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你會換種生活方式嗎?請別忘記為自己蓄能

每天都會關注疫情進展,盼望這一切快點過去。

在這段不能出門的日子裡,除了吃睡玩,有沒有想過,等再次邁出家門時,要用什麼樣的姿態過完以後的人生。

同樣是困在家裡,有些人覺得特別無聊,有些人依然每天很充實。

尼采說過,“一個人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種生活。”

不妨在這段沒有紛擾的時間裡,和自己獨處,問問自己內心的渴求。

你是會選擇及時行樂呢,還是變得自律,在有限的人生裡,追求更好的自己?

疫情過後,你會換種生活方式嗎?請別忘記為自己蓄能


01 關於健康

2020一開年,新冠病毒和科比墜機,讓我們切身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無常。

鍾南山院士是我國著名的呼吸病學專家,2003年非典時期,被授予“抗非英雄”稱號,如今奮戰在武漢最前線。

疫情過後,你會換種生活方式嗎?請別忘記為自己蓄能


1月20日,當白巖松連線鍾南山院士,他確認了病毒可以人傳人,雖然疫情兇猛,但是鍾院士的出現,卻讓人們開始真正的正視與防範。

央視紀錄片《不老人生》中,他向媒體公開過自己的日常生活,一直保持著每週3到4天的運動習慣,因為運動可以增強身體體能,應對高強度的工作。

這次疫情,將這位84歲的老人再次推動眾人面前,我們可以看到他依然挺拔與健碩。

疫情過後,你會換種生活方式嗎?請別忘記為自己蓄能

鍾老說過,“現在很多年輕人,正是因為沒有養成正確的生活方式,身體才會出現各種疾病,器官才會衰老的更快。”

強健的體魄,能潛低谷攀高峰,好的身體是一切的基礎。

所以,這次疫情結束,你會選擇把運動當成一生的信仰,過剋制卻有益的人生,還是繼續今朝有酒今朝醉,選擇放肆卻快意的每一天呢?

02 關於金錢

生死麵前,都是小事。可是在延期開工的日子裡,錢依然是避不開的現實。

個人的貸款、吃喝用度,企業的現金流,都經受著考驗。

平日裡,風平浪靜,一切都在按照既定的秩序運行,到了特殊時期,才會注意到這些問題。

疫情過後,你會換種生活方式嗎?請別忘記為自己蓄能

最近在讀的《人生十二法則》中,提到一個童話故事。

故事很簡單,一個叫比利的小男孩,有天發現一隻小龍坐在床邊,他告訴媽媽,房間裡有個龍,媽媽很肯定,世界上沒有龍。

龍越長越大,大到把房子都頂了起來,帶著房子跑掉了。媽媽一直堅持沒有龍,直到比利忍無可忍,大聲喊道,龍是存在的。

這時,一切復原。當所有人都承認龍的存在時,它再也沒有變大過。媽媽疑惑之前為什麼會變,比利小聲說,“也許它只是想被注意到”。

平時,我們陷入在消費主義中,陷入在精緻生活的打造中,刷著花唄和信用卡,執著於投資理財,以及所有錢生錢和一夜暴富的期盼中,卻往往忽略我們的存款能讓我們挺過多久的日子。

這就是我們生活中被忽視的“龍”,當黑天鵝事件發生,龍會一夜之間變大,大到你無法忽視它的存在。

無法出門的日子,請為自己蓄能,保持思考和學習,修煉內功。

所以,當疫情結束,你會選擇及時行樂,還是省著點花,又或者提高賺錢能力呢?

疫情過後,你會換種生活方式嗎?請別忘記為自己蓄能


03 關於家人

網上有人調侃,不知道可以出門後,是懷孕的人多,還是離婚的人多。

當一家人每天從早到晚都待在一起,平日被工作和各種事情壓下去的缺點,在這幾天會不斷放大。

平時老公葛優躺玩手機,會覺得工作很辛苦,休息一下表示理解,在這幾天,如果他還這樣,只會覺得越看越不順眼。

每件事不止一面,這是難得的一年,家人在一起,沒有應酬沒有親戚沒有酒局,我們可以彼此看不慣,也可以發現不同的角度。


疫情過後,你會換種生活方式嗎?請別忘記為自己蓄能

平時照顧兩個孩子覺得好累,卻沒想到在無法出門的日子裡,他們兩個是彼此最好的玩伴。

有人在這幾天做飯做家務,理解了一直默默做著這些的妻子。

有人和家人一起室內打球,踢毽子,打牌甚至編段子拍小視頻,也有夫妻各自玩手機,孩子盯著電視機。

能凝聚在一起的家人,也是一股力量。感情也需要投入,每一次聊天、每一次陪伴、每一句鼓勵都是在積蓄愛,在艱難時期,這就是我們能夠支取的能量。

你的選擇呢?疫情結束,你是帶著無聊日子的解脫感,還是在迎接陽光時,心中多了一份與家人的特殊回憶?

疫情過後,你會換種生活方式嗎?請別忘記為自己蓄能


04

當疫情放過了人類,我們也懂得平淡和活著的可貴,別忘了為自己蓄能,唯此,才能在下次艱難的時候挺過去。

選擇什麼生活方式,就會擁有什麼樣的人生。

因為我們的生活就是由每天發生的事情構成的,不斷重複的事情會以驚人的速度積累。

運動堅持100天就有肉眼可見的改變,堅持一生,體能和容顏都比生理年齡要年輕不少。

終身學習,提升自己,合理分配收入,為自己的人生兜底。

把好脾氣留給家人,早早找到與家人好好溝通的方式,積累愛而不是怨恨。

康德說過,“如果我們像動物一樣,聽從慾望、逃避痛苦、我們就成了慾望和衝動的奴隸”。

自律和專注從來沒有一蹴而就的成效,但卻會帶給我們最長遠的好處,願我們再次走出家門時,能夠平衡好慾望與長遠。

共勉。


疫情過後,你打算做些什麼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