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高考移民”:公平只是相對的公平

這幾天因為一則“考上清華卻被取消學籍”的消息,加上還有一個月就要高考,“高考移民”這四個字又成為大家談論的焦點。網上因為這個話題吵得沸沸揚揚,又支持的有反對的,總之都能說出各自的道理。今天小編也來掰扯兩句。

再談“高考移民”:公平只是相對的公平

首先我們來看看什麼是“高考移民”,簡單點說,“高考移民”就是學生高中在A地區學習,高考的時候卻跑到B地區考試。不過這有個前提,那就是A地區普遍學習成績高,B地區則是錄取分數低。這樣一來,在A地區成績不出眾的學生,在B地區很輕易就能考一個好學校。

可以說“高考移民”這種情況是一直存在的,不同的是,以前大家是臨到高考才想辦法把學籍轉到錄取分低的外地去,而現在則是學生本身就是當地戶口,高中想辦法去成績好的外地上學,學籍留到當地,臨到高考再把人空運過來。

再談“高考移民”:公平只是相對的公平

不論是哪一種方法,總之這種行為都會被貼上一個共同的標籤:“作弊”。如果放任這種行為的話,那麼高考肯定會亂成一鍋粥,有條件的家庭紛紛效仿,無條件“移民”的學生永無出頭之日,高考將成為“移民”學生的樂園。

有人說了,杜絕這一現象的唯一方法,就是全國一張試卷統一按分數錄取,全國一盤棋,這樣既杜絕了“高考移民”,又保證了絕對的公平。小編只能說這種想法也是一廂情願,這樣做真的就能保證絕對的公平麼?

再談“高考移民”:公平只是相對的公平

西北、西南教育落後,一沒有好老師,二沒有好的教育設施,如果全國一張卷考試按高低分錄取,那麼偏遠地區的學生怎麼能競爭過大城市的學生?所以偏遠地區的錄取分數低是有客觀原因的,不能因為這些地區暫時落後,就把上大學的機會全部搶走吧?

說到這裡,估計又有人說了,說偏遠地區錄取分數低也就認了,畢竟這是沒辦法的事情,但是北京、上海這些大城市教育資源這麼過硬,為什麼錄取分數還較大部分地區低這麼多呢?不應該教育資源越好的地方錄取分數越高才對嗎?

再談“高考移民”:公平只是相對的公平

這個問題問得好,而且也是客觀存在的。就拿2001年來說吧,山東考生與北京考生拿到的是相同的高考試卷,而那一年,山東與北京高考錄取分數線的分“北京文科454分,理科488分;山東文科580分,理科607分。”而且不僅錄取分數低,北京高校對北京考生的錄取比例也頗為照顧。也就是說北京考生有的考的差的,都能上一個好大學,而山東考生考得好點的,還只能上個專科,或者野雞大學。

再談“高考移民”:公平只是相對的公平

為了回答這一問題,這裡引用一句網友的言論,那就是“北京的學校當然要照顧北京的考生了,就比如你是外省的考生,你們省的學校也是優先招錄你們的學生啊。”這話咋一看很有道理,但是細想一下又不對。因為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名校,雖然地處北京,但並不是屬於北京的大學,而是教育部直屬的,換句話說,那是屬於全國的。

所以哪怕各省各地區的學校招錄有差異,起碼教育部直屬的幾十所高校應該保證公平公正,就算不按照分數從高到低的標準,最低也要根據各省考生的人數分配名額,而不是厚此薄彼。畢竟同是十年寒窗,要是真考不過別人那也認了,難道一個公平的機會都得不到?

再談“高考移民”:公平只是相對的公平

當然高考沒有絕對的公平,只有相對的公平。在保證每個地區都有名額的基礎上,儘量縮小由於地域保護而產生的差異,這是我們目前最應該做的。雖然“高考移民”很可惡,但不能只是頭疼醫頭腳疼醫腳,那有什麼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