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用激將法打擊孩子的家長,可曾想到孩子出現“自卑心理”?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常常進入某些誤區。他們常常會用激將法去‘激勵’自己的孩子以達到某種目的。

這種方法可能一次兩次會達到一種表面上的效果,但無法根本解決問題。經常使用,甚至事與願違,產生反作用,激發孩子的反抗心理。所以父母需慎重使用激將法去教育孩子,可父母常常忽略這一點。

經常用激將法打擊孩子的家長,可曾想到孩子出現“自卑心理”?

常用的激將法就是故意說反話,然後讓孩子為了去證明自己而去做家長期望的事。比如說,孩子被要求在親戚前面表演一個才藝,但是孩子因為害羞怕生,不願意去表演。

所以家長用:那你一定是不會跳舞,或者我不相信你會跳舞,除非你跳給我看一看等這樣的話語去意圖激發孩子的表現欲。

這種方式一次或者兩次使用會起到一定效果。但是你若是把這種方式當成慣用手段,那很快,你就會得到孩子這樣的回覆:我就是不會,我根本就不想……這樣自我否定的回答。

經常用激將法打擊孩子的家長,可曾想到孩子出現“自卑心理”?

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家長過多使用激將法,久而久之對孩子形成了一個心理暗示,而家長每一次的反向‘激勵’都會似的孩子這種意識的增強。

孩子心裡會不斷的疑惑,為什麼每次都說自己不行,難道自己真的是這麼差嗎?這樣長時間的心理鬥爭,加上父母的再三‘否定’,孩子會對自己越來越沒有信心。越來越懷疑自己的能力,最終因為自卑而徹底拒絕展現自我。

經常用激將法打擊孩子的家長,可曾想到孩子出現“自卑心理”?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步入初中和高中之後,家長慣用的‘反話’就會顯得幼稚而不是用,所以這個時期家長就會使用‘假設’的激將法去激勵孩子,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很多家長在看到自己孩子在沒有時間觀念地沉迷在手機電腦遊戲中是,就會變得異常憤怒,所以他們常常會講:“一天到晚就知道玩遊戲,要是考不上好的高中/大學,我看你以後能幹什麼!”等等,這樣類似的威脅話語就會高頻率地出現在各種家庭教育中。

經常用激將法打擊孩子的家長,可曾想到孩子出現“自卑心理”?

這樣的激將法,表面上看似有一定效果,孩子也不會整天玩手機打遊戲了,但是他們的成績卻不會有一絲進步。他們會在上課或寫作業時發呆走神,心思根本就不放在上面。這一點便是孩子對父母激將法的反抗。

這種反抗是無聲的,也是非常危險的。因為他們拒絕和自己的父母溝通,自己無聲地去抗議自以為的父母的‘專制’。

經常用激將法打擊孩子的家長,可曾想到孩子出現“自卑心理”?

在這樣長期的反抗下,孩子變得不善與人溝通,脾氣也會變得暴躁易怒,會因為一點點的摩擦,就會和別人大動干戈。就是由於父母的激將法,讓孩子感到自己失去了父母的信任和關愛,感到自己在不斷受到父母的逼迫。

面對學業的壓力和父母的懷疑下,孩子則會變得自我懷疑,失去自我認定的信心,變得自卑,不願與人溝通。

當然激將法並不是必然或造成孩子自卑的心理,只是說如果家長頻繁地使用,或者不分場合錯誤的使用,會造成一些不良後果。所以如何正確使用激將法教育孩子,需要每位家長把握一個’度’。應該如何正確使用激將法,我們給出以下幾點建議:

經常用激將法打擊孩子的家長,可曾想到孩子出現“自卑心理”?

01

瞭解孩子的真實情況,制定合理的期望,把自己放到和孩子一樣的高度,不要讓孩子覺得你是一個看客,要讓孩子感受到你真的非常期待,並且願意參與進來。比如:我覺得你跳得很好,我可以和你一起跳,我們來比一比。

02

在合適的場合下合理地使用激將法,要注意觀察自己孩子此刻的心態是否適合再去刺激一下他,我們可以在孩子躊躇不定或者不夠自信的情況下,適當的去激勵他,因為孩子自己的內心也很茫然;這時候如果刺激一下他,會打到很好的激勵效果;但如果孩子此刻內心恐懼或者面臨崩潰的邊緣,這時候作為父母則應該去鼓勵安慰自己的孩子,而不是一味地去激他。

經常用激將法打擊孩子的家長,可曾想到孩子出現“自卑心理”?

03

在父母成功使用激將法之後,一定要及時的去鼓勵孩子,讚美自己的孩子,為他們的進步或者表現表示你的認可,千萬不要讓孩子在自己鼓足勇氣的一試之後卻感到無比的失落。

其實,激將法式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度使用,作為家長,作為孩子最親近的人,一定要把握好這個度,合理的去使用,才會達到家長預期甚至超過家長的預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