做家務時,她卻表現出不樂意,並認為之前媽媽幫她做是應該的。

這讓我聯想到之前:

不管是做家務還是其他,制定好的規則,只要我下不了狠心,孩子立馬能感受到,並找各種理由跟藉口,最主要的是,之後,無論你為她做多少,她都覺得應該。

當時,心裡就想:

原來,所謂的“白眼狼”就是這麼培養出來的。

發現這個問題後,我立馬改變“策略”,對於孩子,在原則範圍內,還是要心“狠”一些,有事情可以理解,時間可以順延,但不能不做。

此後,在做家務上,我再沒有妥協,女兒反而養成了習慣,並樂於去做,因為自己做,也能體會到媽媽的辛苦。

吳京坐小板凳回家過年,女孩一年半57次離家出走:背後的原因…

教育專家曾說:

父母一定要有自己的教育原則,切不可隨便對孩子妥協,無論孩子如何求情,如何裝可憐,父母都不可以丟棄自己的原則,這樣,孩子才會受到最好的教育,才會真正成長。

我們做父母的經常會因為孩子的教育狠不下心,卻給自己找理由:

他還小,大一大就好了

這次不明白,下一次就知道了;

批評太重,孩子就與我有隔閡了;

……

網上曾報道過這樣的新聞:

8歲的男孩小兵在大街上隨意撕扯奶奶的頭髮,看到奶奶痛苦的樣子不僅不鬆手,還覺得好玩,奶奶卻狠不下心說孫子一句。

一個7歲的小男孩因媽媽不給買玩具,在街上對媽媽又踢又罵,媽媽全程“打不還手罵不還口”,狠不下心批評孩子一個字。

去年12月3日,湖南12歲小學生“弒母”事件,以及之後相差十天的濟南陪讀媽媽被親生兒子刺死事件。

報道中稱,兩位母親都沒有反抗、掙扎和呼救,她們就像當初帶給他們生命一樣,流著血淌著淚,悄然而去,在生命的最後,其中一位母親,明明可以喊救命,為了孩子,卻狠不下心喊一聲……

看了之後,不僅讓人心生悲涼,以為是為了孩子好,在生命的最後一刻都不知這是在害孩子。

你狠不下心去教育他所犯的錯誤,他就要拿自己以後的人生去試錯。

在《媽媽是超人》中,包文婧教育女兒餃子的畫面,給大家留下了深刻影響。

節目中,大家都覺得包文婧是一個神經大條且對孩子的教育狠得下心的媽媽。

鏡頭中,在鄧莎家。

餃子摔倒了好幾次,但每次都是自己爬起來,並對自己說“堅強”,而媽媽包文婧卻並沒有過多的語言或行動。

看著餃子自己爬起來,小小的人兒嘴裡為自己鼓勁兒,告訴自己“堅強”,真的很讓人感動。

而她這樣做,只因為媽媽曾告訴自己,哭解決不了問題,遇到事情要堅強勇敢。

試想,遇到這種情況,很多父母是做不到的,至少會過去哄一鬨,但孩子很聰明,你去哄,他就會感到委屈,繼而更想依賴父母的幫助。

吳京坐小板凳回家過年,女孩一年半57次離家出走:背後的原因…

包文婧深知這一點。

作為父母,不是不愛,但孩子將來始終要自己面對社會, 就像有人曾說過:

你如果狠不下心,將來社會就會對他狠心,父母懂得“狠心”一點,很多時候,是為了避免孩子長大後,社會對他太狠。

其實“狠”是愛的另一種表達方式。

我們都看過這樣的小故事:

老鷹在教小鷹學飛翔時,會把小鷹的翅膀折斷,並狠心將小鷹推下懸崖,小鷹為了生存,會拼命的煽動翅膀,小鷹翅膀的骨頭在經受磨練之後才會更加堅硬,更有利於飛翔。這樣,在吃盡苦頭後,才能學會自由飛翔,最終翱翔天空。

在中國,大多數父母對孩子的愛都是百分之百的付出,其實是錯誤的,應該狠下心,把愛藏起一半,這樣的愛才是更深沉、更高尚、更科學、更藝術的愛。

希望我們做父母的在教育孩子的路上,能適當“狠”一些,這樣才會給孩子更完善的愛。

富書專欄作者

15年幼教從業經驗

專注情感跟育兒領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