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野生鱼请进鱼缸,养尊处优还是变相摧残


在家里养几条鱼,已经不是冷门的小众爱好了。观赏鱼的出现,让满满当当的快节奏生活,有了放慢脚步,感受自然的机会。我们喜欢鱼,其实是喜欢人生的丰富多彩。

把野生鱼请进鱼缸,养尊处优还是变相摧残

图片来源丨Flickr

现在市面上的观赏鱼越来越多,人工繁殖品种也占据大半份额,这些品种大多色彩鲜艳,易于获取,而且适合新人饲养。而野生鱼分布在广阔的自然中,很少有人得到。

按理说养殖鱼的可操作性大,在长期饲养中,可以衍化出人们喜欢的样子,假以时日完全取代野生观赏鱼也不是难事。但事实并不是这样,我经常能看到鱼友在网上求野生鱼的帖子。

野生鱼有多大魅力,值得让人到处找?

一、抵抗力

把野生鱼请进鱼缸,养尊处优还是变相摧残

图片来源丨Flickr

俗话说,温室里的花朵,不经风雨,没法着茁壮成长。人工养殖鱼就是“温室里的花朵”,从小吃营养饲料,没有天敌制衡,也几乎不会遇到水质恶化的问题。甚至在寒冷的冬天,都有专业器材保暖。

这样的鱼一年四季都不必担心生死。成长之路太顺利,会入弱化抵抗突如其来事件的能力。比如:新手买到鱼进缸,家里忽然停电,氧气泵无法正常工作,或者鱼主没有及时清理鱼便,造成水质恶化等。

而野生鱼从小在自然环境中生存,不但要面临天敌,还跟一堆或好或坏的微生物一起生存,时间长了,不但能练出躲猫猫的技能,而且肉质结实,抗病能力强。

二、基因

把野生鱼请进鱼缸,养尊处优还是变相摧残

图片来源丨Pexels 摄影丨Marta Dzedyshko

人工鱼大多是近亲繁殖,容易出现基因退化现象,甚至出现先天内脏缺陷,无形中缩短了其寿命。而野生鱼生活在广阔的自然环境中,遵循适者生存的原则,活下来的都是精英。

这些精英在广阔的流域中穿梭,跟附近的同类繁衍、保持基因优势,血统纯正,当然比人工观赏鱼珍贵得多。

三、自然美感

把野生鱼请进鱼缸,养尊处优还是变相摧残

图片来源丨Unsplash 摄影丨josh_dewey

养鱼修身养性,是老鱼友还在继续这项爱好的其中一个原因,但如果刚养鱼或准备养鱼的鱼友说养鱼可以修身养性,就有点扯了。人是视觉动物,第一印象基于对外表的观察,根本达不到精神层次。

所以为了博人眼球,市面上出现了很多染色鱼,像:五彩鹦鹉,粉色玻璃拉拉,粉色玻璃猫等。这类鱼属于第一眼热闹,第二眼平淡,第三眼厌烦的典范。因为非自然发色的鱼,融入不了以自然生体为主要构架的鱼缸里。所以虽然我们觉得染色鱼也不难看,但它们没法跟鱼缸生态很好的融为一体,自然不是好事。

把野生鱼请进鱼缸,养尊处优还是变相摧残

图片来源丨Pexels 摄影丨Enrique Grisales

野生鱼的色彩并不一定比人工养殖鱼漂亮,但它们的体色越是朴实,就越是能让人从中感受到自然的粗糙,狂野,大开大合,意味深长。野生鱼的自然形态,虽然不惊艳,但耐看,越看越有滋味。

不管人工养殖鱼还是野生鱼,只要进了鱼缸,都统称为:观赏鱼。养观赏鱼跟养猫狗不一样,后者可能是以陪伴为主,而观赏鱼是以感受自然之美为主,并延伸到人生哲学方面。对我们来说,养鱼的好处潜移默化,更胜猫狗。

把野生鱼请进鱼缸,养尊处优还是变相摧残

图片来源丨Pexels 摄影丨Artem Lysenko

只是在人工饲养跟野生鱼之间,我们要怎么选呢?

虽然野生鱼也有其不可否认的优势,但并不适合鱼缸饲养。

把野生鱼请进鱼缸,养尊处优还是变相摧残

图片来源丨Flickr 摄影丨William Warby

野生鱼原本生活在野外环境,容易紧张。当它们感受到一点威胁时,会不顾一切的跑路,遁逃到很远的地方。这种生存本能显然跟家庭养鱼格格不入。

鱼缸的空间有限,当野生鱼听到周围的风吹草动,或突变的光影后,会立即选择逃窜,撞缸可能是小打小闹,跳缸是不会避免的。一旦跳缸,野生鱼将面临死亡。

野生鱼生活在大江大河中,虽然锤炼得身体强壮,抗病能力强,但野外水的流动性高,水质也基本不会发生明显波动,溶氧量也足够高,该有的生存保障都有。而鱼缸中需要氧气泵跟造流,以满足野生鱼的需求,同时水质不能波动明显,否则身体再好也扛不住生存环境的改变。

把野生鱼请进鱼缸,养尊处优还是变相摧残

图片来源丨Flickr 摄影丨Jin Kemoole

野生鱼自由自在,经常出没在大江大河中,但品相好的已经被被捕捞得差不多了。按照物以稀为贵的原则,野生鱼的平均价格偏高,性价比并不好。加上商家的炒作,品相好的野生鱼并不容易获取。

而我们越是稀罕野生鱼,商家就越容易抬价,性价比也越低。虽然这种价值不对等的现象并不会短期加剧,但此消彼长下去,野生观赏鱼市场的泡沫可能就要来了。

把野生鱼请进鱼缸,养尊处优还是变相摧残

图片来源丨Pixabay 摄影丨Hans

没人知道野生鱼在这片大陆上繁衍了多少年,但它一定比人类的历史早,甚至可以追溯到恐龙出现的年代。在一年年的发展变化中,鱼的种类越来越多,数量越来越多,最终跟其他生物一起组成了地球上生物的多样化。但随着环境污染跟捕捞过度,野生鱼的数量日渐减少,很多儿时常见的小鱼慢慢淡出人们视线,很多特有的鱼种被历史埋葬。

我们没有见证鱼的兴起,但一手造成了它们的衰落,如果一直这样下去,未来还可能会面临更多野生鱼的消失。当物种接连在我们身边消失,自然环境由于连锁反映遭受重创,我们的后人还能享受如今这般的生活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